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过后。
朱棣像是往常那样回到了御书房。
作为皇帝虽然拥有全天下至高的权力,但也肩负着无比沉重的使命。
若是惫懒的皇帝也就罢了,但朱棣却身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干出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
所以他跟自己的老爹洪武帝还是很像的,完全都是工作狂,近乎将一天当中所有空闲时间都拿来处理政务。
足足批阅了近有两个时辰的奏折,朱棣这才稍稍直了直腰。
虽说如今的朱棣才四十来岁,武将出身的他身子骨也十分硬朗,但长时间的劳累还是让他备感疲倦。
朱棣扫了眼旁边桌案依旧存在的大半奏折,不由地轻轻叹了口气,道:“常人都以为皇帝的日子是何等轻松自在,却也不知道身为皇帝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政务,生活也是异常枯燥的。”
郑和同样也有些心疼和无奈地道:“陛下,当年太祖皇帝介于丞相的权力过于庞大,这才彻底废弃这个职务,所以连带着原本该是由丞相来处理的政务现在都需要陛下您来亲自裁定,这固然是能够极大地稳固政权,但也的确是增加了您不少的工作量。”
朱棣点了点头,眼神里也是颇为无奈。
毫无疑问。
太祖皇帝废弃丞相那绝对是合宜的举措,但大量繁杂的事物都堆积到皇帝的身却也实在是让他感到相当疲惫。
可若是把这些事情再分发给六部九卿来处理,那跟原先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虽然疲惫朱棣还是咬咬牙坚持着,他顿了顿,道:“对了,最近皇庄那边的番薯种的如何了?”
“启禀陛下,昨天微臣刚去看过,那里的番薯虽然远没有陛下种的那样葱郁茂盛,但生长的却也十分不错。按照苏掌柜次给的纸条所写,估计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有所收获。”
“嗯。”
朱棣听到这神色大喜。
虽说如今他着眼的更多都在于通商方面,但这番薯的事情却也是重中之重。
毕竟山东等地旱灾连连,若是明年还是如此,怕到时候不知道得饿死多少人。
咚咚!
就在这时。
忽然间门外有太监敲门而入。
“何事?”
“启禀陛下,这是户部刚刚递来的关于福建等地口岸最近情况的奏折。”
那太监恭敬地将一本奏折递了来。
朱棣顿时眼神微亮。
虽然今早才确定将会施行完全通商的政策,但月前已经解除海禁放开了部分通商,对此他自然极为心,所以早就命户部但凡是从福建等沿海地区过来的奏折统一立即送往他这边。
想到这的朱棣顿时拿了过来,他迅速地扫过奏折的内容,没过多久他顿时惊呼道:“好!太好了!这苏掌柜当真乃是朕的治国大才啊!”
“陛下何事如此惊喜?”
郑和同样也满是好奇地问道。
朱棣激动地道:“刚才福建税务司那边传回来消息,说是仅仅泉州这一个口岸半月的税银收入就达到了2400两!”
呼!
此话一出郑和顿时满脸震惊。
2400两。
天呐!
居然有这么高的税银!
别说郑和极其激动就连朱棣也是抑制不住心中的那股狂喜。
这2400两似乎并不是很多。
然而这仅仅是半个月的税收,而且还是在通商的初期。
若是彻底放开口岸无数百姓的通商,那到时候商贸网络形成,税银将会成百千倍地增加!
到时候整个大明光是沿岸对外通商每年收到的赋税岂不是得达到数百乃至千万?!
这可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要知道纵观整个洪武朝,每年巅峰时期的赋税收入也仅仅是达到数百万两!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回过神来的郑和顿时连声说道。
朱棣无比欣喜地道:“苏掌柜说的果然没错,只要能够通商就会为大明带来庞大的税收!”
郑和忙道:“陛下,苏掌柜果然是真知灼见,但您先前在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实惠还能如此果决地选择这样的政策,您才是见识真正的见识超卓!”
“唉——说来惭愧!”
朱棣摆摆手,道:“尽管今早在朝堂朕还力排众议准备推行全面通商,但说真的朕心里也没有实底。可看了今天的奏折,朕才知道这通商果真是蕴含着无穷的财富,这苏掌柜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贤!”
“陛下圣明!”
郑和恭敬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份奏折朱棣的心中满是激动,他笑道:“连日来每天都在处理着政务,倒是有段时间没去苏掌柜那逛逛了,今儿个中午就去尝尝他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