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还是第一次出长安城,一路上,带着自己的侍卫看到一切都很惊奇……
小胖子,你愿意看就看吧,这里,有太多的东西是你小胖子在皇宫里看不到的,最好能在自己的庄户家里住上几天,尝尝他们的糜子馍馍,喝喝他们的野菜汤。
陈家庄住的都是自己的庄户,小胖子愿意在庄子里乱跑,就由着他跑去,只要不跑出封地,陈玉都很放心,况且还有小胖子自己的侍卫跟在他的后面……
四十多里路,用了一个多时辰,陈玉一行人才赶到了泾阳县伯爵府,再把众人安顿下来,天就要快黑了。
吃饭,虽然胖厨子刘二被太子李承乾抢走了,但刚招的胖厨娘还在,自己打打下手……
要吃饭,就要干活,今天跟着自己从长安城里的几个人都是又富又贵,属于米虫一类的,到了老子这里就不能再惯着他们了。再说,现在不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他们以后怎么可能听自己这个老师的?
陈玉想了想后,决定从最尊贵的人身上下手。
“李泰,过来,把这几样菜洗一下……”还是让这些养尊处优的人物从干最简单的活开始吧,他们……
啊,我,李泰愣了,看着端着菜盆的陈玉,自己可是尊贵无比的魏王,做饭,洗个菜,用得着自己动手么?在魏王府里,那么多的奴仆侍候着自己,只要自己一动嘴,什么样的活没有人抢着干……
陈玉端着菜盆站在了李泰面前,表情十分的严肃……
程处亮、程处弼和尉迟宝林看着陈玉的动作,也站起了身,奇怪地看着陈玉和他手里的那个菜盆……
显然,这三个人恐怕也不知道在做饭之前,需要先把菜清洗一下吧。
李泰向四周看了看,自己的侍卫早已经是不见了,陈家,除了有一个胖厨娘,在厨房里忙碌着以外,其他的奴仆,也都一个不见……
“别看了,在我们陈家,就没有多余的人,奴仆也很少,家里每一个人都要干活,才能有饭吃,当然除了刚刚五岁的阿元以外……”
我们这些人真的也要干活么?程处亮兄弟俩和黑大个尉迟宝林三个人也走了过来。
嘿嘿,宝林,你阿爷是铁匠,你应该会烧火吧?还有程家两个兄弟,你们两个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有的是活给你们两人做……
自己来泾阳县,是来这里学作诗的,做学问的,可不是来给你径阳伯干活的,李泰看着陈玉手里的菜盆,脸上颜色不断地变化着,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此刻在想着什么……
犹豫了一阵后,李泰最终还是从陈玉手里接过了菜盆,陈玉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这个魏王还是懂规矩的,如果李泰没有从自己的手里接过菜盆,难道自己真的是不给他饭吃,还是把他赶回长安城里去……
最终也只能是自己哈哈地一笑而过,只不过从此以后,李泰也不会被他放在心里。
这就好,看来李二和长孙对魏王李泰的教育还是到位的,小胖子至少知道尊师重道,对自己这个先生也还是尊敬的……
现在自己的老师形象也在李泰等几个人面前树立了起来,到了明天上课之时,自己再……
其实李泰把菜洗不洗得干净都不要紧,只要他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了就行。
陈玉把目光又盯向了站在一边的程处亮三个人。
“你们几个人的动作快点啊,这顿饭做的时候,你们几个人也动了手,出了力,不觉得这顿饭吃得更有意思么……”
陈府餐厅里,一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菜肴,李泰、陈玉几人分坐各方。
今天,李泰第一次来,陈玉已安排自己的父母和弟妹另在一处用餐……
但是到了明天,李泰、程家兄弟和尉迟宝林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要跟着吃大锅饭了,想单独用餐,等到回长安城里自己的府上再说吧。
“玉子,你们家一直都是这样吃饭的?”虽然在长安城伯爵府里,李泰跟着李承乾已经在陈家吃过一次饭了,但李泰还是问道。
嗯,当然了,李泰,你不觉得,大家这个样子围着一张大桌子吃饭,吃得格外地热闹,格外地香么,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演戏给你魏王看的啊?
陈玉冲着坐在对面的李泰点了点头,又指了指程处亮和程处弼兄弟俩,说道:“在长安城里时,他们两个跟着他的大哥经常到我这里噌饭,你不信可以问问他们两个人。”
“那玉子,你在府上,你自己经常下厨做饭么?”李泰又问道。
“咳咳,魏王,我告诉你,我们已经听我大哥说过了,径阳伯在陇西的时候就经常亲自下厨,你不知道啊,径阳伯那道苦苦菜炖羊肉,做得可是一绝……”陈玉没有说话,程处亮和程处弼两个人却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苦苦菜炖羊肉是我一绝,是谁告诉你们两个的?你阿爷还是你大哥,我自己怎么不知道啊?
“……还有,魏王,你不知道,现在长安城酒楼里最流行的炒菜,就是从径阳伯府里传出去的,听我大哥说,炒钱也是径阳伯在陇西创造出来的……”
是吗?李泰看向了陈玉,陈玉的这些事,李泰不知道,在皇宫里的李二和长孙就更不知道了。
太极宫里时,李二和长孙向他交待任务时,当时的情景,李泰还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次自己到径阳伯的封地来,父皇特意嘱托过自己,在这里自己不要摆出亲王的架子,自己不仅仅要跟着陈玉好好地做学问,还要听陈玉的话,要多看多动少说话,同时还要观察陈玉一天做了些什么,究竟还会什么……
到了陈家庄后,李泰也派自己的侍卫在陈家庄仔细地观察过了,庄户们虽大都住的是新盖的茅草房,但可以看出来,与周边其它的庄子比起来,陈家庄上大多数的人家过得都还算是富裕的,最少是衣食不缺,同时陈家庄上几乎没有一个闲人,一问才知道,青壮年几乎全都去了玻璃作坊和砖瓦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