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李氏戳了戳面团,发酵的差不多了,摘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重重的摔在案板上。
请人就请人嘛,用粗面做点饼子不照样吃的乐呵呵的。
这又是细面又是肉的,自家都不够吃,一想就觉得心头堵得慌。
“我说闺女,你这到底是要弄啥,钱多烧得慌也不是你这样浪费。”
苏若水停下切菜的手,认真看着她:“娘,你就别管这么多,保管日后让你过上好日子。”
她还不是为了刷好人卡,舍得孩子才套的着狼。
这厢,在厨房中忙的热火朝天。
那厢,天也彻底暗了下来,田地忙活的人收工朝着张家而去。
而跟着黄大牙等人一道来的,还有周遭寻着肉香味而来的邻里。
一看见张老太就追问:
“张婶,你家这是发哪门子的财了,咋还有肉吃?”
“这味道,馋的我都要流口水了。”
张老太跟着黄大牙一道归来的,也是满脸的问号:“去去,发哪门子的财,老娘锅都解不开了,你们还有心情说风凉话。”
走进院子,上了门闩,跟着到了灶房,一眼看见摆放在灶台边上的几盘菜,里面货真价实的有肉丝呐。
“水丫头,这真是肉?”张老太说话间还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
不是在做梦。
飘荡在村子中的肉香味,真是从她家传出去的!
“黄叔他们帮我干活,不能亏待了他们。”苏若水又揭开锅盖看了看道,“再等小会,馒头还差点火候。”
张家就几把椅子,黄大牙等人累了一个下响,蹲在屋檐下歇息,频频的朝灶房张望。
肉香味勾引着他们是口水盈满了一嘴。
张家的几个小豆丁,还在张老爷子的带领下编竹筐,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终于,馒头蒸好。
苏若水就像个食堂大妈,给每个碗里放了俩馒头,外加两勺子的菜。
站在灶房口吆喝道:“黄叔,开饭了,快来。”
黄大牙到了灶房,将碗捧在手里,垂眼看见两个白面馒头还半碗菜的时候,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别说肉,细面馒头都许久没有吃上了。
“这也忒丰盛了一点吧。”
一旁的兄弟,笑道:“大牙,当心点哟,要不我帮你拿着。”
“去去去,给你我还有的吃。”黄大牙捻了一小块肉入嘴细细的品,满脸都是享受,倏然又将筷子搁在碗上,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水丫头,我带回去可以吗?我娘身体一直不好,吃点肉补补。”
此话一出,他的几个兄弟也不约而同的停下了筷子。
“黄叔,这是你挣来的,你想怎样都行,不过记得将碗还给张奶。”
黄大牙和他的几个兄弟一听,就和张老太说明儿将碗还给她,拔腿就走。
取下门闩,拉开院门一看外面都是人,赶紧将碗护在怀中冲了出去,闷头朝家跑。
外边的人见门开了,探头就要朝院内走。
张老太心烦意乱,几下将人轰出去,又将门闩搁了上去。
苏若水将馒头和菜摆上了桌,吆喝一声:“张奶,咋还不来吃饭?”
张老太朝着灶房走了两步,又停下了脚步:“我今儿也没干啥,还有我的份?”
苏若水:“都有,做的可多了,快来吧。”
张老太却没有动:“这怎么好意思,老婆子能吃上粗面饼子就行了,细面做的馒头和肉真不能吃。”
这么贵重的东西,她是真不敢吃。
苏若水几步走到张老太的旁边,挽着她手朝厨房走去:“张奶,你又是租地,又是给我借灶房,尽管吃吧,别客气。”
说着又朝着院子看了一眼:“张爷,张婶,你们快来呀,凉了就不好吃了。”
方才给黄大牙他们装在碗里,主要是因为张家的灶房有些狭小,都来挤不下。
几个小豆丁就没有顾虑,一听叫他们吃饭,脚踩风火轮似的冲到了灶房。
拿起小脏手就要捻盘子里的肉丝。
苏李氏眼疾手快的那筷子一打,几个小豆丁以为是不让他们吃了,顿时焉巴巴的耸拉个脑袋。
“拿筷子吃。”
苏李氏怨归怨,在外人面前她还是要挺女儿。
张老太和张老爷子见苏若水是真心邀请,也没有继续推辞。
白面馒头加用油炒的肉菜,吃的他们是热泪盈眶。
好些年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了。
苏若水心满意足,黄大牙等人和张家人一下子就贡献了十余张张好人卡呐!
张老太狼吞虎咽的吃了小会,却又忧愁了起来,对着苏若水道:“那个水丫头,我能拿个馒头给我儿子吃吗?他卧病在床不能动。”
前两年,他儿子在县城干活,不知道怎么的惹上了人,被打的瘫痪在了床上。
苏若水道:“当然可以了,张奶别这么的客气,我是真心感谢你能帮助我们母女俩。”
张老太道一声谢,让刘氏盛了点饭菜去喂她的男人,谁知刚走到灶房门口,院门轰的一声就倒了。
邻里们冲了进来,一眼就看见了张刘氏手中的馒头,眼尖的还看见碗里的肉丝。
顿时惊讶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张奶,你也忒不地道了吧,你家苦的时候,大家伙可没有少接济你们。”
“现在有了发财的地儿,都吃上肉了,这就关上门不声不响的吃独食。”
张刘氏吓的退回了灶房。
邻里跟着也围了过来,桌子上的白面馒头和肉菜格外的耀眼。
“张婶,有赚钱的法子说出来,有钱一起赚啊。”
“今儿要是不说,我们就不走了。”
众人却来势汹汹,一副不给个解释,就要赖在这儿不走的意思。
张老太尴尬的看着苏若水,想说不是自家的,又担心苏若水怪她多嘴。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苏若水到没有藏着掖着,将嘴里的菜都吞了就道:“你们别逼问张奶了,肉面是我带来的。”
“啥,傻丫,你拿来的?”
“别说笑了,前些日子你才来我家讨饭吃,被我赶了出去。”
苏若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