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大长和(1 / 1)买了个柚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吧。”

晋尚书看到李若安,露出慈祥的笑容,关切的问了句:“可住的习惯?”

“还好,多谢伯父关心。”

“坐吧。”

晋尚书朝李若安和刘炳指了指右手边的位置,见李若安有些拘谨,于是笑着解释道:“没别的事,向你引荐个人。”

李若安于是看向那个中年人。

中年人已经站起身行礼,见晋尚书提到了他,于是开口说:“青城有礼,刘公子有礼,在下晋尚书府门客,韦庄。”

李若安回了个礼,因为论其身份,这个中年人乃是晋尚书家臣。

而且按照现在的社会风气,达官显贵都有“养廉”的习惯,这让所谓门客的身份地位极高,即使是贵族也应该以礼相待。

说起来这还是李若安第一次见到门客这一职业……

不对!

韦庄?

“你是韦庄?”

刚回了个礼的李若安猛地抬起头,吃惊的看着自称韦庄的中年人。

这反应让韦庄稍微一愣。

“若安认识韦先生?”晋尚书眯起眼睛,捋了捋胡须。

李若安太认识了,这家伙可是著有《秦妇吟》的大才,这《秦妇吟》可是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的著作,说起来,这家伙名气还真是不小。

不过这些话可不能就这么拿出来说,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自觉失态后,李若安赶紧向晋尚书行了个礼,解释道:“前几日偶然听朋友提起过,因此记得韦先生的名字。”

“原来如此。”

晋尚书笑着点了点头,并不深究,朝李若安道:“韦先生受大王之命,不久之后将出使邻国南诏,届时将会带上一些货品,除丝绸与茶之外,张先生还想将白糖列为大宗货物。”

“出使南诏?”李若安吓了一跳:“要开战了吗?”

这下换晋尚书一惊了。

甚至就连晋尚书右手边一直低头吃肉的益阳侯也看了李若安一眼。

“若安如何知道开战一事?”

李若安看着吃惊不小的晋尚书和韦庄,才意识到蜀国与南诏的事情现在可能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而且知道的层次还限于晋尚书和益阳侯这种层次。

他想打自己一巴掌。

都连续失态两次了,怎么就没稳住阵脚呢?

看来又要给一个解释了。

李若安眼珠乱转说:“这个,是因为我前几日与朋友偶然……”

其实李若安实在不擅长说话,这眼珠乱转的样子让晋尚书一眼就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于是无奈打断他说:“此事乃大王密令,虽然已经在筹备中,但是否成行,还要看陛下的意思,因此若安知道就好,切不可与人说起。”

“陛下?那家伙不是被朱温挟持去洛阳了吗?马上就要被杀了,你们还看他的意思,不是脱裤子放屁嘛!”李若安心中腹诽,嘴上却赶紧告慰道:“不说不说,肯定不说,打死我也不说。”

晋尚书点了点头,然后朝向拓跋宛,也同样吩咐了一句:“宛儿,你也一样。”

于是拓跋宛也赶紧行礼表态。

这小子居然叫宛儿,好娘炮的名字啊。

李若安嘲笑的看了拓跋宛一眼。

“不过,既然若安已经知道出使南诏之事,不妨说说看法吧。”

“我的看法?”李若安眨了眨眼,又挠了挠头,然后谨慎回答说:“我觉得大王英明,这个决定是十分明智的,果然不愧为蜀地之主!很有气魄啊,而且我相信,如此明智的决定,肯定会为蜀地带来不小的契机。”

“哦?”晋尚书饶有兴趣的看着李若安:“接着说下去。”

“还说啊?”

李若安又挠了挠头,见没有说错话,于是大胆了一些分析:“这个,出使南诏嘛,加深来往,彼此了解,还可以增进贸易,肯定是好事。”

“的确是好事。”晋尚书捋了捋胡须,似乎有意考一考李若安,于是又头问:“但若安为何说会给蜀地带来不小契机,如果仅仅只是贸易的往来,似乎不足以让大王重视,毕竟如天下将乱,与那些贫瘠小国往来,意义并不大。”

你也知道天下将乱啊,陛下能管到蜀王?那不扯淡嘛,再说,南诏那些人都是一群豺狼虎豹好嘛,你想要以蜀地为根基争夺天下,那些人就是后顾之忧。

毕竟隔着一条大渡河,随时都可能南下袭扰蜀地粮仓。

“军事方面也有价值啊。”李若安看了眼韦庄:“如果猜得没错,大王的意图,是凿穿南诏联合吐蕃,共同抗击梁王吧?”

韦庄没有回答,和晋尚书对望了一眼。

倒是此前没怎么说话,一直吃肉的益阳侯,此时满嘴是油的瞥了眼李若安说:“不曾在军中任职,也能知晓抗击朱温的内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也就关心关心而已嘛。”李若安心虚的笑了笑。

倒是晋尚书恢复慈祥表情,看着李若安道:“那若安觉得,联合吐蕃一事,是否能成功?”

..........

漫山遍野的犬吠夹杂着走兽的咆哮。

猛虎山某处,一队人马驱逐着猎犬,将一群野猪逼入三面环山的山谷。

绝境之下,那群野猪发出绝望的嘶吼,在狭小的山谷中不停冲撞,企图在狂吠的猎犬包围下逃走。

但成群的猎犬之后,大批人马正列队山谷出口,等候着将他们屠杀。

这景象,好比多年之后,后唐庄宗李存帽遣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蜀国,在蜀地追击蜀国将士时的场景一样。

无疑,那是令人羞耻的一幕。

但在那之前,蜀国却是一片光明。

李若安看着等待回答的韦庄,思绪回到了现在。

这些事,李若安当然不能告诉晋尚书。

但他也知道,韦庄出使吐蕃的失败,虽然历史上尚未记载韦庄出使,但结果证明了一切。

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吐蕃的局势不了解,所以如果能提醒一下韦庄,就算不能改变历史,至少也可以让他们做好准备,离成功更近一些。

想到这里,李若安忽然有了种使命感,于是想了想,认真的朝韦庄问:“军事上的问题我不懂,但我想先问韦先生一句,您对吐蕃的情况了解多少?”

韦庄似乎没想到李若安会反问,扭头看了看晋尚书,见老头低头喝着茶,耐心的听着,于是想了想后朝李若安回答说:“在下有位吐谷浑的向导,多年前归化蜀国,对吐蕃的情况还算了解,尤其是此次需要联合吐蕃和南诏。”

“南诏?”李若安念叨着这个名字,然后试探着问韦庄:“韦先生可听这位向导说过,南诏汉族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末代君主,建立大长和国,南诏早已灭国了?”

听到这话,韦庄稍微一愣:“没想到传言是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