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执中虚岁今年已经二十一了。
自五年前父亲去世,十六岁的陈执中便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参与家事管理。
及至景德四年,年少的他选为秘书正字,这也是他第一次步入仕途。
秘书正字的职位比较低,相当于秘书般,为上吏服务,以处理书信等日常杂事。
就任于秘书正字的一年半,不但有了俸禄,在陈执中看来,这也是他收获最大的一段履程。
由服务的上官,那个胖胖的秘书省主吏,交给了他这个出入官场的雏儿,一个准则:少说多看多做。
这种习惯一直继承到现在,而至前岁升为卫尉寺丞,陈执中则从实践中感悟的更多。
卫尉丞乃是九寺之一,协掌宫门禁卫,已经是七品官了。陈执中做事秉公执法,一度成为令人瞩目的政坛新星。
按照升迁的惯例,其实要不了多久,只要他能一直保持这种处事态度,就能顺利升迁。
但到了去岁末,一道新的任命过来,让陈执中有些晕乎乎的。赵官家既然清点之为海运府监察使,官阶于之当时相比,还要略低。
海运府他知道,也是刚成立不久的新衙门,据说是为了解决海贸争端,规范大宋的海上贸易。当然,官员内的私下传言中,都说之乃是为了给皇帝敛财。去岁的大批量的财宝由琼州而来,外有各种抄家的消息纷至沓来,朝堂上的局势一度诡异,这让陈执中也认可了相应的传言。
毕竟皇帝于海岸开发盐田,获取暴利之事,朝臣们还记忆犹新。陈执中素刚正,继承了父亲陈恕的性格。
政事堂既已下令,这任命自是不能改了,往下琼州时,陈执中便一直想着皇帝选用他的用意,一边思考着,抵达琼州后,把这个传言中的皇帝私府,变成为朝廷所用的官府。
抵达洪州时,恰与同时被任命的海运右使郑大为相遇,他对郑大为的感官很一般。也只是在秘书省做事时,于在三司使工作的郑大为见过一面,此人能力普通,若非拌上了三司使丁谓,也不会步步高升,现又由南安县令,转为六品下的海运府右使。
与之于路上,陈执中和郑大为的交往,不算亲密,也不算梳理,更多是听郑大为说。将近半月的同行路程,让他明白,这位新到任的海运府右使,是个彻头彻尾的搅局者,其能去往海运府任上,也多半受到了三司使丁谓的指点。
面对郑大为的不少善意,陈执中一直保持着一个度,他时下已经对海运府于琼雷之地的作为有了好奇,海运使李贤,那位和他小上一岁,却于河西立下功劳的青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让朝中的宰执争论不休不说,还派遣专人而往,果真只是简单的去往皇权于海运上的“自私”行径,以正朝廷法纪吗?
到了琼州,陈执中用三个月的时间细致走访,看到了真相。又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将监察使的人员加以培训,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竟在此时,一群人来到了海运府,来到了监察司,让他为海商们主持公道。
“本官就在这里,诸位勿要再扰乱了,可选择几个代表,由之与本官道明,海运府的内部行为,是否有失公允,本官自会定夺!”
监察司外,陈执中手里拿着近几年颇为流行的扩音喇叭,面对外面吵闹的人群毫无惧意,朗声道。
前来讨要公道的众海商,见出来的是个年轻人,略微有些失望。但吵闹之事渐渐弱了下来,后于内部商议,还是排除了几个代表站了出来,打算试试。
只望了一眼,凭借着在琼州这些月来的生活经验,陈执中即能判断出,这群闹事的对象是谁!
是为在放开南洋方向的海禁后,发展最为迅猛的散户海商,他们有几个人一个团伙,或十几个人一个团伙。过去时日来,多是于东海海师的护卫下,往相近的李朝方向做生意,也有胆大组成船队往更远的吴哥之地行商贾之事者。
但自今岁的八月起,海运府新出的特别律令中,散户海商以后绝不允许单独行商,且必须每户的出海次数也有限制,更让人愤怒的是,散户海商将单独地由海运府新设的另一处部门负责,税务等诸多方面,亦要进行重新划分……
一时间,不仅是散户海商恐慌不已,海运府近几月的赋税收入极大下降,连带着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海联会也名存实亡,各海贸大户亦是分歧严重,内府的货运也遭遇了损失。
多方面的原因下,即便张业不在此事件内推波助澜,大规模的骚乱也会发生的,只是时间早晚。
陈执中也看出了这般苗头,近半月来,一直想着化解,借此让监察司成为海运府头上悬着的一把剑,并赢得民众之于信任。
如今,对方自觉地找上门,也不失为他可掌握的机会……
监察司衙内,陈执中让来谈判的诸人坐下,打算先倾听下这群商贾代表的说法,再与自己掌握的证据对应,后判断实际该做些什么。
很快,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说了出来。言之海运府出尔反尔,违反了当日之协议,并让普通海商们家破人亡云云……
陈执中算是听明白了,这群人至多是海运府的政策有异议,且无太多实据进行控告。这些证据,加起来还没有他掌握的多。但也不是别无收获,至少保证了外面的海商在之向海运府的部分人员发难时,会站在监察司这边。
陈执中打算让这群人先行散去,并做出了保证。
“诸位都是琼州本地的海商,本官为监察司主吏,诸位所言之情况只要属实,定会按照相应律法加以惩处,本官保证,五日之内,必给诸位一个结果!”
人群终于是散了!
陈执中找来自己的佐吏,于之耳边说了几句话,后便往海运府的主大门而去,途中遇到了几个认识的人,仅是点头致意,最后进了海运右使郑大为的办公之所。
“郑府使,本官有一事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