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三大殿(二)(1 / 1)还未配好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一年的春天,皇帝都要到先农坛,那有一块皇帝的自留地,就是汉国人俗称的一亩三分地儿。”

“平常呢,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亲自到这块田地上,扶扶犁、锄锄地,这就叫做——亲耕礼,祈求五谷丰登。”

“皇帝在去先农坛之前啊,要在中和殿举行一个仪式。看一看他要用的农具,这也反应出皇帝对农业的重视。”

“当然啦,中和殿还有其他的用途。皇帝要在这里阅示家谱,皇帝和老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家谱。”

“皇帝的家谱叫做玉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

“中和殿的另一个用途是在这里为皇太后上徽号,皇帝为了表示孝道,要在寿庆和节日给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称号叫做徽号,像你可能比较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号。”

“屋脊上好多形态各异的饰物呢~”丁氏灵芝

“没错,在前面领队的人是骑凤仙人,相传他是南朝齐明王,后来修道成仙了。仙人之后就是垂脊兽,这些垂脊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

“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数量有所不同,冰冰~你数一数这中和殿之上有几只垂脊兽呢。”

“七个!”丁氏灵芝

“没错,七个。在故宫里,垂脊兽最多的是太和殿,它有十个。”

“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狻猊、斗牛和行什。”

“冰冰~你应该知道九为最大吧,体现至尊的含义。然而对于太和殿来说,连最大数字九都不足以表示它的尊贵,因此在它的屋顶上便出现了十个走兽。”

“多出来的那一个叫做行什,这在汉国所有的古建筑中可是仅此一例。”

“另外呢,这垂脊兽的数量都是单数,太和殿也是唯一一个垂脊兽是偶数的建筑。”

继续往前走,两人便来到了保和殿。

“在明清两朝呢,这里是皇家的高级宴会厅。每逢重大节日和皇帝、皇后的生日都会在这里宴请文武百官以示庆贺。”

“一些少数民族的领袖,例如藏西的高僧、古蒙王公来皇宫。皇帝也会在这里设宴款待,以示笼络。”

“公主出嫁,皇帝也是会在这里宴请亲家,以示尊重。”

“这保和殿呢,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可是非常的尊重和崇高。因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呢,保和殿就拥有了一项更加重要的职能,它成为了汉国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的考场。”

“在当时能够通过层层筛选,到达这里参加考试的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一个读书人在熟读四书五经之后。首先要参加院试考秀才,成了秀才也就成为了真正的读书人了,到了县衙大堂就不用下跪了。”

“秀才之后要去省会城市参加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成为举人之后,就可以做县令之类的小官了。”

“冰冰~你之前不是问过范进中举为什么会疯吗?说到这,你也能理解范进中举之后为什么会发疯了吧,因为能当官了,阶级地位一下子就上升了。”

“其实中举对于做官的万里长征只算走完了第一步,因为想当官必须要等,等空缺儿。但是官场是极为复杂的,有可能举人等了一辈子也等不来一个空缺儿。”

“举人们想要更保准儿的当官,就要去京城的国子监去参加会试,通过之后便有机会到这座宫殿参加殿试,殿试里的殿呢就是指的保和殿。”

“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亲自主考,从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阅卷工作结束之后,皇帝要在太和殿进行一个隆重的发榜仪式,称为金殿传胪。”

“所有参加殿试的贡生们都云集太和门广场,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宣读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第二、第三名称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个人就可以很荣耀的从午门中间的门洞走出紫禁城,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恩宠。”

“咱们现在处在保和殿后面的石台基上,先别着急往前走,咱们脚下的石台基可是非常值得说道说道的。”

“冰冰~你肯定留意到了,在故宫中呢,在很多宫殿的前台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祥龙游凤的图案。”

“这些浮雕主要是为了装饰,以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派。”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的石雕当中,咱们现在脚下的这块云龙石雕,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块。”

“冰冰~你可以看到石雕的图案由上到下刻着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游龙,嬉戏于云海之中非常的生动精美。”

“这块石雕呢,是由一块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现在长16.57米,宽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达两百多吨。”

“按平均每个人一百三十斤计算呢,这块石雕的重量相当于三千个人的体重。要知道啊,这块石料可是开采于帝都FS区的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超过五十公里。”

“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大的重量。在五百年前,没有任何现代运输工具的条件下,是如何完整的运过来的呢?”丁氏灵芝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简单的说,就是借助冰,是用拉旱船的方法拉过来的。”

“工匠们从大石窝村到紫禁城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严冬季节,把水从井里打出来泼在路面上。”

“就这样泼出了一条五十多公里的冰道,我们知道冰面上的摩擦力要比泥土路小的多,所以拖动也相对容易一些。”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动用了两万多名民工,几千匹骡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耗银十一万两才把这块大石头拉进紫禁城里。”

郝楠仁和丁氏灵芝从三大殿的石台基上走下来,映入眼帘富贵华丽的建筑就是乾清门了。

西边有一排又矮又小的房子,紧贴着围墙。这排小房子,在乾清门的映衬下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你猜这房子是干嘛用的?”郝楠仁

“古代的茅厕?”丁氏灵芝

“哈哈~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这排小房子也是,这排小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军机处。”

“你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军机大臣呢就在这上班。”

“啊?!这就是军机处?为什么会把军机处,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丁氏灵芝

“冰冰~之前咱们不是看过故宫的布局图嘛。因为和这排房子一墙之隔的,就是皇帝的卧室养心殿。”

“我们都知道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雍正初年西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军情紧急。”

“由于雍正皇帝经常在养心殿和大臣们日夜不停的商议如何平定叛乱,为了随时召见这帮大臣,雍正就把这一排小平房呢,设置为大臣们休息和等候的地方。”

“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保密。于是军机处就成了正式的国家机关,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在这里进行决断。”

“而本来掌握朝政大权的内阁则成为了空架子,军机大臣的人选会由皇帝亲自在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大臣中选任。”

“名额是没有定数的,人数的多少也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啊,军机处就完全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了。”

“凡是能够成为军机处大臣的一般都有过人的才能,不然是不可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一位大臣刚进入军机处的时候,叫做学习行走。”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誊写诗文,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作诗,据说乾隆一辈子做了四万多首诗。”

“可能是因为诗做的太多,自己又懒得写。所以,皇帝只是口述,让大臣肃立静听。然后回到军机处根据记忆将诗文誊写出来,这些工作做到准确无误之后,才能参与撰写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谕旨也不少,有时候一天好几次,有时候一说就是几百句话,听了之后呢,要仅凭记忆进行撰写,写的还要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你说,这活容易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