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大院属于典型的西北四合院,三进院子,高高的青砖门楼进去之后是一道布满精美砖雕图案的大照壁,那照壁是灵州府有名砖雕大师王延陵的作品,上面的松鹤延年图,就连松树的每一根枝杈都雕刻得细致入微,两只翩翩起舞的仙鹤更不用说,连仙鹤眼睛里的神采都巧妙地表达了出来,这王延陵真是天生吃砖雕这碗饭的命啊,面对如此作品,叫人不服实在是不行。
“谢先生,请—”一个面色肥胖一脸笑容的男子略路一躬身,对着一个穿一身淡褐色长衫手拎一个小小药箱的中年男人做出一个礼让的动作。
被称作谢先生的男子没时间欣赏这绝妙的雕刻技艺,他目光匆匆扫过,谦恭一笑,快步跟随柳府大管家继续往前走。
前天才应邀来替柳府小姨太诊过脉,今天又匆匆来请,是不是要提前生了?
转过照壁是正厅,这里是柳老爷办事会客的地方,两边分布着客房和书房。
再往后,第二进院子,正屋是柳老爷和正房大太太的住所,左右厢房是姨娘和子女们的卧室、闺房。
谢先生的目光匆匆一瞥,往最后面扫视了一下,高墙围堵,在这里看不到第三进院子,他知道那里面房屋格局狭窄,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下人们的屋子,厨房,仓库。绕过厨房和仓库,最东边的一个角落上,那里开辟出一个孤立的小院子,几十年前柳家有位终身未嫁的老姑娘,性格古怪,不愿意和大家合群,小院子正是给她住的地方。那里僻静,清冷,平时没事儿大家谁都不愿意涉足那里,所以大家送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给小院,叫角院。
那个角院,他也是昨天才有机会真正踏足。是替一个昏迷的小姑娘诊脉。那小丫头不知道怎么弄的,伤到了头部,根据脉象,现在不是继续昏迷不醒就是已经断气死亡,反正是不会好了。病得太严重,就算是扁鹊在世华佗重生,也不一定能救得活吧。幸好柳家的人只是叫他把了脉,简单说了说病情,当他说这么严重,只怕连药也不用开了,柳家的人都很信服地点头,没有人缠着让他再尽力去救治,他也就很轻松地舒一口气,他看出来了,那丫头在柳府的地位不怎样,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吧,不然主家是不会轻易接受他给出的那个没救的结论的。
谢先生边走边想着心事,很快已经穿过第一进院落的大照壁,绕过前厅那宽阔漫长的抄手游廊,穿过一道小巧的月亮门洞,柳家大太太住所显在眼前。
早有小丫环轻轻打起新缝的棉布帘子,一个身材窈窕面容姣好的大丫环出现在门口,她望着来人轻轻福一福,嘴角恰到好处地抿起一缕笑,“太太正念叨呢,谢先生可是来了——”
谢先生躬身含笑,脚步轻快,刚一迈进门,身后那棉门帘已经无声地轻轻落下。屋外寒风飞雪,室内却温暖如春,炉火烧得旺盛,黄皮铜壶里的水烧得吱吱作响。柳家大太太穿着淡淡绿色九紫绸夹袄,那浅淡的绿色底子上撒着几朵暗红色的牡丹,花朵肥硕饱满,开得十分旺盛,正是接近荼靡之极,将生命展现到极致的那种美丽。下面是一条玄青色百褶布裙,一对尖尖细细的三寸金莲被掩盖在裙脚里,乌油油的发髻上簪了一只黄灿灿的金簪,左右鬓角压了几朵梅花形银质素花,一张饱满光亮的脸上早堆下亲热的笑意来,“哎呦呦,这数九寒天的,还要麻烦谢先生来走一趟,真是不好意思得很——”
柳大太太的嗓音很好听,和她的相貌打扮十分相符,不高不低,不急不缓,雍容,富态,给人一种天然的威严感,却又透着一股绵厚的亲切。
谢先生也不十分客气,在丫环摆好的美人镂空绣凳上轻轻落座,接过丫环双手奉上的青瓷茶盏。
柳太太自己也缓缓端起手边茶盏,揭开盖子,一缕袅袅青烟伴着茶香立时徐徐而上,雾气葳蕤,将她一张满月般的银盆大脸笼罩在水汽后面。
两人同时用青瓷盖子款款刮着各自手里的茶盏,清幽幽的水面上碧绿里荡漾的几片上好明前龙井,忽然,一个饱含水分的声音幽幽透过水汽传了出来:“玉林,这么着急找你来,你知道是为了何事。”
谢玉林端着茶盏的手抖了抖。这颤抖无声无形,却还是被柳太太的目光捕捉进了眼底。
她眼波流转,轻轻一抿嘴角,一个细如蚊蝇绵软无骨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漂浮,“玉林,表哥,你得继续帮我,你知道,羽芳没有别的路可走。”
她的声音变了,变得无比温柔,如果不看脸面,闭着眼睛只是听着声音,完全会让人以为身边这个带着点轻轻撒娇意味的声音,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正在对着自己的心上人发嗔示爱呢。
就算这声音的主人已经不是豆蔻少女,也不是妙龄少妇,而是半老徐娘,但谢玉林还是被这声音击中了,他怔怔地望着一团淡淡水汽笼罩中的妇人,直到那水汽越来越淡,渐渐地那张面孔完全清晰起来。
他忽然扭头去打量这间屋子,好像自己是第一次踏进这里。屋子里陈设繁复豪奢,窗帘是灵州府地面上最时新的双层镂空款,外面一层大红绵绸,里衬一层浅粉色半透纱织,两层帘子用手工绣完美结合在一起,轻轻挽起一个半月弧形弯度,款款挂在两侧的黄铜包色镂花钩上,下摆的流苏像水波一样一路流淌过去,这样的颜色搭配看似不够沉稳,好像不适合一个年近四十女人的卧室,然而正是这种一反常人的选择,给屋子营造了一种无比温馨旖旎的感觉。
窗帘下面是半扇关闭的窗户,窗棂上密密麻麻缠裹着繁杂的雕花。透过雕花窗格,隐隐能看到外面苍灰色的天空和天空里正在飘零的细雪。
靠着东墙是一座黄花梨木大柜,柜台上的博山炉里徐徐地逸散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淡烟,谢玉林闻到了一丝梨花混合着梨果的甜味。
这说明那博山炉里焚了绿泥香。
绿泥香是灵州府最名贵的上好焚香。
博山炉往右边走,柜面上摆着高高低低几对造型各异的瓷瓶。其中一个大肚子瓷瓶里满满插了一簇新开的百合。淡淡的馨香在鼻息间缓缓流淌。灵州府地界的冬天十分寒冷,进入寒冬室外早就万物萧杀,这花儿只有大户人家的花房里才能培育得出。
绿泥香配百合,都是淡香,却能搭配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雅而不俗,宁神静心,有一种空灵的意味在里面,想不到柳家大太太也终于悟到了这一层居家养生的真谛。
挨着柜子是一个梳妆台,妆台上的淡红色木质架子里镶嵌着一面磨得闪光的大铜镜。
一个方形木桌靠近火炉,现在他们就坐在火炉边的木桌旁,脚边就是温暖的炉火。
炉膛里的炭火一定是赶在他刚进门前那一刻加进去的,这会儿燃烧得正旺,发出炭块爆裂的噼噼啪啪声。
这声音在耳边闲闲地作响,显得很近,又很远。
早在他刚落座时候,一屋子莺歌燕舞环佩叮当嗡嗡嘤嘤说话笑谈的姨娘、姑娘、丫环、仆妇随着大丫环一个眼风,都很识趣地退下去了,撤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诺大的屋内,也就谢先生和柳家大太太两个人。
柳大太太治家,历来手腕刚硬,说一不二,对于她要独自会见的客人,没有谁敢多说一句什么。
这一点谢先生早就很清楚。
“表哥,我在求你。”那个甜丝丝的声音,好像被绿泥香熏染,更为甜香动人,熏香一般在耳畔缭绕。
谢先生的眼神里出现了一刹那的迷醉。
他望着渐渐凉下去的清茶,终于轻轻啜一口茶,不等那茶香在舌尖上散开,忽然叹了一口气。
“羽芳,非得这样么?”
他的声音在她耳内听来,要多好听有多好听,沉,稳,温,暖,带着少年时候就熟悉的味道,几十年的岁月,似乎没能将这声音改变,只是在底色里增添了一点点日月流逝的沧桑感。
“噗嗤——”一对水滴滑落,一滴落在手背上,另外一滴正好落在手里的清茶上,那一池碧绿的宁静被瞬间砸破,细细的波纹快速而无声地扩散出一圈晕波。
“玉林,自从嫁进这道门,成为柳陈氏,你知道,我就没有退路,没有选择,除了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这一路要不是有表哥陪伴,我肯定早就倒下来了,表哥,羽芳谢谢你。”
声音还是很轻,轻得胜过了博山炉里逸散的绿泥香,胜过了百合无形的自然香,但是他能听到,能听懂,一字不落,全听清楚了。
他又喝了一口茶。
“可惜我只是个大夫。”
这一声慨叹更轻,更低,轻过了缭绕的水汽淡烟。
她深深地埋首,神情专注地望着脚底下的地面。那里的青砖一块一块错落有致,铺砌出一个套一个的莲花形状。地面很干净,看来下人不久前用湿拖布擦拭过。
“也只有这样的身份,我们才能一年里有几次相见的机会,不是吗?”
她忽然抬头,有些幽怨地望着她,这一声反问是伴随着一口叹息飘出嘴巴来的。
这倒也是,他点点头。
风吹得檐角的镂空瓦片发出一阵轻灵的呼哨声。
世界寂静得连落雪声都清晰可辨。
他终于喝完了一盏茶,推开茶盏,声音陡然高了:“好吧,可是羽芳你得答应我,无论如何这是最后一回。”
她一直看似轻松实则紧张的脸上终于舒展出一片完全放松的笑意,温柔无比地轻轻点头:“你放心,这是最后一次。”
他没有留恋这温柔,毅然站了起来,手里拎着药箱。
她比他更快地站在一边,一个声音穿透厚厚的门帘,飘出屋门:“兰梅,带谢先生去瞧瞧九姨太,路滑,走路小心着点儿。”
谢先生毫不犹豫,也不告辞,大步跨出门槛,走出一屋的温暖,一头撞进室外正在飞扬的雪片和透骨的寒冷。
迈过高高的门槛时候那高大的身子忽然哆嗦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等穿过右手的长长走廊,站到柳府九姨太太门前,谢先生已经恢复了那稳如泰山的姿态和神色。
院子里扫雪的仆妇抱着长长的扫帚一下一下划拉着青砖地面,从大太太迎客进门,到谢先生走出那道正房大门,时间,只过了短短一茶盏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