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朽愚昧的清政府?
蓝星的话语,让秦卫宁脑中荡起了涟漪,水波粼粼中,记忆里的明帝国与清帝国开始重合。
洪武皇帝朱元璋反贪严厉,明朝初期,政治清廉……
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及时反贪,避免和打破了胡无百年运的谶语……
明末,贪腐成风,天灾不断,官逼民反,李自成于帝国内忧外患中顺势而起……
清末,无官不贪,天灾频繁,饿殍遍地,太平天国短短时间就占据半壁江山……
历史是一个大轮回,明就是清,清就是明。
皇权专制与官僚政治都极度成熟的二者,在大的方面基本一样,只不过是由于外敌的不同,才造成了结局的差之千里。
明末朝廷没钱,满清还不断给它放血,最终明亡于李自成……
清末朝廷同样没钱,但洋人们相比占地为王,在列强们为了谁当中国皇帝而狗咬狗的选择之外,更愿意,也更倾向于共同扶持满清政府作为他们经济掠夺的代理人。
所以,满清也不是亡于工业革命后的外敌之手。
清政府在首都两次沦陷后都依然能够存在,并被洋人承认其合法地位,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为洋大人的在华利益当起了叛徒打手……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明朝廷倒霉就倒霉在,它外面只有满清一个强敌。
这个强敌还是部落奴隶制,所以明朝廷想求清政府那样的下场都求之不得。
清政府虽然列强环绕,但谁都想一口吃下它,结果就谁也吃不下。
洋人们又觉得,轻轻松松的挣钱,要比打仗抢钱划算。
新兴的太平天国不但不愿意许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连之前清政府与洋人签订成文的条约都不想遵守。
洋人便从观望转而支持清政府,以实物抵押的高利贷,为其输了一次血,续了近五十年的命……
明清都是亡于内部矛盾。
激起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利益集团,在皇朝发展到后期阶段,转变成了一只即使明天会被撑死,今天也要继续大口食利的饕餮怪物!
至于史书中所着重强调的天灾……
在秦卫宁想来,以中国幅员之辽阔,气候地貌之多样,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都不乏天灾。
但要说天灾会导致亡国,那却是无稽之谈。
因为天灾不可能是全国性的,一地受灾,一地百姓可以去四周逃难。
如果政府有组织力的话,当地百姓都不用离开,八方的支援就会源源不断的到达。
纵使现在小冰河期是全球性的,可怎么明亡而清兴了呢?
还是那句话,只有小国才会亡于外部环境,像是蒙古草原上的很多部落,往往就是被一场特大雪灾给灭族的。
然而明清都不是小国。
秦卫宁在后世待了二十五年,见过听过的大大小小的天灾,也有很多了。
多到他都认为,某个天灾导致某地粮食减产……那减产就减产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受灾地区的百姓肯定不会因此没饭吃,这也值得报导?
如果还饿死了人,那倒是值得全社会关注,可当地官员也该被政府枪毙了……
古代纯粹的农业社会,抵抗天灾的能力或许会很差,但朝廷里也不是一群傻子在当官,赈灾的种种政策和措施是有的,之所以执行的不好,或者根本就没有执行,还不是因为朝廷没有钱。
那钱呢?
被利益集团截留贪墨了。
崇祯三年,帝国西北地区由于大旱,引发了严重的灾荒,崇祯皇帝下旨拨粮十万石赈灾。
结果旨意还没出北直隶,政策里的十万石粮食就被京城权贵分走了一半。
剩下的五万石,层层克扣,到了地方还剩两万石,地方再抽走一半,最后把仅剩的一万石赈灾粮给了当地乡绅,让他们代发给受灾百姓。
古代乡绅这种东西,就是后世的土豪劣绅,他们不把粮食加价往外卖就不错了,还能白给穷鬼吃?
合着朝廷的一次赈灾,受灾百姓连谷壳都没见到,利益集团反倒借机发了笔小财?
因此而被饿死的百姓,能说是死于天灾吗?
饿得受不了的百姓,挥起锄头杀官造反,开仓放粮,能说是由于天灾吗?
反正秦卫宁打心底里不相信天灾会导致亡国,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拿天灾当借口,要么是拿天灾当遮羞布……
另外还有制度,明清的制度是低能落后。
但秦卫宁敢说,如果它们能真正的坚守制度,尤其是制度中的反贪腐措施。
那明朝就可能活到近代,清朝就可能君主立宪。
大国亡于内,干掉明清的,是它们自己的子民,不是外敌。
它们的子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它们亡国的原因,全部都是出在人身上。
跟天灾,跟制度,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秦卫宁笑了笑,说道:“果然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明末除了有维护阶级利益而发生的战争,还有事关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
李自成干的太莽撞,逼死了崇祯皇帝之后,盘子还没扎稳,就开始对明帝国的北方利益集团杀光抢光。
结果促使有钱有粮的皇明地主阶级,与能打能杀的满清敌国势力走到了一起,导致他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当然,这些对咱们来说还很遥远,现在还是接着谈眼下吧。”
耳道里,蓝星的声音继续说着:“既然你要自己写报纸,那想要流传天下,必然得振聋发聩,有一鸣惊人的效果,才能吸引所有的眼球关注。
我想你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光说明问题不行,还得有解决皇明问题的办法……”
听闻此言,秦卫宁诧异起来,问道:“解决皇明问题的办法?大明的问题,大明自身是解决不了的。亡党还是亡国?你让人家怎么选?
只能是朝代更替,新势力杀进来,对旧利益集团彻底清算,才能开启下一次历史轮回……可我在大明的地盘上写报纸,总不能直接说,你大明的问题,只有李自成或者满清可以解决吧?”
“当然不能那么说,但我们的目地又不是真的为了抢救皇明。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写报纸来获得名声,因为只有获得了名声,才会有人慕名前来追随你。
这就要求你的文章,既要让读到的人意识到皇明的大厦必然会倾倒,也要让他们看到那么一点点希望,并由于这点希望,而过来找你。”
一谈到具体方法,蓝星也不再像刚开始说的那样直接反帝反封建了。
它希望秦卫宁通过立言的方式,先组建起一支完全信服于对方的团体,然后再以团体的力量开展其他工作。
这个团体,在蓝星想来,必须得是进步型的,学习型的。
如果刚开始招来的成员就都能识文断字,那最好不过。
而此时代能够看明白报纸的,也就只有读书人。
满清、皇明、李自成三方当中,自然以皇明势力范围内的读书人最多。
李自成手下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的愚夫愚妇,抢地主是为了当地主,这种队伍没有未来,也不适合作为可吸纳的养分。
另外,蓝星距离他们的造反根据地也太远。
满清刚有了文字没几年,而且他们要搞人口、经济、文化上的殖民,要以压制其它民族的发展换取本民族的突飞猛进。
满清他们连‘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儒家文化基因都不具备,整天就主子奴才,主子奴才的……
这便与蓝星伟大事业中所要建立的新社会,有严重且激烈的冲突,跟它属于是绝对的敌我关系。
因此,不要说他们和李自成同样距离蓝星很远,就算离得近,蓝星也不会把他们视为可发展的对象……
秦卫宁写文章,有一定程度是为了获取蓝星的认可。
而蓝星的思维,却已经从这篇文章,和对方以后要写出的文章,考虑到了组建社团上。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蓝星问道:“既然你写出了枪杆子的问题,那在你看来,以皇明的现有条件,可有解决办法?”
秦卫宁想了想,办法确实有,而且也特别简单。
简单的问题蓝星还要问自己,摆明了是把这次问话当成了考试。
政治军事不分家,在古代要想革命成功,革命者不说一定得是个战争天才,但战略思想也是必不可缺的。
所以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有啊……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