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刘昊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针对这些饥民进行煽动,然后,直接掀动起一场起义,干脆直接造反算了。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在刘昊的脑海当中转了一圈,就被他给放弃了。
首先,他未必就能把这数万人全都给组织起来造反。
其次,就算是自己组织起来了,这些流民也都是乌合之众,其中老弱病残占据了绝大多数,这其中一个青壮往往要养活三四个老人。
他们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仓促之间组织起来,不用等他们造反,清军直接就能把他们全都给屠杀了。
现在的清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乾隆时期战争也是从来都没有停止,平定准噶尔,大小金川,清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就算是到了清朝晚期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只是,那个时候的清政府是完全被西方的火枪给崩坏了三观,彻底怀疑人生,真正的明白,靠着刀剑是再也无法战胜洋枪洋炮了。
现在,自己也没有洋枪洋炮,也没有足够的威望。
指望着自己登高一呼,一呼百应,这简直就是做梦。
拉动这些流民跟着自己一起造反,那是完完全全的就是自寻死路。
刘昊却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造反,就要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目前刘昊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至于二十年之后的白莲教起义。
这是要等到和珅为首的贪污分子,拼命贪污,腐蚀清政府这棵大树才导致了清政府的土崩瓦解。
现在,清政府的组织能力还是很强的。
和珅倒是干脆,快速的给刘昊准备了不少衙役,除了这些,还有十万两白银,当然,和珅给户部汇报的时候足足支出了一百万两白银。
这其中,十万给了刘昊。
剩下的大头全都进了内务府。
这也是和珅跟乾隆之间的分赃方式。
大头全都是内务府的。
国库的钱是国家的,而内务府的钱则是属于皇帝的小金库。
历史,很多人都说,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大礼包,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乾隆留给嘉庆的最大的礼包实际是内务府。
和珅家产价值八亿两白银,这其中是要把很多珠宝,字画,田产折算进去的。
而内务府则是货真价值的拥有一亿多两白银,面对白莲教起义,在国库拿不出银子的情况下,是乾隆的内务府拿出了一亿多两白银来镇压白莲教起义。
而这,也是大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都说和珅是大清朝最大的贪官,实际,大清朝最大的贪官是乾隆。
十万两白银,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刘昊也是立刻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同时,也是在京城郊区设立粥棚,农庄,安排流民入驻
现在刘昊安排的地方距离京城其实已经有一些距离了。
安排的地方是通县,这里,实际也是后世的通州区,现在,这里显然是没有发展起来的,让大量的流民在这里居住,并且给他们安排一个营生。
乾隆时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口增加,乾隆六年(1740年),全国在册人数在我国人口统计史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4亿。以后,人口再生产的势头越来越猛,以高达20‰以的年增长率急剧膨胀。
到乾隆27年(1790年)突破3亿。
不过,三亿人口和十四亿人口比起来,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可是整整四倍多的差距。
三亿人口相对来说,还是地广人稀,找到一部分荒田开垦一而不是不可以。
实际,刘昊也是算过,有一部分土地是屯在地主的手中,而且,更加过分的是,一部分田地他们宁肯荒着也不愿意种田。
粮食多了,就会让粮食的价格下降。
同时,种的田地多了要缴纳的赋税也就多了。
摊丁入亩之后,清朝就从隐藏人口开始变成了隐藏土地。
对此,刘昊也是无可奈何,除非革了这群地主的命,不然,收了他们的土地,必然是要引起民变。
盘算过后,刘昊当然不会的傻乎乎的只是开垦荒天,同时,他也开始发展部,一部分是手工业,同时,还有一部分是畜牧业。
除了购买一部分的粮食,刘昊还是购买了大量的鸡鸭,都是从幼年开始培育。
后世的鸡鸭都是经过了优良的选种,再加一些好饲料,往往一个月就可以迅速的长大然后进入到餐桌当中。
在这个年代,则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快。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刘昊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处理这件事情。
教会这些流民如何来饲养这些鸡鸭,同时还要防止偷盗,这些都是从无到有,需要刘昊不断地总结经验。
这些县衙的差役其实也并不好用,往往给他们的钱都会中饱私囊。
刘昊也不得不找几个算命先生进行户口登记,同时,刘昊也需要记住每一个人,他们的身份,性别,是否结婚,是否有老下有小,然后判断,什么样的人可以用,什么样的人不可以用。
这些,都是对刘昊能力的一种锻炼。
前世的时候,刘昊是党员,同时也是基层公务员,也曾经下乡搞过扶贫,
不过,跟前世不一样,前世好歹还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政党,身边也有不少人帮忙,可是,在这个大清国那就不行了。
一切,都需要自己从头开始。
而且,最开始自己办理粥棚的时候,过来的人也不过是几百个,但是,伴随着时间的退役,到自己这里的流民却是越来越多。
数万流民,全都集中到自己这里,这给管理带来的压力也是乘以几何倍数的提升。
不过,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小小的村落竟是隐隐约约有一种发展起来的趋势,久而久之竟是出现了不少的人烟。
一个月的时间,这里竟是聚集了两千多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