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2章 锦官城(1 / 1)江太工钓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主公明示!”刘宠恭敬道。

“如今天下大乱,蜀中虽暂时得安,但也难免无贼人惦记,欲稳固益州,须有强大军队。

再说,吾本汉室之后,又岂能眼看乱贼毁大汉江山而苟安于巴蜀?有朝一日,吾必带兵勤王以安汉室。

如今益州仓库空虚,并无多余钱帛,组建一支强大军队几无可能。吾又不忍与民争利,不忍向百姓加税,就只得另想他法。

经过再三思考,吾想到一策:建立四官监,大力发展国有作坊加工生产盐、铁、锦、糖等等,定能筹集到充足军费……”

原来,刘瑁准备建立一个政企合一的大机构-----四官监,它既是企业又是国家管理机构。

四官这个名称取自于:盐官、铁官(五金)、锦官、糖官。

官,指的是政府机构或者寺署,不是官名。每一官,由一名四百或三百石“长”负责,相当于县长,下面有丞为副。

前两个官自不用说,先秦时期就有;

至于锦官,过去某些时候曾有人设过,主要是管理丝绸,蜀锦可是独步天下,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收入。

至于最后的糖官,这自然是刘瑁自己的发明,他主要是想在巴蜀地区推广种植甘蔗,制糖取利,赚取“外汇”。

不过,他并不准备搞“盐铁专营”。

过去汉武帝搞盐铁专营,筹集攻击匈奴的军费,这件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西汉末年反对者占多数,后来只对食盐专卖,对铁则慢慢放开,因为实在扰民。

东汉开国,实行过一段时间盐铁专卖,不过由于对百姓影响太大,最终在章和二年(公元 88年)正式下诏“罢盐铁之禁”,取消了盐铁专卖制度。

刘瑁作为大汉州牧,现在当然不好推翻“罢盐铁之禁”的国策,那会造成益州大乱。

他只想在国有经营的同时,通过税收来抑制私商的发展,如此既可壮大国有企业,也可增加自己收入。

古代重农轻商,商人地位不高,他们并不敢和政府对抗,像汉武帝的算缗令、告缗令,直接让商人破产。

古代国有企业比比皆是,当然主要集中在盐、铁、丝绸,隋唐、两宋时期国有企业也非常发达。

刘瑁进行了详细解释之后,刘宠认为设盐、铁、锦三官可行,因为现在就有前二官,只不过职能略有不同而已。

不过对于设立糖官,他则非常疑惑。

“主公,这饴糖、蜂蜜随处可见,也不稀罕,不知有何必要设立糖官?”刘宠道。

他这话刚说完,黄权说道:“刘公,主公既然如此说,肯定是发明了新糖!”

刘瑁一听,心想,黄权脑筋倒是转得快,果然是聪明人。

“公衡所言不差,吾确有新制糖法。二位肯定知道,益州、江南、岭南等地有人种植甘蔗,想必也都尝过。

此物目前仅如瓜果一般是普通食物,虽有人用来制蔗浆,然终归不是糖。吾在一个月前食甘蔗时,偶然间发现它其实可以制糖……”刘瑁笑着解释道。

他不但要想办法制造出红糖白糖,还要利用这些糖制作糖果外销荆州和江东、中原,尽可能多的赚钱。

刘宠一听,很有些惊讶:“原来如此!现在成都也有甘蔗,不知主公可否介绍此法,让属下也开开眼界?”

“当然可以!过几日有空,吾亲自给刘公示范,现在急需引进甘蔗种,在河滩、山地等等不太适合种庄稼处广种甘蔗,两三年就有成效!”

甘蔗主要种植于沙土地,土质太黏反而不行。

这制糖业一旦搞好了,没准还能出口到国外,至于是否影响到粮食种植,这其实不用担心,老百姓知道自己该种什么,种多少。

再说,自己可以随时下令不让种植,或者减少种植。

落实了一些细节之后,刘瑁又道:“吾欲拜刘公为四官校尉,督导四官监,不知刘公意下如何?”

现在校尉官职多如牛毛,曹操后来还要设摸金校尉呢,自己设四官校尉,比他大气多了。

“多谢主公,属下敢不尽力!”刘宠赶紧抱拳点头谢过。

校尉是比二千石秩禄,地位高出一级。

“刘公,四官监吏员、职责等,由公与王治中商量,拿出方案报吾。吾意,盐铁二事可稍微缓,糖官也可先不设,暂时由他官代之。

不过须立即设锦官,吾想,就在南城外单独建立一座锦官城,城内以官营的制锦作坊为主,召集相关织锦工匠服役。

对于私商,可收取一定费用,让其挂靠锦官城,他们定会乐意的,否则吾就单独征收市锦税,他们损失会更大……”刘瑁做了详尽安排。

锦官城是三国蜀汉所设,对于维持蜀汉政权有极大帮助,刘瑁先拿来用了。反正今世诸葛亮和刘备也无机会主政益州。

刘瑁之所以着急挣钱,是因为战争就是个无底洞,消耗特别巨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把国家财政搞垮,自己必须未雨绸缪。

特别是从益州出秦岭进关中,难度极大,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主要还是财力人力不足,与战略是否得当没多大关系。

从这里进攻除需数万士兵之外,另外还需数以万计的人和牲畜来运输粮草。

由于山路崎岖,路途艰辛,这些专门负责运输的人和牲畜本身就有巨大的粮草消耗,最终能有三成运到前线就算不错。

陆路运输在古代只有这效率,水路运输的效率要高出好几倍。

秦始皇当初征岭南,在未修建灵渠之前,能运到前线的粮食连一成都不到,绝大部分粮草在路途中被消耗掉了。

后来不得已才修建了灵渠,利用效率高数倍的水陆运输,才勉强解决了军粮问题。

安排完四官监一事,刘瑁就转头对一直在旁静听的黄权:

“公衡,吾与刘公刚才的交谈你也听过了。如今汉室衰微,有亡国之兆,不过,吾既然是宗室,无论如何也得想法力挽狂澜,故想听听你的高见!”

黄权刚才听刘瑁说,将来要带兵勤王,非常震惊,因为原本在他眼中,刘瑁肯定会像他父亲刘焉一样,割据巴蜀成王呢!

“主公大志,令属下汗颜。属下自小愚钝,读书不甚明了,如果言语有失,还请主公见谅。

属下认为,既然前汉高祖能北进关中以成大业,主公当然能办到,只不过……”黄权开始侃侃而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