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时间线提前的原因(1 / 1)流小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亲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黄月英哭着说自己已经配不上诸葛亮,诸葛亮赌咒发誓的说绝非可怜黄月英才娶得她。

一切都很顺利。

黄月英的容貌和之前想比并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额头上多了一块微微发红的斑点。

配合上黄月英独有的气质,反而为之增添了一点魅惑的美感。

所谓毁容,也只是我自己瞎猜想而已。

什么黄阿丑,明明还是大美妞一个么。

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本就是荆州一带的高士,似乎对诸葛亮颇为赞赏,当诸葛亮提出迎娶黄月英的时候,黄承彦露出一幅本就该如此的表情,喜滋滋的去看诸葛亮带来的聘礼去了。

大家不要误会,不是去看诸葛亮打包的那些物资,而是那头犟驴。

这头犟驴这次被诸葛亮当做聘礼,送给了黄承彦。

我这才知道,原来黄承彦垂涎这头犟驴很久了。

觉得这头犟驴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习性,很是符合他高士的作风。

我总觉得黄承彦是被诸葛亮给忽悠了,但是目前来看,我和诸葛亮才是一个阵营的,当然只能替诸葛亮偷着乐了。

一切事宜都敲定后,二人不可避免的开始谈论起了如今的天下大势。

我很奇怪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曹操可以如此迅速的南下。

黄承彦是不是知道一些,我不确定。

但是诸葛亮,肯定是已经知道什么了。

毕竟,光是那些流民塞到诸葛亮手里的小布条,我就看到了十几个。

若是这还不能让诸葛亮对北方的事宜作出推测,那诸葛亮,就不配称卧龙了。

果然,在诸葛亮和黄承彦一言一语中,北方所发生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个大概了。

知道之前,我是着急想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让时间线加速了。

知道后,我则有些懵。

怎么,原本在历史上三国后期才开始发光发热的老阴比司马懿,现在就登上历史舞台了?

北方发生的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

按照原本历史的记录,曹操和袁氏家族官渡之战后,袁氏家族落败,逃到了幽州、并州一代,曹操要先击溃这些参与力量,然后北征乌桓,统一北方。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曹操击败袁氏家族后,竟然自己政治军务,而是让司马懿率军,直接进攻幽州、并州,司马懿在九战九捷后,直接拿下了幽州和并州。

乌桓见状,直接选择投降曹操。

如此一来,北方不费吹灰之力便统一了。

而曹操也没有耽误练兵整军的时间,几乎是在北方统一的同时,立刻挥师南下。

这样的变故,让我颇为愕然。

司马懿,被称为诸葛亮一生之敌。

在将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多次被司马懿采用龟缩固守的方式击退。

而司马懿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是隐藏自己,直到曹操死后,才开始左右魏军局势,最终篡夺曹家天下,堪称是老阴比的最佳典范。

关于司马懿在曹操之后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曹操一直压着司马懿,另一种是司马懿畏惧曹操,一直躲着曹操。

无论哪种说法,无疑都指向一个结果。

有曹操在,司马懿就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如今情况变了,曹操和司马懿两面开花,一者稳定北方局势,一者挥师南下。

是什么让曹操充分信任了司马懿,又是什么让司马懿可以不忌惮曹操,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我在心里琢磨着这两件事情。

突然,黄承彦的一句话,将我拉回了现实。

“贤婿看司马懿如何”?

好家伙,闺女还没过门,黄承彦就直接叫诸葛亮贤婿了,这是得有多满意这女婿。

诸葛亮思考了一会。

“早就听闻司马懿狼视鹰顾,有冢虎之称”。

“既是冢中之虎,恐饥渴难耐,一旦脱离冢中,自是虎啸山林,再难受被困冢中之苦”。

诸葛亮悠悠说道,神情虽无变化,但是眼神中的凝重却前所未有。

我明白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一直以来,司马懿在曹操麾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被曹操压制。

这就如同猛虎被困于坟墓之中,不谈自由,就连最基础的血肉都接触不到。

一旦脱离坟墓,品尝到了自由的美味,自然就不愿意再回到坟墓之中了。

而事实上,根据原本的历史记录,司马懿掌权后,确实如同猛虎脱离坟墓,终其一生,终究是将曹家的天下,窃取成了司马家的天下。

“曹操携大胜之势南下,贤婿以为荆州可挡乎”?

黄承彦再度问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

“若是荆州牧年轻之时,或许可挡。但如今荆州牧年老体虚,上次见华佗,曾听华佗说荆州牧以无回天之力,只是靠药物续命。曹操南下,荆州如何抵挡”?

诸葛亮这里所说的荆州牧,就是目前统帅荆州的刘表。想来上次我中砂毒,能够被华佗救治,还是多亏刘表了。应该是刘表身体不适,找来了华佗,这才有了华佗在荆州出现。

诸葛亮顿了顿,又说道。

“何况荆州牧麾下并无大将,蔡瑁等人,若是平安时期,守成有余,但逢此乱世,只怕自保尚难”。

言谈之中,对如今总理荆州军务的蔡瑁,全无信心。

我偷偷看着黄承彦的表情。

要知道,黄承彦可是蔡瑁的姐夫,诸葛亮这样说人家小舅子,就不怕人家翻脸么。

岂料黄承彦闻言,不仅没有不快,反而点着头,一幅深以为然的样子。

“荆州牧当年单骑入荆,评定众贼,是何等意气风发,熟料如今年迈之际,竟要遭此兵乱之灾”。

黄承彦叹息着。

这下,不仅诸葛亮,我也跟着点了点头。

很多人以为刘表无能,实际上,年轻时候的刘表也是猛人一个,当时荆州内乱外困,刘表只身一人来到荆州,凭借一己之力掌控了荆州,这些年治理荆州,也是颇有成色。

这样的人,岂能是庸俗之辈。

“我与荆州牧,本就是老相识,终是不忍看他辛苦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我素知贤婿胸有沟壑,既然荆州牧老衰之体难以支撑,贤婿何不辅佐荆州牧之子,借此一展才能”。

原来,黄承彦是想劝诸葛亮辅佐刘表的儿子。

诸葛亮想也没想就摇了摇头。

想必在荆州的这段日子,诸葛亮也曾经考虑过刘表极其儿子,最终都被诸葛亮自己否掉了。是以他才拒绝的如此果断。

“荆州牧二子之中,刘琦仁厚,但又过于暗弱,非人主之资。刘琮幼稚,且被蔡氏一族把控,蔡氏一族又怎容得他人插手”。

短短几句话,就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自己的老丈人。

黄承彦叹了口气,显然是认可了诸葛亮所说的。

就这样,时间在诸葛亮和黄承彦的交谈中匆匆而逝。当我们再次返回卧龙岗的时候,诸葛亮望着天上晦明的群星,暗暗叹气。

或许,他是感应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已经出现了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