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会儿,没人有闯进来。窗边走近一个人影,紧接着响起敲窗的声音。
“……”宋映。
这年头,贼都讲究先礼后兵吗?
是她窝在院子里太久,消息闭塞了……
“谁?”
“是我。”窗外响起一道清冷而温润的声音。
宋映听出来声音的主人是谁了。
是谢凡。
她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俊的相貌,坚毅的眉眼。
“谢公子。”
宋映笑了笑,问他,“三更半夜前来打扰,所为何事?”
谢凡细细的打量她的脸颊一番,收回目光,从衣袖里掏出一个布袋递给她。
“什么?”
“打开看看。”
宋映接过,打开一看,里面堆着几块玉质极佳的玉石。
她目光一亮,惊喜地问他,“你哪找来的?”
有了这些玉石,她的修为又可以精进几分。再过一年,她就可以去香神山崖底找还魂草。
“外出游历时偶然看到,想着你会喜欢,便买下带回来给你。”
“那个,谢谢啊。”
这几块玉石看着身价不菲,宋映拿不出银子给他,又舍不得把玉石还回去,顿时纠结了。
“这玉石的银子先欠着,我日后再还给你。”
这话说着像白嫖一样,宋映觉得脸上无光,转身走到梳妆台上旁边,从妆匣里拿出一支最贵重的玉簪给他。
谢凡不接,目光不悦地质问她,“你知道姑娘家的贴身饰品对名声多重要吗?”
“知道呀。”
“姑娘家把簪子送给男子表示定情,传出去别人会说这姑娘不知礼,不守礼,家境好的人家都不愿意让她进门。”
宋映把玉簪硬塞给他,“若日后我不还你银子,你就拿着这根簪子放肆损毁我名声。”
“我绝无怨言。”
她说的一脸豪气,瞧着对自己的名声一点儿都不看重。
谢凡心中气恼,转身抬步离开。
“……”宋映。
好人啊!
视钱财如粪土。
她心下感动,正要把玉簪拿回去放好。
“等等。”谢凡返回来,红着耳尖瞧她一眼,伸手夺过玉簪放入衣襟中,瞬间飞身离开。
“……切。”
她还以为真有人能视钱财如粪土呢,原来他也是俗人一个。
宋映打了一个哈欠,躺回床上,继续睡觉。
临近陶家来定亲前三日,顾夫人没法瞒下去,犹豫许久,磨蹭着来到春芳院。
宋映正靠在软榻上看书,背部懒懒的靠着睡枕,一双脚摆到软塌上,毫无贵女的优雅可言。
顾夫人本想开口训斥,但想到即将要说出口的事,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瞬间把口中的话吞回肚子,抬着一双眼睛,欲言又止的望着女儿。
宋映放下书,目光淡淡的瞥她一眼,主动开口询问,“说吧,有什么事?”
女儿冷淡的态度刺得顾夫人心里一痛,越发的不敢开口,怕开了口,她们母女之间连最后一点儿情分都不存在。
静等许久,顾夫人都不开口说话,宋映干脆捧起书继续翻看,丝毫不搭理她。
过了许久后,顾夫人终于磨蹭着开口,“诗璃,娘为你寻了一个家境富贵的好人家,你好好备嫁。”
说完,顾夫人心中生起一丝紧张,急忙移开目光,不敢看向女儿,生怕看到女儿的责怪。
宋映放下书,神色非常不悦。
“不是跟你说了,不要随便插手我的终身大事吗!”
“你是我的女儿,我不为你考虑,谁会为你考虑。”
“不用你操心!”
这句话把顾夫人心中的愧疚一下子击散了。
“我不为你操心,你想指望谁为你操心?”
“你爹么?”
宋映目光定定的望着她,眼中没有一丝妥协,态度很是坚决。
瞧着女儿态度强硬,顾夫人说话的语气也变得强硬,“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我说你嫁谁,就得嫁谁!”
“呵呵……”宋映心里压根不把这句话当回事,“我不愿,谁也不能强按着我上花轿。”
“母亲不信,可以一试。”
她这话说得极为挑衅。
顾夫人心中被激起一丝怒气。
她冷冷地瞥着女儿,“别忘了宋夫人每个月还需要人参救命,你若不听话,我便让人停了宋夫人的救命药。”
宋映掌心猛然握紧,心里厌恶极这种被人威胁的感觉。
她抬起眼,盯着顾夫人不说话。
顾夫人也抬眼冷冷地注视着女儿,不说话。
母女两个之间就像进行一场拉锯战,谁的弱点多,谁就会先妥协。
宋映清楚,张氏没有人参温养,就算十个月后,她把还魂草带回来也没用。
她不能赌,也赌不起。
不得已,宋映再一次向顾夫人妥协。
她闭上眼睛,不想再看到这个总是嘴上说着为你好,实际上一直在逼她的女人。
“我会配合的。”
她说的很淡漠,脸上没有一丝情感,仿佛像对待一个陌生人一般。
顾夫人心中猛的刺痛一下,抬着一双眼眸,愣愣的望着女儿,想开口解释几句,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等她开口,宋映已经开口逐客,“门在那边,请出去。”
“还有,以后无事,别再来春芳院。”
“好。”
顾夫人心中苦涩,机械地挪动脚步离开。
当初接女儿回来时,她想着好好对待女儿,把缺失十五年的血脉亲情补回来。
现在,她亲手把同女儿之间的一点儿温情葬送。从此,母女成为路人。
……
三日后,陶家下定,顾夫人内心挣扎许久,最终没有改变选择。
她让赵嬷嬷给女儿送去一套嫣红的织锦长裙和一块绯红的面纱,让宋映代替顾诗韵出去见客。
而顾诗韵则躲在她的院子里悠闲的修剪花草。
宋映嘲讽地笑了笑,换上那身嫣红长裙,带上那块绯红面纱,遮去容颜,迈出优雅的步伐,一路走去顾府正厅。
行走间,她一举一动都端庄优雅,像极了平日里的顾诗韵。
顾夫人和顾展宏满意的瞧她一眼,坐回上首,静等陶家上门下定。
陶圩骑着马,走在前面,意气风发的领着一堆家仆抬着七十二箱的聘礼,从街上敲敲打打走过,来到顾家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