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辽东真正的实力
“我回来晚了!”
全旭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袁可立是嘉靖四十一年生人,也就是1562年,已经是七十二岁了,在明末这个时代,已经算得是高寿了。
说出来有些人可能不信,明朝人的人均寿命是男人四十六岁,女人五十一岁,当然,明末乱世,数据混乱,根本就没有人统计,但是减少十岁是非常可能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百姓,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六岁,女的四十一岁。
在另一个时空,其实袁可立已经在崇祯六年去世了,然而问题是,全旭心中却难以接受。
袁枢看了看身上的黑纱,急忙扯了下去,随手丢在身边:“此事说来话长,京师之内,眼睛太多,我不得已而为之!”
人死为大,这是这个时代的传统,就算是城门和巡逻,对于白事的送葬队伍,基本不做检查,担心惊扰了亡魂。
全旭这才松了口气:“恩师身体可好?”
“现在不太好,入秋以来,着了风寒,最近一直没见轻!”
袁枢看了看周围:“你就带了几十个人来的京城?”
“不是,还有很多人,暂时没有到!”
全旭朝着城门方向走去:“咱们进城!”
“不,你千万不能进城!”
袁枢急忙伸手拉住全旭的胳膊。
全旭摇摇头:“我还是进去京城,那些魑魅魍魉,我才不怕他们!”
全旭最大的底气,就是三十多万全家军将士,不解决这支庞大的军队之前,全旭一直都是安全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全旭真的在京城病倒了,朝廷上下也要考虑三十多万全家军的感受。
看着全旭的坚持,袁枢反而没有坚持。
全旭与三娘就带着几十名随从,直接进入京城,前往袁可立的府邸上。
全旭来到袁可立府邸上的时候,一名须发皆白的太医,正在给袁可立号脉,全旭没有打扰太医的诊断,直到太医诊断完毕,这才进入室内。
全旭急忙询问太医袁可立的病情。
这时,全旭才知道,袁可立就是典型的老年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血压有点高,腰椎和颈椎是老毛病了,最近有些上火,仅此而已。
不过,袁可立在看到全旭之后,心情明显好得多了,赶紧让人准备饭菜,也不顾冯太医的叮嘱,专门给全旭做了满满一桌子硬菜。
烤全羊、红烧鱼、铁锅炖大鹅,当然也少不了土豆烧牛肉。
让全旭感觉欣慰的是,这些食材全部来自全家山庄,也就是全旭送给朱微媞管理的产业。
“老师,为了您的健康着想,您要加强锻炼,健康饮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全旭淡淡的笑道:“只有心情好,再活二三十年也没有问题!”
在后世,全旭一个街道上的邻居,有个老太太就是从清朝,活到现在,一百一十二岁了,身体依然很好,只是她的命不太好,儿子、女儿、就连孙子也死了,虽然不愁吃喝,却孤苦伶仃,连老朋友也没了。
“好的,好的,我加强锻炼!”
袁可立突然满脸苦笑道:“可国事如此,我如何才能保持好心情?”
袁可立其实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崇祯面临的局势好多了。
首先,全旭从中原和西北移民一千余万人,将灾民人数减少到了最低点,而且还可以每年给京城提供两百万石粮食。
更为关键的是,建奴没有能力入侵,在流寇也陷入了低谷,可就算如此,朝廷财政依靠里的困难,朝廷大臣们天天扯皮,国事堪忧。
如果是在历史的同期,今年的冬天,荥阳大会开始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高迎祥部将的李自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就是把农民起义军分成东、西、南、北四路,出击和敌人作战,把起义军的主力放在敌人兵力薄弱的东面。
李自成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同意,一致决定就以此战略方针指导作战。随后,高迎祥和张献忠率领起义军的主力东进抗敌,一路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并且一举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并且扒了老朱家的祖坟。
偏偏大明的大臣们把劲没有用在关键的地方,事实上,早在全旭与荷兰人、郑芝龙争战的时候,他们想着一切办法扯全旭的后退。
首先是有大臣建议给湖广长阳辽王换封地,现任第九任辽王朱术雅就被提到了面上,将其一大家子移到辽东。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庶十五子朱植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封为辽王,朱植在广宁卫待了二十多年,直到建文四年,移封荆州。
听到这话,全旭笑道:“好啊,别说辽王,把宁王也移过去,我也愿意!”
袁可立望着全旭,长长叹了口气:“他们是想把你架在火上烤,我知道,烤你的其实不是你,而是朝廷。真让辽王去了辽东,辽东就成了大明的辽东了吗?”
“呵呵!”
全旭道:“辽东一直都是大明的辽东,这一点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
袁可立低头没有说话。
他了解这些大臣,以这些大臣的秉性,他们只会在全旭妥协的时候,变本加利,可是一旦全旭不妥协,只怕朝廷马上就陷入内战。
放眼整个大明朝,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制衡全旭了,卢象升以前还有机会,可是自从把卢象升调离了广宁府,卢象升与全旭的实力差距越来越悬殊。
袁可立是一个知兵的人,天雄军虽然放在大明是一等一的精锐,可问题是,与全家军相比,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袁可立可是知道全旭有多少战船,就以飞鱼战船为例,这种飞鱼战船有二十四门舰炮,全家军拥有六七百艘飞鱼战船,光火炮就让整个大明的军队为之绝望。
袁可立望着全旭道:“其实你不该回京!”
“老师,我已经回来了!”
全旭擦擦嘴,笑了笑道:“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有人提议,晋封你为德国公!”
全旭目瞪口呆:“德国公?”
袁可立盯着全旭的眼睛:“对,德国公世袭罔替,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明升暗降?”
全旭撇撇嘴:“能不能玩点新鲜的?”
“你不满意吗?”
“我应该满意吗?”
全旭反问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现在狡兔未死,飞鸟未尽,是不是急了点?”
全旭的态度让袁可立有些失望。
袁可立也知道,现在的辽东,已经不是全旭一个人的辽东了,而是代表着整个辽东人的利益。
原本辽东就被朝廷放弃了,而是被全旭收复的,他在辽东重新建立了十八个州一百五十四个县,又两千多个镇。
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形成了庞大的辽东系,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全旭如果让步,也就意味着,辽东势力的大洗牌,自辽东的沈明泽以下,十八个知州,一百五十三个县令,两千多个镇守,虽然不至于全部下台。
至少大部分会被逐步换掉。
他们自然不会甘心换掉,就算全旭不想造反,那也只能反了。
全旭望着袁可立道:“那接手之后呢?”
全旭起身,望着屋外:“大明两京十三省,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那些个官员,这么些年也差不多捞够了,两省十三省没有油水了,辽东好不容易有些起色,他们就想向辽东伸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袁可立望着全旭道:“你是陛下亲自册封的武威侯,辽东经略安抚使!”
“老师,你可能有些事情不太清楚!”
全旭望着袁可立苦笑道:“你知道辽东百姓手中有多少火枪吗?你知道辽东有多少弓弩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官员被辽东的百姓弄死吗?”
袁可立摇摇头:“不知!”
“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辽东拥有差不多二十六万枝火铳!”
全旭淡淡的笑道:“铠甲和弓弩,不低于五十万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辽东一千多万人,就算拉不起一百万大军,七八十万肯定有,辽东是全兵皆兵,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农民,也不存在单纯意义工匠和贱籍,所有人都是军人,他们每年需要训练两到三个月,比普通卫所强得太多了,辽东两千多镇,随便拉一个镇的民兵出来,正在打一个卫所不成问题,甚至可以全歼他们!”
听到这里,袁可立隐隐有些心惊。
全旭淡淡的道:“如果有人不怕死,可以去辽东试试!”
“这么说,辽东已经有了自立的基本?”
全旭点点头:“早就有了,辽东还兼管着台湾、吕宋和琼州,不过,话说回来,辽东的扩张,对大明是有利的,老师,您也看到了,我从中原移民一千多万人,要不然,那些灾民,就会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全旭其实一直做着跟大明翻脸的准备,总不能一辈子当小弟吧,辽东强到现在这个程度,如果还当小弟,那可真就让人看不起了。
不过,全旭有些矫情,他想学的是和平交节,就像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全球霸权一样,没有通过战争,只不过完成了角色互换。
虽然这一点,有些天真,不代表没有可趁之机。
今天工作有点忙,到九多了才下班,下了班发现网费欠了,郁闷,只好用手机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