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之后,州牧府,上午。
刘瑁看着屋内是五尺高的一大堆竹木简,眉头紧皱,然后转头问王商:“王公,为何最近竹木简忽然多起来?”
自从百年前蔡侯总结了造纸术,纸张逐渐开始使用。
不过到现在公文中的使用也只三四成,这多是重要文牒,仍然有大量竹木简在各级公文中使用。
刘瑁心想,到自己这里来的,应该绝大多数都是重要公文,应该以纸张为主才是。
王商一听,表情有些无奈道:“主公,前些日子反叛者众多,附近好几个作坊被烧,纸张不足,故竹木简这几日逐渐增多!”
“原来如此,公速通知刘宠,让他带上纸官和几名工匠来见吾,吾将立即在各郡修建数个大的官营造纸作坊,两年之内全部取消竹木简!”
“两年?主公,这纸张发明已近百年,也不过才有今日之小成,两年时间恐远不够,就是三五十年也未必能成呢!”
王商根本不信,主公怕是不了解造纸,以为人多就可以,说大话了!
刘瑁看着王商的表情,暗道,如果自己是王商,也肯定不会相信,认为是痴人说梦。
不过吾当然不是说梦,而一定要实现!
现在造纸技术十分不成熟,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据他所知,纸张完全替代竹木简,还需要一百年,也就是南北朝初期去了,还早着呢。
此时的科技传播速度,可不像后世的手机和网络,很多技术没有一二百年不可能完成传播。
“吾自有造纸妙法,你把他找来就是……”刘瑁笑了笑。
“诺!”王商不敢违令,赶紧抱拳行礼离开。
纸张不过是植物纤维而已,只要掌握了这一要点,造出纸张不难。
刘瑁本就是学历史的,再加上后世又看过不少古法造纸视频,因此这技术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利用自己的方法,效率至少增加十倍,纸张质量也可以提高数倍。
很快,四官校尉刘宠把纸官和工匠都带了过来,四官监虽然以四官命名,不过实际上主管全州的手工业、商业。
刘瑁让王商、黄权一同参会,然后大略介绍了造纸:
“吾曾认识一位道人,其信奉老庄之言,在山中长年修行。他擅长自己造纸,有秘不示人之术,吾有幸窥之,今日就说与诸君听。
如今的造纸之术,选用麻绳、树皮、破鱼网等做基本原料。其实,只要是木类植物,均可用来造纸,草类也可,不过草纸质量不高,宜尽量不用。
成都产竹,可用竹大量造纸,为提高效率,就用几个月的嫩竹浸泡,老竹不可用,当然,高档纸仍然可采用树皮,或者干脆采用树枝……”
纸张本质上是植物纤维。
将植物在水中浸泡若干时间,在其胶质物腐烂大部分之后,然后再捞出来加石灰蒸煮、淘洗,进一步去除非纤维物质。
通过以上两步,植物当中非纤维物质基本被清除干净。
然后将纯净的植物纤维打浆,打得越细越好,这就是纸浆。
最后将纸浆放入水池中,纸浆粉末会悬浮在水中,再加入必要的粘结剂(纸药),然后用特制的竹帘把纸浆抄起来,晾干或晒干之后就成了纸。
此时的人已基本掌握了基本的造纸工艺,不过还未发明粘结剂,也就是纸药,所以造纸的质量和效率十分低下。
另外就是还未发明可重复使用的抄纸竹帘,现在的竹帘是一张纸一张竹帘,这也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浸泡和蒸煮的工艺也有待改进。
周纸官与几名老工匠以及众人听完刘瑁的介绍,无不大惊失色。
“哎呀,想不到主公居然得到如此造纸秘术,属下佩服,属下下午就安排改进工艺……”周纸官首先表达了惊叹。
其余几名老工匠也都满是佩服之色,不停的交头接耳相互交谈。
“刘公,建大作坊的时间需抓紧,与锦官城同步,到时若上等纸产量提高,还可出售以谋利!”刘瑁有接着说道。
“请主公放心,既然周纸官如此有信心,只需三五个月,主公一定可用上新纸张!”
众人信心百倍,王商现在也相信了七八分。
他心中暗想,刘瑁性情与从前大不相同,不但更加英明果敢,而且还学到了造纸、巨石砲等等奇术,看来真是遇到了高人无疑。
否则他一夜之间断然是想不出来的!
众人正讨论着此事,忽有人进来禀报:“禀主公,汉中张太守来信!”
“呈上来!”
“诺!”
刘瑁接过书信打开一看,不由得升起一股怒火:这张鲁居然一点不给自己面子,也太不自量力了!
原来,张鲁在信中发出了威胁,要求刘瑁立刻释放其母弟,他才会考虑阻拦扈瑁,否则他会亲自护送扈瑁进入益州。
同时,他在信中还警告,如果不送归其母弟,他还会联络赵韪和荆州刘表,攻击益州。
狂妄之极!
怪不得在自己那世界,懦弱刘璋居然会杀了他的母弟,谁作为益州之主,也受不了这个气。
“这张鲁剧然敢威胁本牧,吾倒是没想到,尔等看看这封信,谈谈建议!”刘瑁把书信递给了王商。
王商仔细看过之后,又递给了黄权,然后恨然道:“主公,若无老主公提携,张鲁依旧还是主公门下小吏,对于此等无情无义之徒,断不能手软,属下之意,立刻诛杀其母弟,让天下叛逆引以为戒!”
刘瑁一听,开始皱着眉头思考利弊。
黄权看完之后,也跟着建议道:“主公,属下认为,杀其母弟似乎无必要,留着还可以做劳力,不如让其母到浣衣房做工,让其弟去永昌郡(滇西)戍边!”
刘瑁一听,笑着点点头:“嗯,公衡之言更为有理,杀了他母弟太便宜他了,就夺其母各种优待,进浣衣房为奴。
至于其弟……也不用去永昌郡,将其阉割后,送米房,与那些女奴一起舂米!其妻没为奴,送乐营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