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8节 讲武堂(1 / 1)飞星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桂林讲武堂是太平天国官方和军方的第一座军校,也是唯一的一座,更是眼下全中国的第一座国家级军校,作为对比,满清的第一座军校是在15年由李鸿章上奏获准后在天津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因为夏华的“n远瞩”,太平天国在这件事上自然比满清早得多,但与国外对比的话,则已经落后不少了,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法国圣西尔军校,都在49年前即102年就创办了,同时已经被创办的世界级著名军校还有美国海军军官学校、英国不列颠皇家海军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普鲁士柏nn事学院等,夏华创办太平军的军校也是拿来主义而已。“讲武堂”这个名称自然是夏华取的,该军校的创办目的是为了培育太平军中基层军官、新生军事人才。夏华是军校创办者,也是首任校长。

万事开头难,虽然有银子,但设备设施一概没有,都需要白手起家,最为关键的还是人,讲武堂需要大批具有丰富军事知识最好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官。夏华在此时的太平军内一时半会哪能找到这种符合要求的军事人才担任军校教官,只能邀请各师长各旅长轮流前去讲武堂里“客串”军事教官。太平军的各师长各旅长虽然绝大部分出身草莽,缺乏现代军事知识,但好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经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授以实战经验,肯定能大大地提升讲武堂学员们的军事能力,有胜过无。根据夏华的规定,讲武堂除了武课,还有文课,文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听师长旅长们传业授课,二是学习基础文化,也就是识字虽然古今中外不乏文盲将军,但不识字肯定难以成为真正的名将,杨秀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以前目不识丁,此时则刻苦学习,已经陆续地认识了近千字。讲武堂的学员们基本上都是未成年男子,学会看书认字是他们成为优秀军事人才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夏华对这座军校还特地增添了很多后世的现代化东西,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现代化军人,但靠他一人肯定不够,只能暂时先弄个大概样子,按照夏华的构思,以后会聘请西方国家的军人担任讲武堂的教官。

讲武堂的“文化总教官”名叫郑献甫,是两广的文化名人。郑献甫是象州县人,太平军石达开、苏三娘部攻占象州县时将其俘虏,由于郑献甫很有名望,加上石达开非常尊敬饱学之士,因此对其以礼相待并且收入军中。郑献甫是清末杰出的经师、诗坛名人,曾经在北京当过官,但很快就辞官回乡,常年从事教书育人,被誉为“两广宗师”。夏华创办讲武堂时从石达开那里请来郑献甫作为“文化总教官”,教导学员们识字郑献甫是幸运的,如果他是落入极度厌恶孔孟儒学的洪秀全或十分轻视文化的萧朝贵手里,恐怕早就人头不保了。

至于军事教材,夏华想破了脑袋,让人特地弄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杂记,暂时充当讲武堂的军事教材。这三本书都是明朝著名军事统帅戚继光所著,字字玑珠、博大精深,通篇皆为戚继光饱读兵书多年、实战用兵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进行概述和总结的东方兵法精髓,并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十分适合初学者使用。当然了,前提还是先识字。

151年7月1日,讲武堂于桂林正式成立,同日正式开学,招收了第一批学员,一共两百多人,带头的少年学员就是夏华已经认识的陈玉成。“夏校长好!”操场上,陈玉成带着学员们一起向夏华敬礼。陈玉成等人是“敬礼”而非“行礼”,他们的敬的就是后世的军礼,这自然是夏华教的。太平天国此时使用的历法是“天历”,清n此时使用的历法是“农历”,两种历法都让夏华很不习惯,好在他在桂林认识了皮尔特等西方人,从而知道了公历。

“嗯。”夏华一脸为人师表地看着学员名单,第一个自然是陈玉成的名字,并且就是“陈玉成”而不是“陈丕成”。“陈丕成,你怎么改名陈玉成了?”夏华问道。

“报告校长,学生叔父陈承瑢当初在山人村与您商谈,您把学生名字陈丕成误作陈玉成,事后,学生叔父和学生本人都觉得陈玉成比陈丕成更好,因而改为您当初口误的陈玉成。”陈丕成陈玉成回答道。在原先历史上,给陈丕成改名陈玉成的人其实是洪秀全。

“也行。”夏华点点头,心想,“你改名陈玉成,我也念得顺口。”他继续翻阅名单,“谭绍光、范汝增、黄文政、李寿文”在念到“李寿成”这个名字时,他心头一动,“李寿成!”

“报告夏校长,学生李寿成到!”学员队列里踏步而出一名少年。

夏华看着这个李寿成,此人在众学员里显得比较年长,看似约近二十岁,长得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眉宇间颇有一股不俗英气。“李寿成,你”夏华试探地问道,“你是不是藤县人?”

“回校长,学生正是藤县人,天军进驻桂林、天国定基桂林后,学生举家前来投效天王。”

“李寿成,你是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叫李世贤?”

“回校长,学生有一个胞弟叫李明成,另有一个堂弟叫李世贤。”

夏华心头一块石头轰然而落:“李秀成啊李秀成,老子总算找到你了!”他只记得李秀成出生于广西省藤县,巧得很,山东省也有一个滕县音同字不同,nr战争期间爆发一场著名的台儿庄大捷,腾县保卫战是台儿庄大捷的前奏,川军名将王铭章率部壮烈殉国于腾县,让夏华印象深刻,记住了山东省的滕县,也记住了广西省的藤县。不过,光是“广西省藤县”这个线索还不够,夏华记得李秀成有一个弟弟或堂弟名叫李世贤,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骨干将领。此时一问,果不其然,线索都对上了,这个李寿成正是李秀成,只不过,他跟陈玉成一样,原先都不是叫后世最广为人知的那个名字的,害得夏华怎么找都没有找到他。历史上,李秀成一开始叫做李以文,后来自己改名李寿成,并且把李寿成改名李秀成的人也是洪秀全。

“很好,李寿成,我现在给你改名李秀成。”夏华点点头。

“校长,这如何使得?秀字岂不是犯了天王名讳?”李寿成惊讶不已。

“无妨,我会向天王报告的。我看人很准,看出你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代天王把天王名讳里的秀字赐给你,是希望你以后不负众望,好好地为天国大业尽忠尽心尽力。”夏华一本正经地说道,实际上,他给李寿成改名李秀成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以后可以念得顺嘴。

李寿成李秀成微微激动地肃然敬礼:“谢校长!学生一定不辜负天王和校长!”

“现在,你们每天干两件事,一是体能训练,二是识字。”夏华一副校长派头,“军人,肯定要有强壮的体魄,这是无需多言的。如果你们只是想当一个士卒,那你们就不需要识字了,但如果你们想当一个百战百胜、彪炳史册的名将,那就必须识字!明白吗?”

“明白!”陈玉成、李秀成等学员们一起大声回答。当然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夏校长现在让他们只进行体能训练、识字是因为他根本找不到军事教官。

“很好!记住,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卒不是好士卒!”夏华点点头。

陈玉成举手:“报告!请问夏校长,拿破仑是谁?”

夏华愣了愣,知道自己说漏嘴了,只得解释:“我们中国是东方国家,东方有很多国家,西方也一样,西方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等很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叫法国,拿破仑正是法国以前的皇帝和最高军事统帅,法队在他的统帅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差点儿统一整个西方拿破仑只是差点儿统一欧洲大陆,但夏华没必要跟陈玉成等人说得太细,西方世界众国bp联合起来对付法国,这才打败拿破仑,拿破仑也是西方四位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

李秀成举手:“报告!请问夏校长,另外三位西方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分别是谁?”

夏华说道:“第一位是亚历山大大帝,他原本是欧洲南部一个小国的国王,那个国家的面积原本只有差不多广西省这么大,但经过他短短十几年的征战,他把他国家的面积扩大了整整二十多倍,甚至从西方一路打到了我们中国邻国印度,要不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他可能都会打到我们中国第二位是汉拔尼,他是非洲北部一个小国的名将,跟亚历山大大帝一样,战无不胜、所向无敌第三位是凯撒大帝,他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因为有了他,使得西方出现了一个跟我们汉朝一样强大的帝国第四位就是拿破仑,我刚才已经说过,不再重复了。”

陈玉成、李秀成等学员无不听得心驰神往,拿破仑等人的名字在他们听起来可以说稀奇古怪、闻所未闻,但通过夏华的描述,他们知道拿破仑等人都是西方的伟大军事统帅,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夏华的描述,他们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世界非常之大,东方固然灿烂辉煌,几千年来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书写下无数篇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西方同样灿烂辉煌,几千年来同样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同样书写下无数篇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这个世界,大得令人望而生畏,精彩得令人叹为观止,远远地超出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认知,使得他们在心里震撼无比,产生前所未有的求知n,同时对夏华的“博学”更是钦佩仰慕至极。

“西方有西方的名将,我们东方也有东方的名将,平分秋色、各领ns。”夏华微笑着,继续说道,“就我们中国,古往今来的名将何其之多!别的不说,单单一个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哪个不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功绩?白起战无不胜,杀敌数量高达战国死亡军人的一半,王翦所向无敌,六国被他灭掉五个,如此战绩,放在世界上也是罕有少有的,比起西方名将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孙武、吴起、韩信、岳飞等等名将,无一不是用兵如神、独步天下!如果你们想跟他们一样,那么,从现在开始,迈出第一步吧!”

“是!”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无不目光如火。历史上,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陈玉成年龄小一点,李秀成年龄大一点,陈玉成的地位略微地高于李秀成,但因为陈玉成死在李秀成前面,所以李秀成在后期达到了并且超越了陈玉成的地位陈玉成在15年封王,李秀成在159年封王。

太平天国于桂林立国后,全国虽然很小、全军、全教都过上了一段难得的安稳日子,在这段时间内,国内外发生了不少大事,就在洪秀全立国的这天151年5月1日,英国n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博览会,通过这场盛会,英国人骄傲无比地向全世界炫耀了大英帝国的强大实力,同时也确定了大英帝国的“世界工厂”的主导地位在中国,河南省南部出现了第一批捻军,继中国南方陷入战乱纷争后,中国北方即将也陷入同样的战乱纷争。

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夏华等人在桂林的这段“小日子”过得可以说是“有滋有味”,太平天国、太平军、拜上帝会都是日益兴旺,由于太平军连败清军、声势大振,越来越多的反清志士纷纷响应,豫南的首批捻军便是其中一支,每天每夜都有人或单枪匹马或成群结队或全家全族乃至全村全乡出动,从四面方络绎不绝地抵达桂林请求加入和投效,其中不乏才华横溢、才干过人的英杰名士,大大地充实了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人才序列,看得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每天都是笑得合不拢嘴。在公历月2日农历七月六日这天,太平天国举“国”同庆,整个桂林全城共欢,因为明王两千岁夏华正式大婚了,迎娶天妹洪宣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