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许韵之说:“要知道是什么材料,怎么融入人的皮肤,是物理融入还是化学结合,很难!我尽力吧,看看能不能破解。”
2015年12月初,上百名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们集聚一堂,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召开了会议,讨论基础物理学如今面临的科学理论界定的问题。
一年前,物理学家ergellis和eilk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起争议的文章,倡议召开一个这样的研讨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在开幕演讲上试图告诉大家哲学对物理学没有帮助。他引用理查德费曼的话说,“像是鸟儿们需要鸟类学家一样,物理学需要哲学家。”
但现实中的基础物理学研究正在面临挑战。
戴维格罗斯在演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弦理论一直被理论物理学爱好者所热衷讨论。弦论成为了美国80年代后物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无数装帧精美的科普书籍,恢宏大度的电视节目,气吞虹的lks都以它为焦点。资深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它,让普通民众爱上了这个不需要通过复杂公式来理解的理论。
而此次慕尼黑会议得出的结论是,弦理论还没成为一个科学理论。
反对弦论的人们认为,物理学家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现阶段已经知道无法用实验证明的研究之上。60年代以来,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弦论的实验,与弦论相关的多宇宙论更是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范畴。
“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地球人的技术和她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项紫丹说:“要不要向哥报告一下好消息?”
科学值得令人敬畏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对待灵感与猜想的方式。科学提出问题,并要求得到经证实的答案。这点将科学与哲学相分离:可证伪性与实验法。希格斯玻色子早在半世纪前就被物理学家所理解,但为了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它,我们还是花了90亿美元在一台机器上直到我们相信,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是真的。
物理学,尤其是宇宙学虽然有趣,但也是科学与哲学界限模糊的危险地带。最近的自然刊登了一篇尖锐的文章,它的作者是物理学家sephilk和ergellis。文章中指出,尤其像弦理论和多重宇宙这样酷炫的理论,已经超出了可证明性。我们既无法触碰到弦理论中的更高维度,也无法观测到我们多重宇宙。这些理论的处境就像是在人间与地狱中间地带的“lib”,永远被夹在概念和事实中间。
弦理论和多重宇宙,从定义上来说就是公然叫板实验法的。宇宙学界里有一些声音认为,类似弦理论和多重宇宙这样的概念,应该从实验论证法中被豁免,但llis和ilk则认为,如果它们被豁免,那么科学本身的正直也就危如累卵。
他们认为,“当科学结论如气候变化和进化论受到一些政治家和原教旨主义者质疑时,关于科学的核心与灵魂之争就开始了。这种对于民众对科学的信心以及对基础科学本质的破坏,必须藉由科学界与哲学界的更多对话加以控制。”
“还太早吧?”许韵之笑道:“八字还没一撇呢!当然,要说也可以,只是别太夸张。”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斯维皮兰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保罗希梅内斯探讨了这一灾难性的场景。
天体物理学家一度认为,伽马暴在星系中气体正迅速坍缩形成恒星的区域里最为常见。但最近的数据显示,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长伽马暴主要发生在“金属丰度”较低的恒星形成区域所谓“金属丰度”,是指比氢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在物质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们银河系中的平均金属丰度和恒星的大致分布,皮兰和希梅内斯估算了银河系内两类伽马暴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能量更高的长伽马暴可以说是真正的杀手,地球在过去10亿年间暴露在一场致命伽马暴中的几率约为50。皮兰指出,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已经提出,可能正是伽马暴导致了奥陶纪大灭绝这场发生地45亿年前的全球灾变,消灭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种。
接下来,这两位科学家估算了银河系不同区域内一颗行星被伽马暴“炙烤”的情形。他们发现,由于银河系中心恒星密度极高,距离银心6500光年以内的行星在过去10亿年间遭受致命伽马暴袭击的几率高达95以上。他们总结说,复杂生命通常只可能生存于大型星系的外围。
其他星系的情况更不乐观。与银河系相比,大多数星系都更金属丰度也更低。因此,两位科学家指出,90的星系里长伽马暴都太多,导致生命无法持续。不仅如此,在大爆炸后大约50亿年之内,所有星系都是如此,因此长伽马暴会导致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90的星系都是不毛之地吗?美国沃西本恩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莱恩托马斯评论道,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过。他指出,皮兰和希梅内斯所说的伽马射线照射确实会造成不小的破坏,但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的微生物。“细菌和低等生命当然有可能从这样的事件中存活下来,”皮兰承认,“但对于更复杂的生命来说,伽马射线照射确实就像按下了重启按钮。你必须一切重头开始。”
皮兰说,他们的分析对于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可能具有现实意义。几十年来,研究所的科学家一直在用射电望远镜,搜寻遥远恒星周围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不过,的科学家主要搜寻的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因为那里的恒星更加密集。而那里正是伽马射线导致智慧生命无法生存的区域。皮兰说,“或许我们应该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寻找。”
“好的,我这就去!”项紫丹起身要走,但忽然停下:“你一起去吗,韵之姐?”
人世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