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9章 两条路(1 / 1)江太工钓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瑁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详细考察并测量了西汉水上游河谷需要处理河段的高差。

此时测量高差虽然没有后世的水准仪,不过早已有结构简单的水平尺。它精度非常不错,完全能满足此时修建各种建筑所需。

由于此时西汉水上游下辨以下大部分地段,都勉强可使用几米长的小梭船运输,如此一来改造量就大为减少。

小梭船吃水也就一尺多深,可以装载好几百斤,当然对于刘瑁而言这还远不够。

经过认真调查,他与张任一起确定了改造方案:

一,清理故道水中的礁石。

几十年前的武都郡太守虞诩,曾组织官吏和百姓,在枯水季节大规模整治过西汉水上游中的礁石,具备了最基本的水上运输条件。

不过他清理的这一段,是往西北方向的西汉水上游河段,并非刘瑁所需要的故道水,走祁山运输距离太远,刘瑁并不会选择。

因此,组织百姓官吏对故道水中的礁石进行清理,是必须要做的事。

在枯水季节,故道水中流量并不是太大,易清理,难度在于筑坝。

不过小河谷当中的筑坝工程量也并不算太大,自己又不是修水电站,因此工程相对很简单。

二,确定了五处筑坝地点,每一处抬高两丈五尺至五丈不等,也就是最高处有十几米。

这其中有四处水坝都位于故道水当中,只有一处在主干河道之上,工程量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与修建大运河、长城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三,综合利用。

这涉及到两点,其一,在建筑水坝的同时,考虑附近的灌溉需求,让当地官吏组织农民修建水渠。

同时大力在武都郡和汉中推广已在益州推广的水力筒车,满足灌溉需求,提高农业产量。

古代是靠天吃饭,雨水对于农民而言就意味着生存或者死亡,一般一条大的沟渠可以满足数万人所需,保粮增粮效果十分明显。

其二,发动当地的大户修建碾碨(水力磨坊)、水力纺纱作坊,利用水力代替人力。

把人力解放出来,以便他们在土地上耕作,增加粮食产量和麻布产量,是刘瑁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己这是两头并举,一手抓水上运输,一手抓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在武都郡将此事办完之后,冬天已过了一半,天气已非常寒冷,刘瑁带人回到汉中。

他在南郑仅仅休息了两天,然后不顾鞍马劳顿,又带人去看了一趟褒水,前后又花了将近二十日,然后才回到南郑。

褒水就位于著名的褒斜道之中,是沔水重要支流之一,它下游有近百里勉强可以用长条形的梭船水运,上游就不行了。

在褒水上建筑水坝也是他的计划之一,他要采用陈仓道、褒斜道两条路向关中运输粮食,其中褒斜道还要更近一些,如此可以大大缓解关中粮食运输压力。

可别小看褒水,由于古代黄河上的砥柱天险,造成从河南运输粮食到长安很困难(砥柱,就是指三门峡那一段)。

因此,汉代还曾经有人想过,将河南的粮食通过水路进入沔水,然后再上行到褒水,最后翻越秦岭进入关中。

这等于多了数倍的路程,最后这方案由于褒水上游运输困难作罢,因为成本算下来还略高于走黄河砥柱。

由此可见古代陆路运输的艰难,因此凡是能够有水运的地方,人们肯定会千方百计采用。

回到南郑之后,他才开始组织人学习烧制水泥。

他也不要求什么高标号水泥,且估计也烧不出多高的标号,只能烧出勉强可用的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如果是低标号硅酸盐水泥,烧制工艺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是劳动力消耗较多,刘瑁又琢磨起如何提高劳动力。

想了好几天他终于想出一招:妇女能等能顶半边天,还得从女人身上想办法。

毕竟经常打仗,如今的男女比例许多地方都接近1:2,甚至更高,益州也达到了1:1.5。

(PS:战国时期,很多时候北方各国男女比例能够达到1:2.5。有时候男人一妻多妾是为了人口繁衍的需要,毕竟女多男少)

女人纺纱织布占用了大量时间,刘瑁决定再发一道令强力推广自己的“三锭纺纱机”,同时在各郡郡治开始推广更先进的珍妮纺纱机。

有了先进的机械,就可以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一部分时间来,参加农业劳动。

汉中不乏能工巧匠,刘瑁也知道珍妮机的基本原理,因此仅仅花了十天时间,珍妮机的草图就完成,然后开始试制样机,然后再进行改进。

……

时间已到十二月,天寒地冻。

这一日天气突变,乌云密布,不多时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雨,又过了片刻,鹅毛大雪飘然而落。

刘瑁在后庭阁楼之上,与众多家人在一起赏雪,吃着炙肉喝着米酒。

母亲当然没来,他和弟弟刘璋在成都,不过,刘瑁几位年岁较大的侄儿都过来了。

最大的一位是刘良,他是刘瑁大哥的长子,今年十二岁,很聪明的一个小伙。

另外还有两个侄儿:十岁的刘芳,二哥之子;七岁的刘誉,大哥之子。

刘瑁自己三岁的儿子刘统,一岁女儿阿娇当然也在一旁,他二人都是侧室张氏所生。

这张氏是普通小户人家,与成都豪强张氏毫无牵连,她父亲和兄长也只是在蜀郡当佐史,还低于斗食。

现在,刘瑁已下令让吴氏抚养刘统,这是为了防止今后吴氏不能生养,反正后世历史上,吴氏和自己无子。

他知道,有时一对男女结婚无法生育,而分开之后各自成婚,又都能够生育,这种现象也并不奇怪。

刘璝也被请了过来,他当然独自一人,小孩子们都围着叫他五叔,他也带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分给众人。

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聊天,很快就说到了明年入关中之事。

刘璝说道:“兄长,明年入关中,弟愿担任先锋!”

他这话刚说完,依旧穿着孝服的刘良说道:“三叔,儿也要进关中,要手刃仇人李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