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江楠就在车上买了一份炒面吃,谁知面太咸,喝了好多水,结果半夜想上厕所。
走到厕所门前,江楠试着推了一下,因为有时候有人没关好门,或有些人不太会关这个门没关紧都有可能的,之前就碰到一个里面有人,差一点看见别人的鸟,把她吓了一大跳,所以之后她都谨慎多了。
门推开一条缝,里面果然有人,白花花的一片,那人一愣,江楠赶紧把门关上,还好还好,是个女人,至少不会那么尴尬。
咦,不对,那女人有点面熟,不就是那个胖女人吗?她正在换那个
哟,那不是来月经了?这个女人果然不是怀孕,那么大的肚子,就是胖的。
江楠不由好笑。
这时胖女人走了出来,见江楠还站在门外,带着戏谑的眼神看着自己,脸上不由红了红,稍稍收了收肚子从江楠身边挤了过去。
“嗤”江楠不由笑出声,还真是的,居然有这种人,装怀孕来跟人换位,也不臊得慌,活该她没怀上。
到林元县已是第二天凌晨,江楠下了车,就在火车站吃了一碗小面,又坐了一会儿等时间差不多了到汽车站去换车。
车是过路车,经过村子,到了村口江楠便下了车。
“哟,这不是江楠吗?回来了?看你赵叔来了?”有人认出了江楠。
江楠在赵家的待遇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不过毕竟是在赵家长大,也算是他家的孩子了。
“嗯!”江楠胡乱应了一声,她不想说她根本不是回来看赵家人的,若不是还有郑奶奶,她永远也不会回到这个让她痛恨的地方。
为了躲避不必要的寒暄,江楠避开大道,挑了一条人比较少的小道走,反正郑奶奶住在村西头,绕过去也是一样的。
看到前面那棵熟悉的银杏树,江楠有一点激动,郑奶奶的家就在树下。
银杏树翠绿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在晨光中如披着一层黄色的轻纱,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向江楠招手。
江楠突然有点紧张,近乡情怯,不知道郑奶奶是否还记得自己。
她记得她走之前郑奶奶的脑子越来越不灵光了,以前不知道,有了前世的经历她才知道那就是老年痴呆症,渐渐地不记事了,有时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江楠走近那个熟悉的院子,院子越发破败,边上的泥墙都倒了好几处,江楠有点心疼,都没有人帮忙修补一下吗?
推开院门,门并没有关,里面杂草丛生,正屋的门都掉了,里面的家具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江楠心中闪过不祥的预感,不会吧,一定不会
没人,卧室里没人,到处都没人,没有一点人住过的痕迹,郑奶奶她
“谁?是谁在那里?”外面突然有人叫了起来。
江楠走了出去,是郑奶奶家的邻居,王婶。
“你是,江楠?”王婶惊叫起来。
“王婶,是我,郑奶奶呢?”江楠的眼睛已经红了,她希望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唉,你来晚了,老人家已经去了!”王婶叹了口气,眼眶也红了起来,“也是可怜人。你走了之后,老人的脑子越发糊涂了,整天浑浑噩噩的,有一次也不知怎么走到水塘边掉进水里淹死了。可怜啊,死了连个摔盆的人都没有。”
王婶说着抹了抹眼泪,又说道:“其实这样也好,她解脱了,再也不用受苦了。”
江楠的眼泪簌地一下流了下来,郑奶奶不在了?这村里唯一的牵挂也没有了。
“她的坟在哪里?”江楠含泪问道。
“就在东头那面山上,我带你去!”王婶说道,她住在郑奶奶隔壁,自然是知道以前江楠和郑奶奶关系最好,江楠那时很可怜,郑奶奶当时就说想把江楠要过来,可是她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事,村里给的粮食很少,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江楠。
王婶说她临死前几天还一直记挂着江楠,人都糊涂了,却没忘记江楠。
江楠泪流满面。
看着面前的一抷黄土,连个墓碑都没有,江楠跪了下来,泣不成声。
想起与郑奶奶的点点滴滴。
“奶奶,你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我好想她。”
“你妈妈长得很漂亮,和你一样!”
“她是不是不爱我,不然为什么不要我了?”
“不,她肯定很爱你,她只是没有勇气”
“奶奶,我好疼,我是不是要死了?”
“不,我决不会让你死,我给你找药去!”
“奶奶,等我长大了,我给你养老。”
“好孩子!”
“奶奶,等我过上好日子,我回来接你!”
“好,我等你!”
这是江楠最后一次与郑奶奶的对话,那时钱文华来村里接她,她要离开,最舍不得的就是郑奶奶。她想等她稳定下来就把郑奶奶接过去,当亲奶奶一样照顾,没想到才几个月,老人就走了。
江楠潸然泪下。
“孩子,别难过了,郑奶奶知道你过得好,也该瞑目了。”王婶轻声安慰江楠。
“为什么没有立碑?”江楠抬起泪眼。
“老人无儿无女,村里也没钱”王婶叹了口气。
“立一个碑要多少钱,王婶,我拿钱,您帮我去把郑奶奶的碑立起来行吗?”江楠含泪说道,她假期短,在路上就要花几天,怕是没有时间等。
“行,也就两三块钱吧。”王婶说道,“山上有石板,请人凿几个字就好。”
江楠拿出五块钱塞进王婶的手里,“那麻烦王婶了。”
“要不了这么多!”王婶连忙摆手。
“让人刻好一点,加上我的名字,就写孙女江楠。”江楠说道。
“那好!”王婶点点头,不枉郑奶奶疼江楠一场,这个孩子还是有良心的。
“那我们回吧,中午到家里吃饭?还是去你赵叔家?”王婶问。
“您先回吧,我还想再坐一会儿!”江楠摇头。
“好,那你等会儿来家里啊!”王婶点头,也不打扰江楠,想来她还有话和郑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