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开放与科学(1 / 1)金丰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利的意义,无论如何不能低估,可是胜利的代价,似乎也过于惨烈一些。

保安队终于取得了胜利,代价是300多保安队战死,至于受伤之人,可谓是人人带伤,不过真正需要回去医治的,受了重伤之人,有200多人。

这一战,李丹可谓是一半之人丧失了战斗力。

等到满身血污的巴音和吴非前来跟李丹汇报战情的时候,李丹看起来很是高兴,一面勉励他们两个和所有兄弟们英勇的作战,并表示将拿出重金重重赏有功的士卒,还要厚葬战死的弟兄,给他们留下每人不下500两银子的抚恤,以留给他们家人。

然后又命巴音和吴非尽快打扫战场,城外除留部分民兵和保安队员监视荷兰人动静外,其余弟兄全部撤回城内修整,对于近日立功的民兵更要大大有赏,另外,所有民兵尽快进城参加训练,有意愿当兵者,尽快补充为新兵,以备日后再战等。

回到城内,奖赏有功,安抚伤员,训练民兵,扩充新兵等事,李丹一直抓个不停。

另外,对于三棱刺不光要在保安队,还有民兵中都要大力推广,积极训练。

当然民兵的三棱刺是单独用的兵器,跟保安队用在燧发枪上的稍有不同。

对于这几次作战中缴获的将近2000支燧发枪,李丹还是留做以后扩军之用。

荷兰人惨败之后,虽没有撤军,但是也消停了好几天,大概还不死心,等着寻找机会吧?

李丹还通过各方情况的汇总,让各方总结战斗经验,同时他自己也在反思战斗的指挥。

应该说刚开始在东山设伏之战,打的还不错,当然主要是荷兰人被李丹的将计就计打个措手不及,他们由不甘心失败,连战一夜,这才损失惨重的。

与其说是李丹指挥的好,还不如说,有了情报之后,顺水推舟而已,提早做好准备而已。

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是运气的成分比较大。

至于后面的指挥,李丹觉得指挥就有大的问题,无论是民兵的安排,还是对荷兰人用兵的判断,其实都出现较大的偏差。

比如李丹原以为,荷兰人一次也就调派五六百人登陆作战,所以他给吴非只留了300人在城外,等到作战的时候,两面夹击荷兰人的时候,事实上吴非要等前面真的打起来,才从草丛中出来,因为他露面太早的话,真的阵地战的话,还真不够荷兰人打的。

李丹思来想去,也没有好的办法。一次死伤近半的人命,还是压的他好几天心里沉甸甸的。

不光他不懂军事指挥的问题,事实上,他的手下也不懂怎么指挥。

他的胜利,一大半是靠燧发枪的超长射程,还有三棱刺,最后还是靠着民兵才取得此次作战的胜利。

军事指挥,其实也是一种天分,他经过了战斗,知道自己恐怕一辈子也成为不了那种天才的军事家。

他能做的是什么?

以力破巧!

靠着强大的力量,碾压一切敌人!

想到这里,李丹给自己一个安慰的理由,他是知道科技就是力量的!

知道并不等于拥有,他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却是陌生的,顶多能有点方向性的指点,让他亲力亲为,他也是做不到的。

他现在能做的更多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这个时代已有的最先进的东西。

他自己要想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首先是要有广泛的人才,更要有天才在一个个方面实施突破。

但是,天才的出现也是概率的问题,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只有更广泛的教育,才有一个个天才脱颖而出的可能。

他已经有一个航海学校,这里当然要学习科学技术,要学习数学,学习这个时代的地理知识等等。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建立一个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在巴城内外对年轻人广泛实施教育,开始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教育与培养。

他想了想,这个过程恐怕是漫长的,不过好在他年轻,再加上他作为穿越人士,还是有着很多这个时代不知道的知识,他可以用在教材编写上。

那接受他教材教育的学生,明显就会比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高很多。

这样的话,科学的进步,技术的突破,就有了人才的基础,以后必然带给他越来越大的力量。

等到有一天,他力量大到一定的程度,大到再没有任何对手,那岂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吗?

再说,现在南洋一带,至少巴城他已经有了根基。荷兰人现在看来已经没办法撼动他在陆地上的优势了。

他们现在兵力也就剩下不到几百人,真是在上岸,那就是等着被李丹一举全歼。

他们唯一在李丹面前的优势,就是海军。但是李丹这方面也可以像荷兰人学习,荷兰人可以建海防的要塞,李丹为何就不能建呢?

等到他的海岸上要塞足够多的时候,再强大的海军也不敢在他的海边耀武扬威,他们又有什么胆子再敢来骚扰李丹呢?

到时候,只怕谁也不敢来轻易骚扰巴城吧?

经过反思,李丹将自己在巴城该做些什么,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清楚的方向,心中也豁然开朗——他所总结的两个要点,一个是开放,一个是科学。

这对于他这个穿越人士,本来就是常识问题吗?

他可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所有的洋人,甚至刚刚给自己交战的荷兰人,学习他们的强项,学习他们先进的造船,学习他们先进的金融经验,学习他们的海军及海防。

还有开放的贸易,尤其是跟洋人的贸易,可以源源不断地赚取财富,作为自己事业的根基。

再一个就是科学的问题,科学本来起源于希腊,本也不是新教人士的专利,更谈不上西方人的专利。

谁学都是探索世界的规律,利用世界的规律,以为自己更好的服务。

但李丹将这些问题彻底想透彻的时候,心里的包袱也彻底放下来。

所有的问题,对于他并不算什么问题。

他该面对的其实只有两件事,一是开放,二是科学。

没错,只有两件事,开放与科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