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小跳蛙:嘿嘿。
福旦古籍所陈大中: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一流的文学批评家,文艺界“明星”,他的手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份手稿,根据内容看,和流传下来的金圣叹批注一致。虽然是否是真品,还需要鉴定才知。但既然是老韩你找到的,就八九不离十了。
开心的小跳蛙:过几天我到江城找你,帮我再鉴定下吧。
福旦古籍所陈大中:好。到时候鉴定完了,咱们还吃小东北。
开心的小跳蛙:行。
韩舟关掉微信。
打开保险柜,自己看了会手稿上的文字。
细细观看,细细体会。
金圣叹一笔笔写下来的小字,让他有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梦回数百年前,看到那个怪才埋头写作的背影。
仿佛看到他写累了,抓起一小把花生放进嘴里,再用筷子夹一点豆干,同嚼假装是火腿的惬意模样。
阅读著名文人的亲笔手稿,确实有这种“带人穿越时空”的独特功能。
近年来,各种文人手稿、原稿也备受关注。
有一部著名的自传,浮生六记,清代沈复写的。
语文书上选过一段著名的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是沈复年幼时的经历。
后来又写了成年晚年的经历。成年后和妻子陈芸的爱情,和丧妻后孤独凄凉的晚年。
浮生六记被成为“小红楼梦”,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可惜,只流传下来了4卷。
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
市面流传的版本,还有卷五中山记历和卷六养生记道,都是伪造的,非沈复本人所撰。
著名学者林语堂对此很惋惜,曾说:“我在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倘然有这福分,或可给我们发现。”可惜终其一生,都没能等到这一天。
2005年,一个叫彭令的人,在南京发现了一份清代学者钱泳的笔记本。
钱泳也是个大才子,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亦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
在钱泳的笔下,彭令发现了清嘉庆十三年“册封琉球国”的条目,发现了齐鲲、费锡章、沈复的名字,发现了许多关于琉球风物的详细记载,甚至包括红衣馆和红衣女,还有沈复的身世及浮生六记各卷的标题。
彭令推测,与沈复同去琉球的其他人不可能写出这些文字钱泳没有去过琉球,显然也无法写出这样的见闻。
只可能是沈复。
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莫非这就是浮生六记第卷五海国记的佚文?
2008年6月,彭令的大作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在香港文汇报分5期连载,震惊了海内外。
其时,距沈复出使琉球整整200年。
即便是经人抄写的手稿,也很有研究价值了。
何况韩舟这次寻到的是银色光点,应当是原稿,这样才配得上银色光点的价值。
第二天,韩舟开车继续寻找另一个光点。
再次开到乡下。与其说是乡下,不如说是荒郊野岭。
是一座荒无人烟的岩山。
韩舟爬山。
爬了几十米,看了下藏宝图。
金色光点就在眼前。
韩舟向前看。
是一个大石头。
方方正正,立在地面上。
约半人高。
一米长宽。
“难道金色宝物就是这块石头?”
韩舟有点摸不着头脑。
进一步放大藏宝图,比例放到极大。
“不对。”
韩舟发现,按地图显示,这个光点比大石头要小上不少。
“难道宝物在石头里面?”
韩舟想了想,就将随身携带的多功能铲,变形成锤子。
对着石头不轻不重地敲了一下。
铛
一道悠长的回音。
随即,韩舟发现,石头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纹。
韩舟又敲了十几下。
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
咔嚓。
仿佛核桃被敲碎的声音。
石头裂开来。
一个东西从中滚了出来。
韩舟定睛一看。
发现是个四面的锥形,就像个小金字塔。
材质是金属。颜色是幽深偏黑的蓝色。
表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圆圈,像一个个幽深的眼睛,注视着外界。
韩舟看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