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一时之局,永久之局(1 / 1)流小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急行,我和赵云策马奔腾。

只有这时候,我才真的感受到穿越前生活的便利。

骑马看起来很是飒爽,但是其中辛苦,只有骑马的人知道。

尤其是需要长途跋涉的时候,颠簸之苦,足以让人身心俱疲。

若是在穿越前,只需要一脚油门,多么的轻松写意。

但是看着赵云一脸兴奋,显然是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了渴望,不想错过大战。

因此,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咬牙支撑。

就这样,连续几日的疾驰,等到襄阳的时候,我已经双腿酸软,身心俱疲了。

好在,终于到了。

赵云倒是依旧神采奕奕。

我们从襄阳南门进入,进入的时候我便发现,襄阳如今几乎被武装到了牙齿。

原本,襄阳的外围是有很多村庄的,但是如今这些村庄虽在,但是里面的百姓却全都转移到了城内。

空空如也的村庄,连一粒粮食也没有留下来。

很显然,这是准备打坚守战了。

襄阳是荆州最为重要的城池,襄阳在,则荆州在,襄阳失,则荆州失。

不仅如此,襄阳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之地。

占据襄阳,便可以东西南北都进行征战。

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东西南北,都会对襄阳发动进攻。

正是因为襄阳重要,是以无论战争局势如何演变,最终,都是围绕襄阳而展开的。

因此,无论是襄阳城内整装待戈的士兵,还是城墙上各种城防工具,都说明诸葛亮他们,是打算要在襄阳来一场决战了。

我和赵云进入襄阳,襄阳城内早期跟随刘备的老兵,自然早已告知了诸葛亮。

是以当我和赵云尚未进入襄阳郡守府的时候,诸葛亮早已率人迎接了过来。

奇怪的是,刘关张三人,并未一起前来。

诸葛亮如今可谓意气风发,虽然脸上疲态严重,但是神情之中,颇有一股镇定自若的风范。

我和赵云赶紧施礼拜见。

从官职上说,我虽然也是刘备军中的前军师,但是和诸葛亮的上军师却是无法相比的。

在这等级森严的时代,虽然我和诸葛亮的关系自不必说,但是为了树立诸葛亮军中威严,我们最好的做法,无疑是顺应时代潜规则,该行礼的时候行礼,改弯腰的时候弯腰。

诸葛亮喜滋滋的拦住了我和赵云的施礼,口中直呼我们二人为功臣。

显然,对于我们的东吴之行,诸葛亮想必已经得到了探报,应该是很满意的。

看到诸葛亮满意的神情,我的心也放了下来。

这说明,我对于诸葛亮锦囊中的指示,完成的是很好的。

想到自己第一次独立做任务,就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认可,我心中也颇为喜悦。

边走边谈,诸葛亮知道我和赵云心系战局,因此也不啰嗦,直接切入主题。

按诸葛亮所说,如今曹军大军压境,刘关张三人,已经分别率兵驻扎在了襄阳周围几处关键的战略要地,和襄阳形成掎角之势。

如今,荆州已归刘备所有,荆州原有的二十几万大军,经过诸葛亮的筹划安排,和刘备原有的两万军队整合在了一起,勉强凑够了三十万大军。

三十万大军,分别驻扎在紧要的城池,至于一些战略意义不大的城池,则基本属于放空状态。

有了这三十万大军,曹操虽然号称百万大军,加上近几日增兵不断,但是依诸葛亮所言,曹军最多只有八十万。

三十万对八十万,看起来似乎毫无胜算。

但是诸葛亮却好整以暇,似乎已经胜券在握。毕竟,在形容曹军的兵力是,诸葛亮用了只有八十万来形容,而非是用足有八十万。

进入郡守府后,郡守大厅墙壁上的一张地图,第一时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见我仔细观察着这张大图,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很是满意,介绍起了这张图。

图。

其实就是荆州地形图。

在这张地图上,荆州其实只有七郡。

穿越前的时候,作为一个三国迷,我也曾翻看过一些三国的地图。

但是很明显,和这张地图上的地形地貌,出入很大。

想必是经过历时的演变,地形地貌自然也有了变化。

也或许是穿越前所看的资料,都是后人伪造的。

想到穿越前的记忆无法在此得到运用,我不由叹息了一声。

诸葛亮却以为我是在为当前的形势叹息,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以示宽慰,指着地图说道。

“这是曹军南下路线图”

我放眼望去,一道用红色粗线标注的线条,来势汹汹,从地图上自北向南而来。

仔细看,这条线自邺城南下,经黎阳、官渡、许县转向西南,经叶县博望而到达宛县,再转向南经新野即可抵达襄阳。

看这条线周围的地形,都是康庄大道,显然很是适合曹军八十万大军南下。

看完这条红色粗线后,一条细红的线条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条线条很是隐蔽,在画满了这种图标的地图上,若是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

这条线自邺城向西南,沿黄河西行,在雒阳和荥阳间渡过黄河南下,经梁县、沿着霍阳山和鲁山东侧的小路,即可直插叶县地区,进而到达宛县。

显然,两种进军路线,最终的汇合地是叶县。

长沙七郡之中,叶县属于南阳郡的一个小县,虽然是小县,但是却是一个军事重镇。一旦夺得叶县,则可以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的夺得南阳郡北部,南阳郡北部一旦丢失,襄阳北部的屏障,就只有新野了。

先前,在诸葛亮尚未出山的时候,曹军曾经绕过叶县和宛县,直接进攻新野,打的就是只攻击刘备,与荆州无关的旗号。

新野曹军被击败后,处于政治因素考虑,不想逼迫太紧,导致荆州权力支持刘备,是以曹军又撤出了南阳郡。

如今刘备得了荆州,南阳郡北部自然在刘备的治下,曹军再次南下,就要实打实的一路打下来了。

“所以,曹军是分为明暗两条路,共同进攻叶县,叶县,便是曹军的首要目标了”?

我望着地图,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

“叶县虽小,但周围良田密布,北上交通畅通,无论曹军是想打快攻战,还是想打相持战,占据叶县,对曹军百利而无一害”。

说到这儿,诸葛亮突然一笑。

“你应该听说了许昌有乱,许褚率虎卫营北上的事情吧”。

我点了点头。

诸葛亮继续说道。

“原本以为这是为我军拖延时间,谁能料到,许褚北上后,发现许昌无事,索性又从周边调集了十万大军,沿着这条小路而来。一明一暗,和曹操大军形成了夹角攻势”。

“谋局之事,时也势也,前一时对我方有利,此一时,却又对曹方有利。真是有趣啊······”

诸葛亮摇头感慨着。

我也颇有些感同身受,原本许褚率领虎卫营北上,是诸葛亮用关羽一人,配合已经潜行到许昌的吕布,为刘备取荆州争取了时间。

但是现在大战开启的时候再来看,许褚率领的这十万大军,却由明转暗,反而成为了不稳定因素。

可见谋士谋局,只能谋一时之局,哪里能谋永久之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