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4章 杠杆原理(1 / 1)沉渣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轻依然不肯把她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又细细观摩了一遍,忽有所悟,道:“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丞相发明了一种连弩,可同时射出十数支弓箭,威力无比,吕二哥可也曾听说?”

“倒是听说过。”吕兵答道,“不过我有一个观念,凡是失传的事物,必有它失传的缘由,而世人往往又因其失传大肆渲染。试想,如果那连弩果真威力如此恐怖,必会代代相传并被后人不断发扬,又怎舍得它失传呢?”

杨轻认真想了想后道:“吕二哥这番话颇有见地,令人不得不服。看来传言不尽符实,倒叫人叹息了。”

吕兵安抚道:“连弩在面对密集人群时才能发挥威力,它是以牺牲弩弓的射程和精准度来弥补射速上的不足。”

“确实。相较于弓箭,弩弓有诸多优势,易于瞄准,可长久待力,近战威力更大,能破甲造成伤害,尤其是对弓手的要求低这一点,让它几乎成为每支部队必备的武器,可射速慢的问题始终没法解决。”杨轻看了不少关于武器器械方面的书籍,和吕兵探讨起来。

“这是制约弩弓的根本问题,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被解决掉的。”吕兵差点就顺口说出来,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热武器的出现,“一般来说,不考虑臂力的影响,一名优秀的弓箭手张弓放出四支箭,弩弓才能发出一矢。”

“没想到吕二哥对弩弓的见解之深,已到了这般地步。”杨轻有感而发。

吕兵经不住吹捧,心一软,脱口而出:“弩弓的射速问题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要提升它的射速,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杨轻一下坐了起来,满脸急切。

就连在一旁听得快睡过去的韩志铭也瞬间来了精神:“吕兄能提升弩弓的射速?”

实在是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试想,弩弓已经是这个时代战场上最犀利的武器,如果再能提升射速,就真担得起“威力无穷”四个字了。

吕兵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好在改进弩弓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只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物理原理罢了,便干脆挨着杨轻蹲了下来,指着她面前的图纸道:“只需要在弩臂上加上一个机关,使拉弦的力度大为减轻,便可实现快速上箭,自然也就能提升弩弓的射速。”

“什么机关,这样神奇?”杨轻既惊讶又好奇,连忙追问。

“杠杆原理。”

吕兵知道他们不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取了一根木棍来,再用一块方石做支点,让杨轻摁在离支点近的一端上,自己摁住另一端,问道:“如果我们同时向下发力,都头觉得谁能获胜?”

杨轻非常聪明,立刻想通了其中的缘由,答:“自然是你获胜。”

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杨轻困惑的是:“这个……‘杠杆原理’又如何能减轻弓弦的拉力呢?”

其中道理用语言难以描述,吕兵干脆借了支黛笔来,要在图纸上标示出来,却不想杨轻太珍视这些图纸,急忙张手护住,讪讪笑道:“吕二哥可别坏了这些图纸啊。”

吕兵只得虚指着图纸上的弩臂,用笔在空中描摹出机关的模样:“添上的这个机关,下端固定一个支点,扣住弓弦,上端离支点较远,弓手只需握住上端便可以拉弦,拉弦的力度不就被极大地减轻了嘛。”

“妙!”杨轻听完,眼珠随着大脑转动了一圈,明白过来吕兵的意思后,像个小女孩般笑了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吕二哥大才……干脆你收我为徒算了。”

吕兵警觉地站了起来,闪到一边:“我可不敢收都头为徒。”

“吕二哥放心,我很聪明的……”

她这句话吕兵信,看看一旁的韩志铭,至今还挠着头念念有词,苦思吕兵刚讲的道理。

………………

随着次日凌晨的到来,杨轻恢复主帅不动如山的面貌,安坐在高台上。

前方军报不时传来,双方仍在关前持续攻防,而杨轻给出的指令仍然与昨日一样,罗夫子部猛攻时,归义都就暂缓攻击,罗夫子部休息时,归义都就全力攻关,尽量不给关楼上的敌军休息的时间。

听闻罗夫子部昨晚连夜又四下抓村民去了,不过效果远不如昨日,一来这地方本来就人烟稀少,二来有了昨日的经验,仅存的当地百姓都跑完了。

浮图关的城墙不高,但想通过千把人的尸体就能垒到相同高度显然不现实。

不过据前方传来的消息看,震慑效果却是很好,关楼上的敌军看见平地被抬高了几尺的地面,吓得连扔石头的频率都大幅下降。

也正是得到了这个消息,杨轻终于做出了第一次改变,她派出营中剩下的五十名士卒,让他们人人手持一支旗帜,到了山脚后就大声喧哗,随后十人一组,保持好间隔,每组依次上山,到了关前阵地后再放倒旗帜,悄声下山。

如此循环。

就这样恐吓了浮图关上的守军整整一天,据说他们连头不敢露出关楼外了。

到了第三日,她再令所有剩下的士卒,包括大姐率领的亲兵队,分成两队,分别迂回至浮图山的沿水两岸,从两侧登山。

并命令他们必须将声势造大,让浮图关上的守军看见他们从山侧攀爬的意图。

关于浮图关的地形早就经过勘察,两侧沿水的地方均分布有沙滩,可以屯人,但要从两侧上山迂回到浮图关的侧翼却是格外艰难,除了地形险要,并没有上山的道路可走,更主要的还是天气原因。山间不但有雾,难以辨认路径,而且常年雾水笼罩下的山里格外湿滑,这些都让攀爬危险重重。

当然杨轻此举并不是让士卒们真的去犯险,而是要他们恐吓关上的守军,营造声势,因此前去的士卒越多越好。

不但亲兵队的人,连军营里的伙夫们都要背着釜鬲上阵,营里的文职散官们也纷纷主动要求上阵。

李焕就是第一个报名前往的人。

其实唐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纯文人,这个时代全员尚武,所谓文人,只是被迫从事文职工作而已,所以李焕和他下属的几个佐吏把毛笔一扔,拎了把刀就站在了士卒们中间,丝毫没有违和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