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节 再会外使(1 / 1)飞星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讲武堂召开完以“强制性提升国民素质”为主体的大会后,夏华参加了讲武堂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

从桂林到上海,折腾了足足两年半,讲武堂的第一期学员总算磕磕碰碰地毕业了,其实,这是十分积极的结果,夏华重视“质量”,坚持让学员们全面地完成全部学业科目后才毕业,哪怕一路辗转波折,也不让学员们提前毕业,从而避免了“揠苗助长”的结果,使得第一期毕业生在“质量”上都是实打实的。讲武堂此时有两万多名学员,这个数字是从桂林到上海一直不断招收的结果,换而言之,虽然这两万多名学员都属于“同学”,但他们有人在桂林就参加了,跟着讲武堂的发展步伐一起学习了足足两年半,有人是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半路报名参加的,还有人是从江西、山东、河南等地赶来刚刚报名参加的,此时成为第一届毕业生的学员共有七千多人,数量不少,十之都是在早期、前期、中期报名参加的学员,在他们如今正式地毕业后,剩余的约一万三千名学员自然地转为了“第二期”或者“第三期”。

大礼堂里,随着军乐队高奏军乐,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无比。尽管夏华还没有对华夏军实行军衔制,但华夏军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跟西方军队相差无几,拥有非常明显的现代化色彩,比如,夏华废除跪拜礼后,华夏军里开始实施了敬礼。夏华是讲武堂的校长,副校长是温菲尔德斯科特,两人和十多名高级教官满面春风地站在台上,宣布了讲武堂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的举行。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无数的羡慕目光中,毕业成绩排名同期前十的十名学员鱼贯上台,接受夏华亲自接见。夏华亲手向他们发放讲武堂第一期毕业证、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勋章以及特殊的奖励。果不其然,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第一名正是李秀成,这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上,李秀成没有接受过任何现代化军事教育,就靠着天赋和实战经验便成为当时的中国一流名将,毫无疑问,他的军事天赋是很高的,很多东西都是无师自通的,如今,他接受了现代化军事教育,自然能够凭着很高的天赋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成为同期第一名。不过,夏华后来得知,讲武堂第一期学员里的第一名其实不是李秀成,而是陈玉成,陈玉成每次考试时都能略胜过李秀成几分一百分制考卷,在单纯的军事考核上,陈玉成略微地超过李秀成,但李秀成在政治方面则强于陈玉成,两人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只是,在讲武堂进行第一期学员的毕业综合考试时,陈玉成发挥不佳,输给了李秀成,成了第二,李秀成夺得了第一名。至于陈玉成考试时发挥不佳的原因,则是无需多言的,自然是由于受到他叔叔陈承瑢的影响,陈承瑢是天京变乱的主要推动者,在天京变乱结束后被夏华宣布为“首恶分子”,消息传来,陈玉成虽然未受牵连,但他惶恐不安、心神不宁,于是在毕业综合考试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李秀成学员,恭喜你荣获第一名!”夏华笑容满面地看着走到他面前的李秀成。

“谢谢校长!”李秀成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夏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李秀成是讲武堂第一期学员里年龄最大的,他今年已经三十周岁,按道理,他早就应该领兵上阵了,但夏华知道李秀成是一个人才,特地安排他耐着性子在讲武堂里接受教育,把这块璞玉细细地打磨。

“希望你以后在战场上多多地为国建功,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你的培养。”夏华一脸的为人师表,他一边说着勉励的话语,一边从身后随从的手中接过讲武堂第一期毕业证和一套崭新的华夏军,捧递给李秀成。

李秀成激动得浑身发抖地接过毕业证和军装。

夏华随即取过一枚“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勋章给李秀成戴上,又取过一面锋芒毕露的面汉剑给李秀成,剑鞘和剑刃上靠近剑柄处都镌刻着“讲武堂第一期第一名”字样。这是夏华特别规定的讲武堂给每期毕业生第一名的荣誉奖励。

李秀成愈发激动,几乎站立不住:“学生一定谨记校长的培养之恩和悉心教导”

夏华笑着点点头:“好,从讲武堂毕业,你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了,本王拭目以待你的优秀表现。”

“是、是”李秀成不停地抹眼泪。

李秀成之后,便是位居第二名的陈玉成。陈玉成虽然也激动,但他的激动神色里明显地带着一种惶恐和愧疚。夏华知道陈玉成的心思,温言地安慰道:“你叔叔是你叔叔,你是你,他的事情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不要有心理负担,好好地活出你自己。”

陈玉成顿时潸然泪下,他哽咽不已:“谢谢校长”

夏华随即向陈玉成颁发毕业证、军装、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勋章、象征着第二名的荣誉奖励的六面汉剑。

陈玉成跟李秀成一样,一边领取毕业证等物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第三名是一个夏华不认识、没有听说过的陌生学员,名叫杨鹏,是广东人。对此,夏华不感到惊讶,由于他对历史的干涉,使得无数的事、无数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蝴蝶效应”影响,比如杨江即杨江清,杨秀清倒台失势后,他恢复了原先本名,历史上没有这号人物,因为他在原先历史上没有得到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如今,由于夏华干涉了历史,他得到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杨鹏跟杨江一样,并且跟杨鹏、杨江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夏华向杨鹏颁发毕业证、军装、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勋章、象征着第三名的荣誉奖励的四面汉剑。

接下来,夏华依次地接见了第四名至第十名毕业学员,向他们逐一地颁发毕业证、军装、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勋章,以及作为荣誉奖励的横刀唐刀。根据夏华的规定,讲武堂的每一期毕业生都会被颁发毕业证、军装、毕业生勋章,不过,第一名会额外地获得荣誉奖励面汉剑,第二名会额外地获得荣誉奖励六面汉剑,第三名会额外地获得荣誉奖励四面汉剑,第四名至第十名会额外地获得荣誉奖励横刀唐刀,第十一名至第五十名则会额外地获得荣誉奖励柳叶刀明刀。以刀剑作为毕业生里佼佼者的荣誉奖励,是夏华的“发明”,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四个汉人朝代便是秦、汉、唐、明,使用这四个朝代的刀剑作为荣誉奖励自然具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成为军人后的荣誉感,也刺激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过,没有秦剑,因为秦剑属于青铜剑,已经不适用此时,至于汉朝,其招牌武器其实是环首刀,但是,剑乃“百兵之君”,比刀更加优雅高贵,用汉剑作为象征汉朝的武器自然更合适。实际上,刀比剑更适合战场搏杀,汉剑是最后一款以战场使用为目的而创造出的剑,从汉朝往后,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主流武器都是刀。

在毕业典礼上,夏华看到了不少熟人,除了谭绍光、范汝增、黄文政、李世贤、李明成、谭体元等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后期后起之秀,还有当初原本在他身边但被他送进讲武堂学习的杨子婧、赵陆军、赵海军、唐仁槟、唐飞龙、唐飞虎、唐飞豹、黄奕诚、黄松、黄柏、张风、张云、马丰、徐玉仪、徐玉伟、吴文杰等人,众人再次见到夏华时都激动欣喜不已。众人里,赵海军的毕业成绩是最好的,位列同期第十,额外地获得横刀,张云次之,位列同期第十三,额外地获得柳叶刀。毕业后的学员们将会立刻被分配进军队里,担任不高于副团长、不低于营参谋长的职务,也有的学员会被分配进民兵部队或警察部队里,从而大大地提升夏华麾下武装力量的整体素质和军事水平。毋庸置疑,随着讲武堂第一期的七千多名学员的正式毕业,华夏军被补充进了第一批新鲜血液,华夏军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且,由于讲武堂学员对夏华几乎都是极度忠诚,使得讲武堂毕业生在成为华夏军的中层骨干后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陆续地成长为高层核心后,华夏军对夏华的忠诚程度必定水涨船高,夏华对华夏军的控制力度也会更甚从前。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地分布在华夏军内部的讲武堂学员们,既是华夏军不断进步的主要源力,也形成了夏华控制华夏军的络。

结束讲武堂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后,夏华步出了讲武堂,刚出校门口,就看到吴如孝吴汝孝正在大门外等待着。

“两千岁!”吴如孝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向夏华行礼。吴如孝是广东省梅县人,属于太平天国早期成员,他自幼家贫,但好学不倦,能够识文断字,并且颇有智计,早年外出谋生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当会计,因为与外国人频繁打交道,所以会说一些英语,对外国也有些了解。夏华成立外交部时严重缺少外交方面的人才,在反复甄选后,看中吴如孝并将其调入外交部。

“怎么了?”夏华看向吴如孝。

吴如孝报告道:“英国新任驻华公使宝宁和美国新任驻华公使麦莲、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三人联合请求拜访两千岁您。”

“来得还真快啊!”夏华笑道,“宝宁和麦莲刚刚上任吧?他们都没有去北京找清政府,直接就来找本王?啧啧,有意思。”

吴如孝神色有些愤慨地道:“来者不善!宝宁和麦莲二人,特别是宝宁,在会见属下时,神色颇为倨傲轻慢,俨然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两千岁,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夏华点起一根香烟:“色厉内荏罢了。洋鬼子既然上门了,本王肯定不能避而不见,走,咱们去会会他们。”

半个多小时后,在夏华设立在上海府的外交部大楼的会议厅里,夏华接见了宝宁、麦莲、布尔布隆,同在现场的还有吴如孝、左孝琪以及双方的翻译和记录人员。

“布尔布隆公使是本王的老熟人、老朋友了,至于宝宁爵士、麦莲先生,本王还是初次与二位见面,欢迎二位来到中国,本王等会儿会有礼物赠送给二位,以示本王和中国民众的热诚心意。本王希望以后能和二位多多合作,共同促进中英、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众人入座后,夏华顺口就是一通官场上的客套话。

宝宁微笑道:“敝国政府委任鄙人为新任驻华公使,鄙人的职责就是要促进英中关系的友好发展。听摄政王殿下如此说,鄙人便放心了。都说摄政王殿下思想之开明、目光之长远,乃中国第一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相信在摄政王殿下的英明领导下,英中关系必定更上一层楼,鄙人也会为此目的而尽心尽力。”

夏华点起一根香烟,悠悠地吞云吐雾:“爵士过奖了。爵士、麦莲公使先生、布尔布隆公使先生,三位今日一起会见本王,不知有何要事?”

麦莲和布尔布隆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宝宁,显然,宝宁是英法美三国公使一起会见夏华的领头人和组织者。宝宁取出一份用英汉两语书写着的文件,放在夏华面前的桌子上:“殿下,事情是这样的,在十二年前西元142年,贵国政府与敝国政府签署了南京条约,哦,南京已经被殿下改名为东京,这份条约应该称其为东京条约,不过,我们还是按照习惯继续称它为南京条约吧!南京条约目前已经期满十二年了,十二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自然而然,很多东西都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敝国政府认为,两国政府应该适当地修改南京条约的相关款项”

“sp!”夏华打算宝宁的话,竖起手指轻轻地摇了摇,“爵士,您刚才一直使用着一个不太严谨的词语,那就是贵国政府,请问爵士,您口中的这个贵国政府到底是哪个政府?是北京的清政府?还是本王的东京政府?中国有句老话,冤有头债有主,爵士要讨债,可不能搞错债主哦!”

宝宁脸上掠过一丝异色,他在心里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华确实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恰恰相反,这个夏华虽然年轻,但却十分精明老辣,说话时一针见血,剖析问题时直刺要害,完全不像清政府官员那样颟顸迷糊。稳了稳心神后,宝宁笑道:“鄙人口中的贵国政府自然是中国政府。”

夏华笑道:“爵士,您这是使用另一个不太严谨的词语解释了原先那个不太严谨的词语,您说中国政府,那么,这个中国政府又到底是哪个政府?”

宝宁心头略微地恼怒,这种被抓住软肋的滋味让他很不舒服,但他毕竟是一个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外交官,对中国也比较了解,因此,他轻车熟路地采取了迂回方式回答了夏华的问题:“我们大英帝国向来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完整,并且承认中国领土是统一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只有一个,中国政府自然也只有一个。殿下,您是聪明人,在您面前,鄙人无需拐弯抹角,事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更无需否认,目前的中国正在陷入内战,北京政府和东京政府都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虽然敝国政府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正式地不承认清政府,但是,包括鄙人在内的敝国高层都已经默认了,由殿下您统领的东京政府,必然早晚会取代北京政府,推翻满清,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夏华听得出来,宝宁此话说得十分圆滑,堪称滴水不漏,他反将了自己一军,自己作为东京政府的实权领袖,自然志在天下,坚持自己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会承认清政府,基于如此坚固的逻辑,夏华肯定不会在公开场合、外交场合说出“中国政府是北京的清政府,不是我统领的东京政府”这种否定自身法统合理性的话,如此,宝宁就强迫夏华承认“东京政府是中国政府,南京条约在法理上由东京政府负责”。

“贵国如此态度,真是让本王欣慰不已呀!”夏华不慌不忙地接过宝宁的话,“本王一直致力于中国之复兴、华夏之崛起,眼下,贵国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贵国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比如,契约精神,这是贵国乃至西方世界的主流精神,也是国家得以强盛的价值观基石。六百多年前,贵国的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一世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大宪章,从而确定了贵国的契约精神,也奠定了贵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第一块基石。契约精神,是贵国最重要的文明精神之一,爵士,是吧?”

宝宁心头感到隐隐的不妙,但他无法反对夏华的话,只得点头。

“所以,本王跟贵国还有法国、美国朋友们做生意时向来放心大胆,因为诸位都是讲究契约精神的,向来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夏华笑眯眯地道,“哦,不好意思,本王好像有点跑题了。爵士,您刚才说什么?适当地修改南京条约?哎呀,本王记得清清楚楚,贵国与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时,东京政府还没有成立呢,金田起义要过整整年才会爆发呢,另外,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领袖是满清的道光皇帝吧?文件上可是白纸黑字、一目了然。本王不得不纳闷,冤有头债有主,跟贵国政府签署南京条约的是清政府,为何贵国现在却来找本王?”

宝宁顿时气恼不已,他知道夏华刚才故意“跑题”扯什么“契约精神”的目的了,就是为了此时堵住他和英国政府的嘴巴,逻辑是现成的:英国人不是讲究契约精神么?既然如此,当初签署南京条约的是清政府,英国政府现在哪来的理由找夏华?

努力地让自己情绪不受到波动的宝宁在斟酌了一下语言后,道:“殿下,您说的非常对,只是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朝代,不具有中国的正统法理,由您领导的东京政府才是真正的中国政府”

“爵士此言差矣!”夏华坚定地摇头,“中国,是全体中国人的国家,中国人不只是汉人,也包括满人、蒙古人、藏人等中国境内的所有非汉人民族。在中国的土地上,汉人可以建立朝代,满人也可以,汉人建立的朝代、满人建立的朝代还有蒙古人建立的朝代,都是中国的历史。本王虽是汉人,但在这个民族原则上是不分汉满的,天下汉人是本王同胞,天下满人也是本王同胞。满人既然建立了清朝,就具有了中国的正统法理,至于汉人当年建立的明朝被满人给推翻,也怪不得别人,更不能成为汉人仇视和排斥满人的原因,要怪,只能怪汉人自己不自强不争气。李永芳、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郑芝龙、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范文程、宁完我、范永斗、孙之獬这些为满清灭亡明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都是汉人。汉人哪来的脸面怨天尤人?”他眯眼看向宝宁,“爵士刚才的话,隐隐地有着挑拨中国内部nn的嫌疑啊!”

“啊?没有,没有”宝宁顿时心头发虚,“鄙人只是对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了解不够,所以口误失言,还请殿下谅解。”他感到一阵阵急躁,因为他发现夏华的态度堪称水泼不进、针扎不入,让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抓不到把柄,不得不让他心急如火,“殿下,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关于南京条约的修改问题”

“去北京找清政府呀!”夏华脸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宝宁,“签署南京条约的是清政府,爵士找本王干什么?本王又不是清政府的王爷。”

“可是”宝宁彻底地急了,“殿下,其实其实南京条约如果按照敝国政府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堪称一件互利双赢的事情,既有利于敝国,也有利于贵国,殿下难道希望清政府从中受益获利?”

“互利双赢?”夏华笑了,笑意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嘲讽,他拿起宝宁拿出的文件,递给左孝琪,让左孝琪念给他听文件上的汉语使用的是繁体字,夏华看得头疼。左孝琪一边念着,夏华一边给予补充和评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这确实是好事,中英、中法、中美加强贸易,对四国都有好处,可以促进四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但是,这件事必须建立在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中外通商必须公平公正,外商不存在特权待遇鸦片贸易合法化?爵士,贵国政府这是在开玩笑吧?鸦片是残害人命、祸害无穷、流毒千里的毒品!本王进行全力禁毒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搞什么鸦片贸易合法化?坚决不行!英法美三国商人可以在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任何口岸城市、港湾进行贸易,英法美三国人员可以进入中国内地任何地区进行贸易、传教、居住并且拥有租赁、建筑等自由和权力?关于这一点,只要三国人员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当然可以在中国境内进行合法的贸易、传教、居住、租赁、建筑等活动,并且他们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都会得到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但是,如果他们违反了中国相关法律法规,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他有条不紊。

宝宁、布尔布隆、麦莲听得面面相觑,都看到彼此脸色不好,特别是宝宁,脸色隐隐地发黑。宝宁三人听得出来,夏华确实跟清政府官员不同,不盲目排外,甚至十分积极地希望跟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往来、通商贸易,欢迎西方人员来华帮助中国进行建设、发展,但是,他在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上又是寸步不让的。根据夏华的意思,英法美三国人员特别是商人,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就能在中国境内自由活动,做生意、传教布道、暂住或长期定居、租地皮、盖房子都是没问题的,中国政府还会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过,只要三国人员在中国境内触犯了中国的法律法规,就会被严惩不贷。按照夏华开出的条件,英法美在中国境内是可以获得利益的,只不过,三国人员只能合法赚钱,不能非法赚钱,众所周知,非法赚钱的来钱速度、来钱数量要比合法赚钱快得多、大得多,这却是宝宁三人不满足的,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本国人员可以在中国境内合法赚钱,还可以非法赚钱,他们需要的是本国人员在中国境内可以拥有特权待遇,而不是跟中国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殿下,鄙人请您再考虑考虑!”宝宁忍无可忍地道,“希望您看在英法美三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以及长远发展上,适当地放宽权限。”

夏华正色地道:“本王正是英法美三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以及长远发展上,才开出这些合法、合情、合理的条件。正所谓入乡随俗,中国人到了英国、法国、美国,就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反之一样,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到了中国,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本王基于这样的道理做出了决定,有何不妥?有何需要再考虑考虑?说得不好听点,外国人到了中国,是中国人的洋朋友,而不是中国人的洋大爷!本王和东京政府是不会出于任何目的而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对于洋朋友,我们中国热烈欢迎,对于想过来当洋大爷的外国人,抱歉,我们中国不欢迎!”

“殿下!”宝宁终于开始动气动怒了,他微微地提高声音,“您何必在我们面前揣着明白装糊涂!南京条约是十二年前在南京签订的,如今,南京已经是贵国首都东京,至于南京条约涉及到的很多地域和条款,也变得与贵国息息相关,鄙人作为大英帝国的驻华公使,一方面会促进英中关系友好发展,一方面也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和利益!麦莲公使、布尔布隆公使也是一样的!”他望向布尔布隆和麦莲。

布尔布隆和麦莲一起露出跟宝宁“同仇敌忾”的神色,三人代表英法美三国一起向夏华施加压力。布尔布隆开口道:“殿下,近日来,根据您颁布的新规定,在华的法国商人都要向贵方缴纳商业税,对此,敝国政府深表遗憾和难以理解,在华的法国商人仍然是法国公民,完全无义务向中国政府缴纳赋税,敝国政府希望贵方可以收回相关的不合理规定,从而维持法中关系的长期友好。”

“在华的美国商人也是一样的。”麦莲开口道。

“在华的大英帝国商人亦如此。”宝宁冷冷地道。

夏华冷笑一声:“三位公使是在本王面前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从商赚钱,就必须向中国政府依法纳税!这是国际通用的法律准则!外国商人为什么来中国从商?不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广大市场么?来中国从商肯定比在本国从商赚钱多吧?既然如此,哪有赚了钱却不交税的好事!本王虽然从未出过国,但也不是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根据英法美三国的相关法律,外国商人在英法美三国境内从商都是必须向所在国政府纳税的!既然如此,英法美三国商人在中国境内从商为何却要得到免税特权?”

布尔布隆拉着脸:“在清政府统治区内,法国商人以及英国商人、美国商人都是免税的。”清政府设置的“厘金制度”征收商业税只跟本国本土商人征收,不跟外国在华商人征收。

“清政府是清政府,本王是本王!”夏华毫不客气地道,“本王的治国政策跟清政府本就完全不同!还有,三位公使先生,英法美三国以后必须断绝对华鸦片贸易,三国商人在中国境内开设的鸦片馆也必须全部关闭!本王展开禁毒活动以来,阻力不最大的助力便来自三国在华商人!本王在此正式通告,希望三国心里有数。以后,再敢运送鸦片到中国,本王一律扣押,鸦片烧掉,人坐牢!至于那些鸦片馆,不肯关的,本王帮忙关!反抗者严惩不贷!”

宝宁霍然起身,脸色紧绷、声色俱厉:“殿下!您这是裸地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践踏了大英帝国的尊严!”

夏华讥讽道:“大英帝国的利益和尊严就是把鸦片卖到别国?如此利益和尊严,白送给本王,本王都嫌弃!”

宝宁脸色愈发不善:“殿下,您刚才也说了,东京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清政府也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前去北京联系清政府,也许,清政府会向我们开出更加丰厚的条件!”

夏华冷淡地道:“可以,贵国还有法国、美国当然有权跟清政府进行合法的通商,只是,本王在此提醒三位以及三位的政府,本王治下是中国的一部分,清政府统治区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们在本王治下和清政府统治区内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宝宁脸色变得森严起来:“殿下,您自己也承认,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夏华眯起眼睛:“爵士是在威胁本王吗?不错,贵国是眼下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又如何?你们还是先在克里米亚打败俄罗斯人再说吧!”

宝宁急促地呼吸着,他看着夏华,夏华冷然地看着他。

在僵硬的气氛中,宝宁向夏华行了一个公式化的礼,冷冷地拂袖而去,布尔布隆和麦莲同样在不冷不热地行礼后告辞离去。

会议不欢而散。

走出外交部大楼后,宝宁看了看四周,在冷哼一声后低声地对布尔布隆、麦莲说道:“清政府一直希望跟我们购买军火,湖南的那位曾官员也希望跟我们购买军火,以前,我们顾及跟东京政府保持友好关系而没有同意,看来,我们现在应该改变想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