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9章 当年的沦陷区(1 / 1)采遗思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当初那几年,这桩婚事的确为吉尔维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团结好了北面的马特亚帝国,吉尔维亚国王觉得自己又行了。

为了报复合亚兰帝国的“杀父之仇”,这位可爱的国王选择了派遣10万大军向合亚兰帝国的附属国埃佩文尼亚大公国(当时国内可用兵力总共才7万多)开刀。

埃佩文尼亚大公十二世在坚持了三个月之后丢失了近半疆土,眼看敌国兵临首府,赶紧向自己的宗主国求助。

奥兰克利以极快的速度做好了战略准备,调动4万大军开赴埃佩文尼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联合自己的小弟把吉尔维亚人的主力消灭了,饮马吉尔维亚边界。

表哥来的太猛,吉尔维亚国王也着实惊到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军队会这么菜,居然被对方加起来,不到6万的人马打趴下了……

奥兰克利乘胜追击,猛厉袭击吉尔维亚王国本土。

国王及时认怂,与埃佩文尼亚大公、合亚兰皇帝签订条约:割地、赔款,外加一个特殊条款——从此之后,不再以任何形式干涉诺克母子二人的生活。

土地归属了埃佩文尼亚,而赔款给了合亚兰帝国。

只有赔了夫人又折了兵的吉尔维亚国王十分地沮丧:本来想打个立威之战,没想到却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名声给败的差不多了。

马特亚的伊凡一世虽然为人和混账也很昏庸,但他就是非常讨厌打仗。

他也收到了亲家的求助,但是这事情是亲家主动去惹的人家,自己好像没这个义务去擦屁股。

就算想打过去,自己的帝国离人家那么远,中间隔着那么多国家,就算想打,也得先纠结从哪个国家下手,看了一圈,好像在自己南部边境跟自家搭界的国家都是自己的附属国。

为了亲家把自家小弟揍一顿?还是为了自家的亲家让自己的小弟出去打仗?

小弟们主动表示:老大,那俩国家的磕架战场离太远,我们国家力量小,真的打不到。

于是,坐享太平的马特亚帝国的伊凡一世表示:我可以把“前妻”伊莎贝拉曾经的嫁妆(折合12万撒里左右,皇后一年年金20万)还给你们吉尔维亚王国,表示就当间接援助了。

这点钱别说支援战争,日常开销都不够。

吉尔维亚国王气得大骂伊凡一世懦弱,还大放厥词说自己可以搞定、不稀罕。

伊凡一世听了之后表示正好,他把前妻的嫁妆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长女玛格丽特,另外一半给了要出赘为他国女婿的非爱维里奥血统的大儿子。

伊凡一世难得不糊涂,任凭继后和儿媳妇在自己面前哭天抢地也不为所动。

随手又搂过来新进的美人,还给怀孕的嫔妃送了大量的财宝,继后见此,瞬间学乖,不敢言语了。

她自己怎么上的位她很清楚,她可以,别的女人为什么不可以?

经过此事之后,吉尔维亚国内的贵族们也都见到了自己的国王究竟有多差劲,开小差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让国王老实了好几年。

但是,诺克返回马特亚帝国继承了皇位之后,吉尔维亚国王又开始皮痒了。

趁着诺克立足未稳,他借口女儿之死向马特亚帝国开战,占领了大批的土地。

诺克在那段时间选择了忍气吞声,屈辱割地,但是拒不赔款。

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没钱(就算有钱也未必给)。

更绝的是,在割地前夕,沦陷地区的地方长官们打开仓库把里面的钱粮布帛全都分给了当地的人,把仓库全给清空了。

这是诺克的旨意:把土地和人民割让出去,已经很对不起臣民们了,他为之心痛,但无可奈何,只有把府库打开,以此补偿即将要受苦受难的人们。

并且许诺:说终有一日,王师必当收复失地,接他们回家。

割让地区的百姓们哭成一片,一边谢恩一边痛骂侵略者。

挨着边境地区比较近的州郡都是武家思想统治的地区,那里的人们个个都是武家主义者。

这些地区都是吉尔维亚能咬得到口却吞不下的地方。

当时马特亚帝国废除奴隶制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了,除了因为犯罪和被家人出卖而沦为奴仆的人,其他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由民。

吉尔维亚则是妥妥的纯奴隶制国家。

沦陷地区的士农工商各个阶级的自由民都被吉尔维亚王国宣布成为奴隶,而且按照吉尔维亚王国的法律,奴隶不能把自己赎为自由民,奴隶的财产也是主人的财产。

所以沦陷地区的人们有的选择逃了,没能逃得掉的则深藏自己的财产,以待归国之日。

有地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正是因为地盘大,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经济条件来管理。

吉尔维亚人想尽办法威逼利诱也没能从这群奴隶身上榨出多少东西来。

他们很想掘地三尺去翻找他们的财产,可是人手却不够。

因为他们要应付史无前例的“奴隶起义”。

他们从来没见识过这么能打的奴隶。

每当搜刮的队伍到达一个村庄之后,这个村的村民们就会齐心协力拿出农具和菜刀、菜刀对吉尔维亚人一顿暴打,直至他们死亡。

后来,殖民政府下令奴隶禁用金属器具。没想到这些人居然发挥起了石器时代的风格,用石头和木棒仍然能够打死那些意图剥削他们的人。

吉尔维亚人的非战减员比死在战场上的人很多。

这些可怕的马特亚奴隶不但自己反抗,也为吉尔维亚的奴隶打开了一项身为奴隶的新操作:受到难以忍受的压迫时,即便是奴隶也可以反抗。

还有不少马特亚人中间的仁人志士去到吉尔维亚人中间传授他们“生存之道”。

像猪狗一样活着也是一个死,像人一样活着也是死,为何不为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拼搏一把呢?

如此一来,吉尔维亚本土也被“传染了”奴隶起义。

治理这片富有殖民地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吉尔维亚国王的承受范围。

原本他是想要捞一笔的,没想到……

他不知道自己家到底是中了什么邪,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赔钱买卖。

明明我们实力很强的呀!

他们决定把当地的人们卖往各处,然后把自己本土的人殖民到这里来。

这个极端的措施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组织能力极强的马特亚人像瘟疫传播者一样,把反抗思想带到吉尔维亚各地,也把马特亚帝国的诚教。

他们宣称自家旧主皇帝是上天钦定的使者,而他们是使者的行徒,任何归于诚教信仰的吉尔维亚人在死后都能得到救赎。

原本,吉尔维亚的奴隶是不配有信仰归属的,因为他们的社会属性等同牲畜。

听说有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教会,奴隶们就偷偷加入了,他们相信有了这样的信仰,死后就能得到解脱。

卡尔历1553年7月,已经彻底整顿完国内的马特亚新皇诺克二世亲率大军南下。

得知消息的诚教教徒们奔走相告,拯救他们的人来了,这也是一种来自于上苍的号召。

吉尔维亚王国各地的诚教教徒奴隶揭竿而起,用给吉尔维亚制造内乱的方式响应诺克二世的军事行动。

今非昔比,吉尔维亚军队铩羽而归。

吉尔维亚国王被迫坐到了谈判桌前跟自己的外甥求和,诺克提出两方面要求:归还原有国土,归还诚教教徒。

归还国土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归还诚教教徒……原有的马特亚人被卖到了各个角落难以拾掇起来——这是个大海捞针的工程;还有不少的吉尔维亚奴隶也皈依了——这些人是不可能给马特亚帝国的。

所以说,这怎么能够还得了?!

诺克诡异一笑:民,国之本也,你要还不了,咱们就继续打呗,我奉陪到底咯。

除了“为民而战”的旗号之外,诺克还拿出历史原因:

“吉尔维亚曾经是马特亚的封臣,作为臣子背叛主君自立为王,本是有违伦常的大逆不道之举。我如今所作所为,是奉道而行,完成国家历史使命。”

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奴隶,只要是皈依诚教、宣誓效忠马特亚帝国皇帝,就是帝国臣民了。

大概是因此之故,这些年马特亚帝国非自然生长的户口数量一直在增加。

如今,吉尔维亚王国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真正难过的,绝对不会是那些曾经连人都算不上的奴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