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如果庞乐能降,自然再好不过,攻打赵韪,属下请为先锋!”吴班说道。
“到时再议!”
吃罢饭,刘瑁又把李异找过来聊了半天,想知道赵韪的相关情况。
此时人们的观念已大不相同,不管是文人还是武将,投降他人很常见,就包括刘备、吕布也是几易其主。
李异已答应跟着刘瑁,自然也不敢再有他想。
“李司马,庞乐投降之可能有几分?”
“回主公,或有五六分,此人与属下关系非同一般,属下已向其阐明利害关系,相信他自会明断!”
“五六分?那也不算低。既如此,吾再给其发一最后通牒,此时若不降,绝不给其第二次机会!”
刘瑁要趁热打铁,如庞乐投降,对付赵韪则几乎不用自己动手,估计李异与他庞乐就能将其击败。
他随后让黄权即刻拟一封书信,六百里加急递送德阳县。
“李司马,你那竹排火攻之计,倒是别出心裁,很有几分创见,若非甘司马组织精细,胜败还未可知!”刘瑁赞许道。
“实不相瞒,此乃是邓军侯之计,此人是蜀郡成都人,从前担任过成都县功曹,很有心计与能力!”
“哦?你说来听听……”
“诺!”
李异随后详细叙述了邓颙的经历以及他的火攻计策。
刘瑁听罢,心中倒有几分欣赏邓颙。
此时的县功曹是县令或县长的幕僚长,虽然仅仅是斗食吏,不过权力甚至大于县丞、县尉等等二三百石长吏,需要很强的资历与能力才能胜任。
世间都以成败论英雄,其实那些失败者中,也不乏人才。
“益州正缺人,你速让他来见本牧!”
“诺!”李异随后派人把邓颙叫了过来。
“属下拜见主公!”邓颙拱手行礼。
“起!”刘瑁让他就坐,然后又随意问了其他情况,接着就说道:“南中益州郡缺人,你可愿去郡丞?”
(PS:益州郡当时是以昆明为中心的一个郡,并不在成都平原)
“多谢主公信任与提携,无论何地,属下都义无反顾前去!”邓颙赶紧抱拳谢过。
虽然益州郡非常偏远,不过汉代以来迁徙与流放的汉人也不少,是益州很重要的一个大郡。
郡丞只是县长升任太守之间的一个过渡闲职,权力不大,但是仍然不可或缺,对于邓颙资历而言,是破格提升了。
因为各种原因,郡太守出缺很常见,因此郡丞经常会代理太守,升任他郡太守几率也大于县长。
“如今天下大乱,南中也并不太平,濮、夷时有反叛,汉吏贪婪成性,你去之后,要多看、多问、多听、多上书,吾若有机会,也想到益州南部各郡去转转,你可帮吾先探探路!”
啊?刘瑁要去益州南部?
众人一听,都很是吃惊。
历任益州刺史,还从未有去过南中的,几乎都是派一名南部从事代劳,最多也就是派一名别驾从事而已。
邓颙一听,赶紧说道:“诺!”
旁边朱辰急忙劝道:“主公,南中不少地方也有瘴毒,主公一定要三思而行!”
瘴毒?
刘瑁心想,自己只是说说而已,又没说非得要去,实际上按目前形势,成行的可能性不大。
再说,瘴毒也没那么可怕,有人研究说,那不过是以疟疾为主的一些热带疾病。岭南一带倒是很危险,不过云贵高原好得多,这直接从流放人的死亡率可以看出来,云贵高原大大低于岭南。
诸葛亮还南征呢,也没见有什么瘴毒,只要不太深入丛林,问题不大。
“朱公勿忧,每年有数十人南下为长吏,也没见多大危险。吾只是有此设想,未必就能成行。
不过南中多铜,吾准备让刘校尉派一批五金工匠前去扩大铜的生产倒是真的。”刘瑁说道。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放了心,知道刘瑁多半是随口说说的,他的目标是汉中、关中。
众人正聊着天,新任祭酒从事张裕走了进来,说本县大户们欲拜见刘瑁。
“吾即刻就去大堂!”刘瑁点点头。
祭酒从事,主要负责接待事宜,很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州大多是半割据状态,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政事繁忙,需分曹办事。
曹,也就相当于朝廷的各个寺、监、台,人少忙不过来,因此从事的数量早已翻了数倍,定员限制形同虚设。
本县的豪强大户中不少人支持了赵韪,让刘瑁抓住了他们的辫子。
不过,刘瑁既已接受李异的投降,因此就赦免了他们中绝大多数,只杀了几户男主以警告。
当然,他也并未轻易放过这些人,而是要求他们必须捐资平叛。
这些人不敢有拒绝,有人甚至还捐出数百匹绢帛,大大超出刘瑁想象。
嗯,看来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很奏效。
下一步,自己可以适当向他们开放上升渠道,争取大多数中下地主阶层支持,这对自己执政极为重要。
他与这些大户们畅谈半日,告诉他们需让子弟多读书,今后自己要不论门第举行“州策试”以选才。
他们的子弟可自荐参加策试,只有通过考试者,才能“释褐”为二百石以上长吏。
自后汉晚期以来,地方上所举送之人,并非一定可以为二百石以上长吏,而必须通过尚书台的“策试”才行。
策试已有很高淘汰率,是后世科举制的雏形。
早期察举制绝无淘汰一说,只有官职好坏。
当然,那些被地方长官所举之人,他们尽管没能全部为长吏,不过都会被辟为各级幕僚,待遇并不输于二三百石长吏。
这些大户们一听刘瑁要通过“州策试”选长吏,不论门第均可自荐,无不感到惊喜,纷纷询问相关细节。
自荐制度,是科举制与察举制的根本区别。
察举制下,是不可能自荐参加考试的,科举制下就可以。
刘瑁说道:“规则尚在制定中,主要策试四书五经,不过也涉及到农工与兵书,尔等告诉子弟多读书、勤读书,总比以往有更多的入仕机会!”
他这话一说完,众人更加欣喜。
也就在此时,旁边张裕靠近了他小声说道:“主公既然欲策试用人,属下身边有一东州客,可否让他一试?”
“当然可!他姓甚名谁,年岁几何?”
“此人姓邓名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今年二十岁。”
邓芝?
“善,让他即刻来见本牧!”刘瑁心中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