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过秦论(1 / 1)楚寻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小圣贤庄内高朋满座,群贤毕至。

晨时的阳光照射进清新典雅的建筑里,给这座久富盛名的儒家圣地染上了一层朦胧地金色光辉,场间气氛变得愈加庄重起来。

一位位参加论会的士子正襟危坐,生怕自己有丝毫怠慢之处,举止间温和有礼,谈吐文雅,仿佛化身为了圣贤一般。

顾奇随着众人端坐在原地,百无聊赖地看着这群士子装模做样,只想要快点结束这场论会。

他耳朵一动,听见他左手边几个身位的士子小声道:“不知道今年是哪位先生出题?若还是颜路先生的话,考题应该不会太难。”

他旁边一人神色兴奋:“我听说这次论会非比寻常,有可能是荀子前辈出题,能见到他老人家可是难得啊!”

“若真如此,能有幸被他老人家点评几句,岂不是受益无穷。”

“这次可得好好表现一番!”

.............……

听着旁边两位士子私下议论,顾奇更生好奇,想要见见这位当今名满天下的儒家大宗师了。

或许是听到了他心中的请求,远方传来一阵动静,好似有什么人来了。

几名儒家弟子跟着一位高冠博带,面色红润的儒衫老者来到台前。

“这位就是荀子吗?”顾奇凝眸望去,发现以他目前先天境界的修为,怎么看这都是一位普通的老人。

要么这位享有盛名的荀子真的只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要么就是这位儒家大宗师已经修为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周身气机圆满。

心中闪过这两个念头,顾奇略一思索,便做出了判断。

“应该是后者.........”

因为他发现一旁的师兄逍遥子神色极为凝重,即便是面对罗网最为酷烈的杀手,他也没有露出这等神色。

这位儒家大宗师神情温和的看了众人一眼,开口勉励了几句。

然后说出了这次论会的题目。

“请诸位以秦何为强者为题,进行辩论。”

诸多士子闻题后,都精神一振,这道题目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简单,这十余年间谈论太多次,随便就能说出数条。

很快,就有人发言道:“秦之强在于秦国军事能力强大,军备坚利,名将众多,军队号称虎狼之师,威震天下!”

一些人点了点头,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说出了一部分原因。

见有人起了头,剩下的人也都七嘴八舌地,争先恐后的说了起来。

有的说秦国善纳人才,能够任用贤士!

有的说秦国占据了崤函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先天处于不败之地!

............

士子们讨论地热火朝天,在座的一些名流和百家之人听了后却难掩失望之色。

虽然这些士子说的都很正确,但都是别人与之说过的,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只是不断重复前人说过的话,没有自己的新意,如何能不让他们失望呢?

这时一道冷冽且稍显稚嫩的声音响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顾奇将一篇雄论的上半段口述出来后,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秦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强大起来的。

人家秦国连续出了六代明君,如何能不强大?

又在下半段删改加了一段改革的要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秦国改革的成功之处。

秦国之根本在于耕战,在于建立了一套二十级军功授爵体系,非军功不能封爵!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秦国改革成功的基础上。

反观各国,虽也效仿秦国变法,壮大了一些国力,但也只学了个皮毛。改革不彻底,国土仍然掣肘重重,守旧贵族阶级仍然逐渐蚕食着君主的权力,大片土地被占为私有,政令得不到贯彻,君主不能励精图治,反而深陷权力斗争.........

长此以往,国势此消彼长,又如何能是秦国的对手呢?

在场众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或是一方名流,或是一时俊杰,自然能分辨出此论功力。

在顾奇口述之时,就已有学士击节叫好,众多学识出众之人神情赞叹。

“好,此论言辞磅礴,气势雄厚,不可谓不出众!”

“如此雄论,当可名传千古耳!”

“此论大善,依我看可排第一!”

............

一时之间,诸多赞赏之语如牛毛细雨般撒出,夸赞得顾奇老脸一红,都不好意思了。

这篇雄论本就是名声极大,与另外一论合称“史论双壁”,一经拿出,自然是吊打场间诸位士子,惊艳到了场间众人。

其余士子见之,俱都心中苦笑。

有此美玉在前,他们肚中那点学识根本不值一晒。

不过他们也败得心服口服,这篇过秦论确实言辞雄厚华丽,言明利弊,远非他们可比。

最终在荀子“此论大善”的评语中,顾奇的《过秦论》顺利夺得了这次论会的第一名!

事后,有名流学士将此论刻于竹简之上,流传七国之中,引起了广泛议论。

韩奇这一名字也流传到了七国权贵耳中以及各大势力的案牍之上,真正的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然,顾奇也没忘了这次来的目的,向儒家讨要了那一把名剑。

论会完毕后,他跟着儒家众人来到一间草屋。

“这把名剑并非是我儒家所有,是否能拿到这把名剑还要看你的造化如何!”

荀子捋着胡须,神情莞尔对他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