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伤寒有了一些好转后又继续上开始上朝。
他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下面跪在大殿上催他立太子的那些个文武百官,这些人大概占了两列朝臣的一多半,就是他信任的那几位老臣吴阁老和严阁老也在列。
明宗的心里不由的心里有些烦躁,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二十二年了。这二十二年里他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他足够称得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他现在还没有到五十,身体也还健康,精力也尚好。可是这些朝臣们就迫不及待地要立接班人,是觉得他要到寿了吗,还是感觉他没有几年的活头了。
想他堂堂一正值壮年的皇帝,却已经被人视为随时可能要死,因而必须先立储君的人了。
其时在古代按皇家的规矩,明宗确实应该到了要立下一任储君的时候了,这是常理。但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本身就有多疑的毛病。
当然明宗也不例外,更何况他现在还没有想好人选呢。看着下面的朝臣,明宗就起了疑心,觉得下面的这些臣子们好像都倒向了平王,虽然大家今天谁没明确说立谁。可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下面的这些人确实以拥立平王的据多。
因为大家都是以常理来推测。明眼人都看到平王就是最有可能的人选:宜妃的地位高,皇上如今又无嫡子,而平王又恰好就是皇长子,按古制,也应该是无嫡立长吗。
所以这朝堂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因而大家都想着趁着平王还没有登上那个位置之前,好好地在平王面前表现表现,或者说有人干脆早就投靠了平王,为平王做事了。
不过这里也有一些纯臣,他们就是提出让皇上立太子也是为皇上考虑,为大楚的未来考虑。
明宗又看了一下平王,心里怒意上升,这个儿子要文不如晋王,要武不如凉王,性情阴晴不定不说,心胸还不宽阔。这江山要交到他的手里,明宗还真就不放心。如果平王要像晋王那样性情温厚,聪明睿智,估计明宗早就立他为太子了,说白了,明宗这是没有看上平王。
明宗又想到凉王,这个儿子身上有让他尴尬的痕迹,一看到他,他就想到自己那荒唐的一夜。而且他的母亲也只是个宫女,出身也太低。
可是这个儿子身上却有他喜欢的东西,武力值好,心胸豁达。如果公正地让他选的话,他觉得凉王比平王要合适坐上这个位置。
现在看来,凉王在宫里好像没有一点的势力,看样他的这个儿子对自己的这把龙椅并不热衷。
明宗阴沉着脸看着那些跪着的人说:“怎么,各位爱卿,你们这是在逼朕吗?”
大臣们诚惶诚恐地说:“臣不敢。”
明宗似笑非笑地又问:“那么诸位爱卿认为我应该立谁为太子呢?”…
下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敢出来回答。
明宗就点名说:“那吴阁老,你认为联应该立谁为太子呢?”既然这个老东西也混在这帮人里瞎嚷嚷,那他就压压他。
吴阁老六十多岁了,一听皇上问他,他头上冒出了汗。他可不想让皇上猜测他的心思,于是他有些惶恐地说:“皇上,选谁为太子这件事情呢,不能和宫中的妃子还有我们这些大臣商量,要选一个能够众望所归的人,我相信皇上的选择一定是最好的。”
平王在下面窃喜,众望所归,那不就是自己吗?
明宗冷笑:算你这个老东西还没有糊涂到家,既然阁老这么说,那就容朕好好考虑考虑再说吧。“
正在这时就听到外面来报:“皇上。南疆急报。”
明宗脸色一变,喊了一声:“快呈上来。”
明宗接过信展开一看,原来是南诏国这次联合了毗邻的几个小国,集结了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我南疆驻军压了过来。
这几年虽然两国也时有冲突,每年都要发生几场战斗,但人数都不多。最多的一次也就五万。可是这一次南诏国却联合其他的小国来共同对付大楚,一下子还出动了这么些的兵马。
明宗眼睛看着下方说:“现在南诏国联合周围小国集结三十万大军攻打我大楚驻南疆守军
。我大楚只有十万大军驻守南缰,人力明显不足。现在凉王请求朝廷增援。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只见又有侍卫拿着信件急入:“皇上,南缰凉王急报。”
一会之间,凉王发了三道急报,要求增援。
大殿上开始骚动起来。
皇上看着下面的文臣武将说:“各位爱卿,朕问你们话呢?”
平王上前说:“父皇,镇南将军刘通骁勇善战,有万夫不挡之勇,可以出征。”
吴阁老说:“刘将军虽然骁勇,但那是十多年前,再说了老臣听说刘将军当年留下的刀伤时时发作,恐怕不太合适吧。臣倒有一人可以推荐。”
皇上说:“哦,吴大人推荐何人?”
吴阁老说:“忠勇将军岳凌霄如今正在西大营训练士兵。岳将军武艺高强,又刚从战场上下来,正好可以带兵前往增援。”
庆国公说:“皇上不可,忠勇将军对南缰情况不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镇南将军虽然年事不小,身体有疾,但他本身就经历过南缰战乱,原来又一直镇守南疆。经验丰富,应该是此次出征的最合适人选。”
争论了一会,就听下面一个清朗的声音说:“皇上,臣以为忠勇将军只是对南疆陌生,却并不缺少打仗的经验。只要给派一个去过南缰的副将即可。正好臣原来就是镇南将军部下,臣请皇上批准让臣同协助岳将军出征。”
此人站在武将那一列里,三十多岁,剑眉朗目,额下短须。这人正是京城守军统领关宇,曾经也是一员镇守南缰的守将。
立刻就有不少人的上来附议。
皇上一看点了头:“那就准奏,原镇守阳关的少帅忠勇将军岳凌霄为征南大将军,关宇统领为前军都督,点齐二十万人马,于后三日准时出发。朕只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集结人马,不得有误。另外,李全,速着人去西大营宣旨,让岳凌霄迅速集结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