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山伯的剑术修为,对付这十余名贼子,自然是手到擒来。
短短时间内。
包括燕三在内的十余名贼子,全都在梁山伯的剑下伏诛。
但见尸体伏倒,鲜血喷溅的满地都是。
而梁山伯则是站在甲板,大袖飘飘,浑身下竟无丝毫血迹沾染。
这等风采,真叫所有人都看的两眼发直。
足足过了许久,众人这才回过神来,醒悟到那些劫船的贼子全都伏诛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有些表现不堪的,甚至直接跌坐在地,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
在他们想来。
经历了这么一遭,真与劫后余生没什么两样了。
这时。
祝英齐兄妹也凑了过来,来到梁山伯的面前。
“处仁兄,真没有想到,你竟然还有着这般剑术修为,当真令人惊讶!”
祝英齐满脸诧异的说道。
祝英台倒是没有说话,但一双美目却落在梁山伯的身,下打量着。
眼中闪烁着璀璨光辉。
面对两人或是赞誉之语或是欣赏目光,梁山伯笑了笑,道:“从小体质弱,又喜爱剑器,因此一直苦练下来,侥幸摸到一些门道罢了。”
说话间,他拿出一片手帕,将剑身的血迹擦干净,然后这才归剑入鞘。
这柄剑虽是百炼而成,但终究不是神兵利刃。
若是不擦剑身的血迹便归鞘的话,很快就会生锈。
梁山伯这番话明显是自谦之语,但祝英齐也不好多问,只是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敬服之意。
此时。
船的一些乘客们都在度过最初的惊恐后,纷纷反应过来,来到梁山伯的面前,表达感激之情。
“多谢公子的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我等此生不忘!”
他们是普通的百姓,连寒门庶族都算不。
面对士族子弟,需要行礼。
再加此刻有着大恩,是以一众百姓都纷纷跪了下来。
梁山伯避让开来,没有接受这一礼,摆摆手道:“诸位无需多礼,且各自散去吧!”
他们也知双方身份差距大,因此并不多纠缠。
在表达了感激后,便各自散去。
纷纷回到自己的舱室内,平复内心惶恐不安的心情。
而这时,那些士子和寒门庶族子弟也都纷纷前来,对梁山伯进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
徐彻也过来了。
面对着梁山伯,深深弯下腰,躬身行了一礼,诚恳道:“此番多谢梁兄救命之恩,先前却是徐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还在内心腹诽,此非君子所为,特意前来负荆请罪!”
梁山伯是真的有些意外。
先前此人高高在,对他不屑一顾,本料想是一个目中无人的轻浮之辈。
他没有想到,徐彻竟还认真的过来道歉。
看来此人还没有轻浮到不可救药。
如此想着,梁山伯笑着说道:“徐兄不必这般,我出手救人也是救我自己。”
“至于此前之事……”
“徐兄既然知错能改,可谓是善莫大焉。”
“想必日后,定然能有所成就!”
说话间,他亲自前,将其搀扶起来。
看着梁山伯这般举动,周遭的士子们更是感慨莫名。
此前临危之时,梁山伯率先而出,诛杀贼子。
而事后却谦谦君子,深藏功与名。
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涵养,让船的士子们都是心生敬佩。
再加今日他们都承蒙梁山伯的救命之恩,对于梁山伯自然是心生好感。
一时间感激和敬服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徐彻,在梁山伯这般气度和涵养下,更是羞愧不已。
为了同梁山伯示好。
也为了弥补关系。
徐彻提议请众人一道吃饭。
正好现在他们都还没吃饭,因此众人便轰然答应下来。
徐彻喊来船长,让其摆席面。
而十余名士子和寒门出身的子弟,或许是共同经历了一次生死,此刻倒是没有隔阂,纷纷相互交谈了起来。
一番夜宴,没有太多规矩束缚,众人饮酒作乐,直到月中天,这才散场。
梁山伯在宴席也喝了不少酒,但这时的酒度数都不高,因此倒没有什么大碍。
但采薇却怕梁山伯除了差错,非要亲自搀扶着。
回到舱室内。
采薇服侍着梁山伯睡下,正在忙前忙后的给他宽衣。
而梁山伯则是长吐一口气,看着面前的娇俏少女,心底有些团火在燃烧。
“公子……”
采薇感受到了这道目光。
不由轻声呢喃一句,脸浮现羞红。
但她却并未有任何拒绝的意思,反而透露着期待。
一个娇俏的侍女,站在面前,表露出任君采撷的神情,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都很难忍受。
梁山伯也是如此。
但恰在此时。
脑海中忽然出现一道提示声响起。
“恭喜宿主,一人一剑斩杀十余名贼子,解锁成就【初试锋芒】,获得1000积分。”
这道声音,也将梁山伯从迷醉中惊醒。
他看着周遭的环境,随后目光挪转到采薇羞红的脸颊。
忽而轻笑一声,手指捏住后者洁白无瑕的下巴,轻声道:“此时不便,等下次公子我定然不会放过你。”
“嗯。”
轻若蚊蝇的声音从采薇的喉间传来。
她也知道,船舱内终究有着太多不方便。
毕竟……
光是隔音,便是问题。
一夜无话。
翌日。
太阳刚出东山,大船便已经到了钱塘县的渡口。
早在大船靠岸前,四九便已经收拾好了行礼,全部撞到了车里。
当船锚落下后,梁山伯等人便纷纷下船。
下船后,便到了分别的时候。
一众士族子弟乃至寒门庶族出身,都纷纷前来和梁山伯告别。
虽只是一起待了一晚。
但梁山伯身所充斥的那股温润儒雅的气质,以及那股风度,却让所有人都心生好感,引以为好友知己。
分别之际,自然是不舍。
“处仁兄,抵达钱塘,我们这便告辞!”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雅集,我等或可齐聚!”
“处仁兄,别忘了过年回家后,若有闲暇,千万要来句章寻我!”
众人都是纷纷说道。
梁山伯也是拱手,含笑道:“一定一定。”
目送着众人先行离开。
等到其他人都走了差不多了,梁山伯看四九也已经驱使着牛车下了船,不由对着身侧的祝家兄妹道:“我们也走吧!”
祝英齐兄妹俩自然应从。
当下,便乘坐着梁山伯的牛车,朝着明圣湖而去。
牛车辘辘,一路渐行渐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