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还是个孩子(1 / 1)山爷安排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钱婆的家里,居然坐着七八个小孩。

于一山对着镜头苦笑道:“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叫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我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但今天看来,道理好像还是有一点。”

“嗯?不对。”

于一山摇了摇头:“不对,这里的小孩不是一家人……”

“他们的年龄都相差不大,但又不像双胞胎或者多胞胎……”

“而且他们穿的衣服也五花八门……”

“这都是哪里来的孩子?”

于一山都感觉有些疑惑了。

黄老头道:“这都是村里的孩子,爹妈都在外面打工,他们还小,也不好带出去,就丢在家里让老人看着,不过,他们家里的老人都太老了,看不了他们……”

于一山愕然:“那怎么办?”

黄老头道:“所以他们就来钱婆家吃饭了,家里给点钱,或者米,都行。”

原来,大家都是来蹭饭的啊……

于一山看了镜头两眼,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钱婆家的厨房就在最左边的屋子,没有大门。

屋里靠中间墙壁有个砖石水泥砌的灶台,上面放着一口大铁锅,盖着个大木盖。

钱婆是个三四十岁的女人,看不出具体年龄,因为家务繁忙的黄脸婆看上去会比实际年龄更老些。

钱婆在灶台前烧火,锅里渗出一丝丝的热气,也不知道在煮些什么东西。

那七八个小孩都乖乖的坐在另一侧的墙边,年龄基本在三四岁左右,却没有打闹嬉戏。

其中有一个个头稍大的女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应该也是这群孩子里年龄最大的。

她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并把小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轻轻的抖着腿。

两岁的小孩被她抖的笑呵呵的。

于一山有些惊讶:“这两个是……”

“她们是柱子家的两个丫头。”

黄老头解释道:“她们家就好了,姐姐长大了,可以带着妹妹了,那老太太就没什么事情了……她们家的老太太好像已经下不了床,要等她们带饭回去吃。”

于一山愕然:“长大了?这个姐姐有没有六岁?她能看的住一个两岁的孩子?”

还不等黄老头回答,路边上又走过来了两个小孩。

一个四五岁的丫头,一个两三岁的小子,丫头牵着那个小子,两人慢吞吞的走了过来。

黄老头指着她们道:“这个丫头才四岁多,就能带着弟弟出来吃饭了,比柱子家的丫头还小一岁呢……”

于一山突然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看了看镜头,喃喃道:“自己还是个孩子,还要带着一个孩子……”

钱婆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又对黄老头道:“帮我打桶水上来。”

黄老头应了声,就去屋角挑桶。

于一山赶紧上去帮忙,把水桶和扁担都接了过来。

黄老头也没跟他抢,似乎觉得年轻人干掉活也不是坏事。

不过于一山不知道去哪挑水,还是要黄老头带路。

“村里就一口水井,在最下面。”

黄老头领着于一山又转了起来,一路往下走,最后下到了村前的小盆地。

传统的水井,不算很深,井口居然还是打的水泥……

这就让于一山有点刮目相看了,他原本以为石头村只有石头和木头。

打上来两桶水,水是黄色的。

是那种很明显的黄色,跟泥浆似的。

于一山想了想,还是不发表意见了。

他又问黄老头:“钱婆就是你说的那个……留在村里唯一的女人?”

“是啊。”

“她姓钱?”

“不是,她是黔州那边的人,我们就叫她黔婆了。”

“哦……”

于一山恍然:“原来是黔婆……”

一担水挑回黔婆家,于一山并没有费劲的感觉,甚至走的比黄老头更稳更快。

黄老头很诚恳的夸道:“你很厉害,一般城里人都挑不了水,力气再大也挑不了。”

于一山哭笑不得:“我不是城里人,我就是于家村的。”

“哦?”

黄老头有些将信将疑。

两人安静了下来,就坐在黔婆家的厨房里,看着那些等饭吃的孩子。

那些孩子也好奇的看着于一山,却又不敢有什么放肆的举动。

这种沉闷的气氛让于一山有点难受,他看了看直播间,发现直播间里也没什么人说话,但这时候的在线人数竟然快两百万了。

他又切出去看了看贴吧,发现刚刚寻找黄丽的视频已经被粉丝们传到了贴吧里,回帖一片赞扬之声。

无聊的关上了手机,于一山又凑到了黔婆的旁边,跟黔婆搭讪起来。

“听说你是黔州那边的人?”

“是呀是呀……”

黔婆的口音有些奇怪,像是港人说普通话的感觉,但她说的又不是普通话,而是在模仿SY县这边的方言。

还好,虽然学的四不像,但还是能听懂。

“你是被拐卖到这边来的?”

“是呀是呀……”

“那你现在……”

于一山看了看周围那些小孩,还有唯一的成年人黄老头,脸上露出了很是困惑的表情。

“你为什么不逃呢?”

于一山很是疑惑的问道:“难道这里还有谁拦得住你吗?”

黔婆也有些疑惑:“逃?去哪里?”

“回家啊,回你的家乡,黔州。”

于一山有些哭笑不得:“如果你没有路费的话,还可以去派出所求助……”

“不回……”

黔婆连连摇头:“我不回去。”

黔婆的神色很平静,没有悲伤,也没有怨恨,这让于一山有些不能理解。

或许,她心里对被拐卖的事实早已经麻木了吧,所以才这样的波澜不惊……

但是,她为什么不逃回去?现在根本就没人困的住她,她为什么不逃?

难道是因为在这边生了孩子?

于一山曾经看过一些反拐卖的电视节目,确实有一部分被拐卖的妇女已经没有了回家的打算。

或者也有想回家的,但她们只是回家看一看家人,看完之后,又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

这跟回一趟娘家的媳妇感觉也差不多。

这些被拐卖的妇女在新家庭生活了很多年,已经生了孩子,跟丈夫和家人也相处的很自然,甚至对生活环境也熟悉的跟自己家里一样,身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被拐卖者的影子。

她们刚被拐卖过来的时候或许是内心充满了怨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早就习惯了。

她们已经没有了逃离的念头,甚至都没有打算追究拐卖者。

也不知这是斯德哥尔摩,还是既来之则安之的传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