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阳县县学招收的一般都是秀才,过了府试的童生若是通过县学考核也是可以去的,李夫子从吴教谕那得来一个名额,把陈荣报了上去。7月初县学进行入学考核。吴教谕特意传信给李夫子,县学入学考核难度较大,让陈荣来县里,考核前他可以教导陈荣。这是难得的机会,能得一个举人教导,入学希望更大,对他以后的路也有帮助。
吴教谕是建元十九年的举人,正值壮年还想着再进一步,他在京城呆了几年,参加会试未果,心知没那天分,才决定留在临阳做教谕。他做教谕十几年,手中出过2个进士,5个同进士,几十个举人。陈荣能得他指导,明年的院试又多了一份希望。
陈荣收到李夫子的传信,县学要招学生了,让他快去临阳。
他这一去县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小姑的婚礼他肯定是要错过了。惠雅那里得好好解释一下,自定亲后,陈荣常送一些有趣的小玩意给惠雅,她很喜欢,惠雅比他大一岁,很是照顾他,二人相处的颇为融洽。
李夫子催的急,陈荣只来得及收拾行李,给惠雅写一封书信就去了县城。吴教谕和李夫子相交多年,吴教谕很欣赏李夫子的为人,这段时间李夫子和陈荣就在他家住下。
第一天还好,吴教谕简单问了陈荣几个问题,都是书本上的。背出来就可以了。作为文科生的陈荣,最擅长的就是背诵。古文释义就差了点。吴教谕了解了陈荣的所学。第二日让小厮拿了本书来,吩咐陈荣3天内读完。陈荣读的古文不少,速度能跟的上,这个没问题,阅读理解咱做过。到了第五天,小厮抱了一摞书过来,只说,老爷说让公子7日内熟读这些书并把原来那本书背下来。
陈荣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这不可能完成啊。李夫子没有出现过,也不能询问他的意见。看呗。陈荣尽了最大努力也只完成了任务的七成。
把学生交给老友,没再干预教导过程。老友相聚,这些天李夫子跟着吴教谕在县城享受了一把,李夫子最爱垂钓。临阳河专开辟出一段供人钓鱼用的。吴教谕带着他钓了几天鱼。到文管看那些秀才比试。吴教谕把他收藏的杂记拿出来让李夫子看,这些杂记都是珍藏版,李夫子早想看了,没成想能在吴教谕这里看到。舒服的过了十几天。这天,李秀才和吴教谕闲聊,偶然问了陈荣的学习进展。
“李老弟啊,你收的这个学生很乖”吴教谕不知该怎么组织语言,李老弟这个学生太本分了。
“嗯,怎么讲?”
“陈荣到底年轻,底子差了些,前些时日我给他留了6本注释默读,我知他决计读不完,让林管家看着他点,你知道老林怎么回给我的话?”
李夫子挑眉。
“你这学生太听话了,绝没耽误一刻钟”李夫子欣喜学生的刻苦。
“李老弟啊,这孩子刻苦是优点,科举路上光刻苦是不够的。”
“咱们考出来是做什么的,目标是为百姓做实事。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老林给他送了几次茶水,他未和老林交谈过,你这学生不善交际啊”
“真不愧是你教出来的学生,随你啊,当年你若肯...,早就是举人了,说不定还能过了会试哪”
“不提这事了,志谦兄知老弟不善交际,荣哥儿的问题还得拜托志谦兄引导一下”
“老弟,客气了吧,我拿你是当知己的”
“这孩子坚持这么长时间,也该给他放个假休息一下,老林,给陈荣说,明日不用读书,出去玩玩吧”
陈荣读书快疯了,太折磨人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诗书,怪不得县学秀才考中率高,普通人经过这种训练也能成学霸。还好还好,明日可以放松一下了。
柳树镇陈家家具铺开张数十天,订单量满满,陈大山夫妇每日忙活到巳时。家中的活计都是李氏和婆婆在做,婆婆时有怨言都被公公压了回去。陈婆子嘴上没好话,但也没干啥实际的坏事。在家干活也没苛待大丫姐妹。
张氏还不知道陈荣年初跳水是因为陈婆子说了他,一时想不开干下的事情。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陈婆子只对陈大山好一点,陈大山也就不在意这些事了,日子还得过,谁也不能避免不犯错。
大海这就要去荷花镇做掌柜了,老三做县城的生意也挺不错,最小的妹妹也要嫁人了,小时候巧花最喜欢跟着老四,老四见着巧花就躲,吵吵闹闹的都长大了,弟妹都不用操心了。今日早关门,回村子里和老四喝一个庆祝一下。陈大山夫妇买了瓶酒,割了二两肉,包了点心回家了。呵,兄弟们都在家哪。
“老四,恭喜啊”陈大山回来时,家里刚做好晚饭。一家人围一圈唠嗑哪。
“大哥回来了”陈大海忙搬了把椅子给陈大山。
“大海,厉害啊”
“你小子出息了,咱家头一份啊”陈大江和弟弟说笑。
“三哥~”老四不依,从小三哥就会取笑他。
“老四,好好干”陈大河不会说花哨话。
“二哥,我会的”
陈婆子那样的脾性,只管看护陈巧花,那时候老三,老四年龄小,只能是老大老二看着长大的,这也是兄弟几个关系好的最大原因。老三虽然有时不着调,但他很听大哥的话。
陈老汉很欣慰自家儿子的和睦相处,他相信家和万事兴。自荣哥儿成了童生后家里生活改善很多,自己在村子里走路,腰板都能挺直了。老大这家具铺子干的不错了,老二把田里伺弄的很齐整,老三,老四也有个稳定的伙计了,哦,老三,老四也不小了,也该让老婆子寻摸寻摸儿媳妇了。
兄弟几个喝了一顿酒,说笑陈大海小时候的事情,老四小时候是个可秀气的小男孩了,姑姑们最喜欢捏他的脸蛋了,老三喜欢欺负他,他偷偷在老三碗里放了蚯蚓,老三最害怕那个东西了,气的老三揍了他一顿。女人们收拾盘碗,孩子们听叔伯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一片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