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士将孙家的钱粮搬运回府,陶武让孔融先不要着急去其他家取粮。
让他安坐府衙,稍待时日。
时间不过半天。
整个北海城传遍了孙家的事。
没有人知道陶武怎么找到孙老头的地窖之所在。
有人怀疑是孙老头和陶武是搭台唱戏,演给众人看。
可是孙家的钱粮却是实实在在的都被带走了。
孙老头那守财奴的性格是万万做不出为了讨好官府,而尽散家财之事的。
而陶武初到北海城,毫无根基,也没有人会和他告密。
难道真的是有天相助,天意指引陶武找到的?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却又有些心惊胆战。
有心拒绝缴纳钱粮,但是在府衙里已经当面向陶武承诺了要交一半。
陶武可不是孔融。
他们敢向孔融撒泼抵赖,推脱自己没有余粮,但是陶武一开口,他们就不得不答应捐献钱粮。
说到底,孔融是个文人,谦谦君子,喜欢以理服人,所以他们可以欺之以方。
但是陶武不同,敢领四千精兵杀败数万黄巾军。
杀伐果断,强势独断,敢和他赖皮,怕是想试试刀有多锋利!
话已出口,如果不按照承诺捐出一半,万一陶武真的知道自己隐瞒私藏了怎么办?
谁又知道陶武会不会像之前在孙家那样得到天的指示,来自己家搜寻。
真要被发现了,那可是会掉脑袋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相信天意的。
要不然也不会一造反,大家就先来两句“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来表明自己乃是顺天而行了。
……
前后不过两日。
富户们陆陆续续的主动前往府衙捐献钱粮。
虽然心痛的滴血,但还是忍痛足量捐了。
钱粮虽好,但也要有命享。
孔融站在府衙后院,看着堆的像小山一样的粮食和旁边摆着的足足八千金。
再想想自己去陈家时,门口仅有三袋粮食的凄凉。
心里有些无语,
现在人们都喜欢欺负老实人了吗?
真是人心不古!
陶武看见孔融的沮丧,宽慰道:
“大人不必懊恼,你之长在于教书治学,庙堂据理力谏,而非领兵理政,与武夫,三教九流打交道。”
“当前首要之事是如何安置降兵们,虽然钱粮已经足够,但是如何拆分黄巾降兵,分开后何处安家,何处置地,建造多少房屋,
每户需要多少粮食,种子,
如果保证所有人顺利过冬不被冻死,都是至关重要之事,还需尽早筹算。”
陶武又抛出一系列后续安置问题。
孔融瞬间头大。
这后续安置之事千头万绪,自己哪理得清,忙转身向下人说道:
“快请主簿王修来,让他看看如何安置!”
……
不多时。
一位身穿长袍,头戴布巾,身形挺拔的男子走了过来,施礼道:
“大人,不知何事,急召修来?”
孔融闻言,欣喜道。
“叔治啊,你可算来了,你看,如今钱粮皆足。
但是如何分配安置黄巾降兵,让本官甚是苦恼,不知道你可有何对策?”
“大人,此事易尔,近年来,北海贼患势盛,百姓多被携裹从贼或者外逃。
北海境内多是荒弃无主之地,各地田亩数,臣皆有记载。
我等依据无主田地亩数安置降兵,就近搭建房屋,分配粮食即可。
只要有了房屋,土地,粮食,降兵们自然会自己想办法安居,不需要我等多操心,
我等只需……”
陶武见其分析起来思路清晰,头头是道,心中很是赏识。
待其说完,陶武朗声笑道:
“早就听闻北海王修,王叔治,为人正直,治理有道,深得百姓爱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对北海情况了若指掌,寥寥数语便抓住了安置降兵的关键。”
王修听后,连忙谦虚道:“陶州牧过奖了,在下不过是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孔公,有王修助你,想必北海降兵安置问题指日可解,在下离开徐州已有十余天,
如今北海已无恙,请容在下告辞回徐州了。”
陶武向孔融辞行道。
“如今大战初定,博陵何不再留几日,孔某还想多向你请教为官之道呢。”
“非在下不愿,实在是担心离开太久,徐州会有危险,曹操谋我徐州久矣。”
“既如此,孔某就不耽误博陵了,
博陵放心,日后如果攻击徐州,孔某必然领兵前去支援!”
“好!那在下便告辞了!”
……
北海城外。
陶武和薛仁贵,赵云等人领兵正准备拔营返回。
忽然远远传来一声
“陶公且留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