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缘分(1 / 1)烨焓12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家书院,李秀才把教授学生的事情交给了儿子,李学林已是童生,可以给孩子蒙学的。

李秀才本打算回柳树镇后就去陈家的,他回来就病一场,躺了几天才好转,就耽搁了下来,现在课业紧,一步离不开李秀才,他就打算等陈荣旬休时一起去陈家。

县试后蔣大衡和王亮再没来书院,蒋老爷委托李秀才安排他和陈荣见了一次面。蒋老爷倒是诚意很足,捶胸跺脚的后悔没教育好孩子,更是绑了蔣大衡来给陈荣道歉。最后送上份厚礼。李秀才也被这波操作镇住了,还能这样干。蒋家势大,非现在的陈家可抗衡的,为了前途,陈荣必须得咽下这个委屈。陈荣拜托陈大江悄悄的把事情告知陈老汉,陈老汉听后一片沉默,蒋家太欺人。

经过这事,李秀才经历有些不济,决定把手里的这几个学生送走就安享晚年了。每日李秀才单独给陈荣和李松柏授课。

月初朝廷颁布政令凡科举考试增加算学一科,县试的时候有算学,李秀才还担心过俩个学生,他们没有受过算学的系统学习,担心他俩应付算学题有几分吃力。李秀才当年考试时,到院试这关才有算学题的。他对算学也不是精通,只把自己研究的算学技巧教给学生。这个时间只京城出了本算学书。

说到凡科举考试增加算学,就不得不说它的由来了。

大兴国建国50年,历任两位皇帝,现在位的是建元帝上官元鸿,他25岁登基,上位初始,国家百废待兴,百姓食不果腹,虽已建国11年,但边境时常发生摩擦,大量物资运往边境,国内资源紧缺,需要各种能手。工部尚书李问上奏,请求增加科举录用人数,选人才,只要你能证明你有超强的本领就可以入工部就职,当然这要经过工部层层选拔认可。政令一出,无数能工巧匠报名,层层选拔下也获取了千余名能士,把他们分派到各府县,支援地方官员改善民间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初的政令显见成效,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提升。工部尚书李问受陛下信任,他所在的李家在民间声誉极好。

某次上朝期间,李尚书又提出了算学的重要性,提议算学要在百姓中推广。朝中文臣无擅长算学者,对此提议意见不一,讨论半月未在朝堂定下结论。每日下朝君臣密谈俩个时辰,半月后颁布圣旨,算学加入科举考试中,为必考部分。

陈荣不担心算学,只这个写诗很头疼,写诗对对子,陈荣只算工正没啥灵气,陈荣去书铺买了几位当代才子的诗集,又得了李夫子那里的几本诗集开始不背诵,不求突然开窍,能入眼看就行。

转眼过了一旬,陈荣本打算在镇上休息一日,但李夫子要求跟他回陈家一趟。

李夫子这人性子耿直,做事非常有原则,近乎古板那种。对陈荣被陷害这事,他心中很是歉疚。当面和陈家说来也算是打开李秀才一个心结。

李家是有马车的,还配了个马夫哪。秀才娘子收拾了几样礼品放到马车上带去陈家。捎着陈荣就打算去陈家村。

坐马车就是快呀,两刻钟就到了陈家村,陈家村很少有马车来,村民们都好奇。看着马车停在陈老汉门前,陈荣从马车上跳下来,然后扶着一个老先生下车。

村民们开始了猜测,前几日陈老汉家可是到处收绣品的,比镇上收的都还贵一文钱哪,这是搭上了哪家有钱人,银子不当银子使。有嫉妒的,也有替陈家担忧的,这多花出去的银子可怎么赔的起。

看那老先生对陈荣态度温和,指不定真的攀上了什么样人家,都别替人家操心了。

陈荣扶李秀才进院子关上了大,农闲时妇道人家没事做,总喜欢去八卦个什么东西,换了大门,省的那帮人说三道四。

陈老汉很热情的把李秀才迎进正房,有功名的人很少来农家,他能来陈家,陈老汉就很高兴。

“陈大叔”李夫子是和陈荣她爹一辈的。陈荣他娘张氏得唤李夫子一声哥的。

“使不得,使不得”陈老汉听李夫子叫叔,受宠若惊,功名在身的人性子都很骄傲,李夫子能叫陈老汉叔,陈老汉可不敢应哪。

“使得的,陈荣是我的学生,按辈分是该叫您一声叔的”

李秀才见陈家都是朴实的农家人,不想伤害他们,只事情已经发生,势必要个交代。

“陈大叔,蔣大衡他俩的事您听说了吧”

陈老汉不做声,静看李秀才。

“这是还是侄儿的不是呀,教出了这么不成器的学生,我惭愧呀”

陈老汉没想到李秀才是因为这事来的,他刚听说时也是很气愤,可是仔细想想只能是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他蒋家势大,荣哥儿科举得继续,家里的生活还得过呀。惹恼了蒋氏这个代价陈家现在还付不起,只能委屈荣哥儿了。

这事和李秀才没关系,夫子还能保证学生都品德好,不遇上几个品行不好的,李秀才不用放在心上。

“叔托大,叫声侄子,这事你不必放在心上,做先生的也负责不了学生的品性,只咱往好了教,学生不去做,谁也做不得主呀”

这道理李秀才懂,听陈老汉这样说,李秀才觉得自己确实钻了牛角尖。是啊,自己收的学生不少,还真能保证他们品性优良,夫子授业解惑,真遇上那教不好的学生,也是自己能力有限呀,是自己向左啦。

“陈大叔教导的是,是我想错了”

李秀才耿直性子,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自己想通了胸口这股郁气也散了,说话也轻松了许多。

陈老汉比他大那么几岁,陈老汉年轻时也在镇上待过的,见识不少,年老了经历多了自己就总结出来些经验了。平常没人来向他说这些,今日李秀才无意中说到了他最得意的地方。二人是越聊越投机,相见恨晚的感觉。临近李秀才回镇上时,二人还约好下次见面。缘分有点意料不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