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靠着部署,战略,内政,军事,还有财力和粮草的后续补给。
所以,吕胜要稳一波,大量发展一下内政,还要解决一下兵粮这些问题。
……
河内郡,郡守府。
吕胜坐在椅子上,眼前有许多军报。
自从昨夜赶回来,吕胜收到的军报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甚至就连看望才女甄姬的时间都没有,连夜开始批阅处理这些军务。
对于有些诸侯来说,也许几天都见不到一个军报,但对于刚吞并了并州和幽州的吕胜却是忙的不亦乐乎。
虽然忙碌一夜,吕胜有些疲倦,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值得的,可算解决了好多问题。
比如,并州镇守白波谷的主帅关羽和张辽,就发来三道捷报。
在这捷报中,关羽汇报他们已经攻陷了并州九郡的太原郡,马邑郡,代郡,以及平城郡,其中只有平城郡太守抵抗,其余城池不攻自破,纷纷投降汉室吕胜军队。
这道消息,无疑让吕胜心情更加美好。
正因为并州生产优良战马,古代更有并州骑兵一词,足以可见,并州势力扩大,那么战马自然不会犯愁。
甚至说不定还能组建一支像玄甲骑兵的精锐部队,那吕胜的军事实力定会水涨船高!
吕胜也没有派错武将,关羽和张辽都是办大事的人,所以才会如此轻松收复这些地盘。
不仅如此,关羽还在军报中说出,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准备兵分三路,奇袭收复剩余几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整个并州打下来。
吕胜看完这道军报之后,当即让人回书信,让关羽和张辽等部队继续收复。
并且,还要让他们在收复剩余城池的同时,多收集一些优良战马,然后将其带回河内郡,准备打造一支精锐骑兵队伍。
在平地上,吕胜可是知道骑兵的厉害,所以对组建骑兵部队,他丝毫没有任何犹豫。
接着,第二道军报是从吕胜势力的、最西南方向的河东郡传过来的。
要知道,河东郡临近河内郡,如果有军报传到,那肯定是凉州的事情。
吕胜不敢耽搁,虽然知道两州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韩遂,一个是马腾。
但这两方人马常年征战,在历史之中,更因为马腾最终不敌韩遂,就向曹操请求援兵。
随后曹操就下令给韩遂,让他二人罢兵,而马腾却被留在了曹操的城里这些典故。
吕胜也不知道此时的凉州是什么情况,而且西凉猛将多,士兵也异常彪悍,更有西凉铁骑军,甚至锦马超也在成长,总体是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如果吕胜现在被他们联合进攻,也是一个不小的战争,所以他才会如此重视。
结果,当吕胜看到这个军报上的消息之后,内心便是释然了很多。
军报上面正是写着,这两方势力还在因为韩遂杀了马腾的妻子,正在激烈的战斗。
按照吕胜的推算,差不多要等到马腾渐渐落入下风的时候,很可能会向其他诸侯,或者洛阳皇宫的汉献帝,甚至吕胜他求援。
到时候,吕胜觉得便是西取凉州的最佳战机。
至少现在他不用理会这两人互相损兵折将的战斗,只要等他们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吕胜就可以主动出击,接连战败二人。
当然这是一方面,还有汉中的张鲁,还有益州的刘焉也纷纷割据一方,名义上是为了保护洛阳皇宫中的汉献帝刘协,实际上都在当地大量招募兵马,加强自身的势力。
这第三道军报,吕胜只是大概看了看便扔掉旁边了,没有什么大用,因为没有军报,吕胜也知道这两个势力,反正迟早都要灭掉。
而且,这两个能说的上来的武将也只有张鲁的阎圃,杨柏,张卫,杨昂,杨任等二三流武将。
还有刘焉麾下的甘宁,严颜,张任等人。
不过要说这三人,来头还算可以,在历史中,甘宁后来加入东吴,成为一位优秀的一流武将,即便在一场战役中,以少数兵马面对关羽大军的时候,都是临危不乱,足以可见,此人的胆魄和武艺定是不差。
还有这位严颜大将,虽然差点进入一流武将,实际在二流武将最上的位置,但其人在张飞的俘虏之下,更说出了一句‘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如此胆魄让张飞都非常敬佩,最终还是放掉了严颜。
最后一位是童渊的徒弟,和赵云同一师门,不用多想,一手枪法也是使得风生水起。
三位猛将,吕胜当然眼馋,不过以他目前的地盘想要接壤益州和汉中还有距离,所以也就没有过于斟酌与考虑。
而正当看这第四道军报的时候,一名士兵忽然跑到吕胜面前,单膝跪地,当即禀报道:“主公,您让咱们搜罗的武将,现在都在外面候着呢,现在是否令他们进来?”
吕胜眼神一亮,连忙挥手道:“还等什么,赶快有请啊!”
“是,将军!”
这士兵领命之后,立即跑下去。
没过多久,门外便陆续走进十几名身穿盔甲,腰带佩刀的武将,以及六七名谋士。
“拜见主公!”
这些人面带恭敬,很多人脸色激动,齐声道。
要知道,这些人才可都是吕胜派人大量在民间招募的在野人才,更是袁绍死后麾下的部将和谋士。
虽然一部分投奔了其他诸侯,但整体核心人才也都选择了前来投奔吕胜。
其中就有以鞠义,张郃为首的一流武将,还有高览,蒋义渠,郭于琼,马严,张凯,高干等人。
谋士有田丰,逢纪,郭图,许攸等人。
吕胜虎目露出精芒,内心非常激动。
一下子居然招募了这么多在野人才,这让自身势力瞬间增加一个档次啊!
正所谓人才济济,现在吕胜就感受到了这种喜悦,还是非常强烈的那种。
随后吕胜便重新部署的他们,把需要防守的重城多调遣一些武将和谋士,小县小村规模的地方,留点末流和三流的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