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突然有点不安的望了一下四周。
就怕突然有个姓萧的斗气化马跑来追杀他。
好在这里是历史世界,应该不会有这种充满玄幻色彩的事发生。
“国师,你在看甚么?”李世民关切的问了一句。
苏格赶紧恢复神态,轻松一笑说道,“没事,没事,让人开始挖土豆吧!”
“好的,便依国师之言,敬德、辅机,速安排儿郎们挖土豆。”
“喏!”
尉迟恭和长孙无忌领命后赶紧安排人员开始挖土豆去了。
“玄龄、克明,尔等可在一旁记录一下土豆的产量。”李世民吩咐道。
“喏!”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时应道。
过了一会,房玄龄回头问了一句,“国师,不知府上可有笔墨?”
“笔墨?笔倒是有,墨就没有。”
“无墨如何书写?”
“谁跟你说没有墨就不能写字了,老房,你图样!”
“图样?”
苏格没有回答他,而是直接摸出了铅笔和纸张递给了他。
“呐,用这个,方便!”
“这是何物?”
“铅笔。”
“铅笔?”
苏格直接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示范了一下书写方法。
房玄龄一看,我去,还真的可以写字啊卧槽!
杜如晦也赶紧蹦了过来,两人围在那里对着手中的铅笔又是摸又是瞧的。
整的跟稀世珍宝一样。
“国师,此物如何而来?”
“用木头和碳条做的啊!”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听,原来如此,碳这玩意他们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还能这么用。
果然仙人的见识就是不一样。
于是两人忍不住同时对苏格竖起了中指,“国师牛逼!”
这个是李世民刚才偷偷教给他们的,意思是苏格喜欢别人这样拍马屁。
苏格:我特么……
生气又不能生气,毕竟这套玩意是自己先忽悠他们的。
唉,算了。
苏格直接眼不见为净,转身去和李世民聊天去。
李世民坐在一块石头上。
头上戴着草帽。
手里拿着一杯蜂蜜水。
旁边站着一个张公谨。
张公谨手里还拿着一筒薯片。
时不时的递一片薯片给李世民。
苏格嘴角一抽,暗道这货不愧是皇帝,还挺会享受的嘛!
见苏格走了过来,李世民笑呵呵的问道,“国师要吃土豆吗?”
苏格摇了摇头,“吃多了上火。”
李世民一听,看了一眼没吃完的半筒薯片,内心有点小纠结。
吃吧,上火。
不吃吧,浪费了。
苏格看了他一眼,笑道:“憋纠结了老李,这玩意儿可以放很久的,只要密封好,十天半个月不是问题。”
李世民一听,顿时又开心了起来,那感情好,可以带回宫里吃。
旁边的张公谨一听这玩意居然能放置半个月,顿时脸色一变。
“国师,此话当真?”
“咋地,骗你作甚?要不是你们这里科技手段落后,我给你们弄成保质期一年都没问题。”
张公谨一听这话,立马帅脸一阵欣喜若狂了起来,然后躬身对李世民说道。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弘慎,为何道喜?”李世民一脸懵逼。
“陛下,国师所制之薯片,既是能保存半旬之久,臣以为,行军之时,若以此为军粮,突击奔袭时,可事半功倍。”
李世民一听张公谨这么一说,顿时反应了过来。
对哦!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
雪夜连行,人手带几筒薯片。
既轻便又实用。
分分钟能一夜之间就端了对方的老巢。
还有那些可恶的突厥佬。
仗着天时地利。
天一冷就跑过来打秋风,年年捞过界。
一打人家就跑。
自己这边又不敢追。
就算敢追也不敢追远。
至少不敢追到草原那边去。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粮的问题。
要知道突击草原和突击中原地区,两者区别是很大的。
草原人突击中原地区,可以就地补给,因为中原地区是农耕国家,只要随便找个小县城抢一把,还怕没粮食补给吗?
但中原人突击草原部落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草原地区,你丫就是走个三天三夜都未必能遇见人烟,更别说临时就地找补给了。
两者根本就是不同概念的。
但如果带上足够的军粮的话,那还突袭个屁。
行军速度能慢的跟蜗牛爬一样。
别说追击了,就是突袭也早被人家觉察了。
想釜底抽薪来一波偷塔吧,怎么想都不划算。
但如果有了这种既便携又耐久的军粮,那很多军事方案就可以实施了。
李世民当年跟他爹一起创业的时候,也是干过仗的人,经张公谨一提醒,瞬间就想到关键之处。
顿时也跟着欣喜若狂了起来。
“国师,你真是我大唐之福星也!”
苏格一脸懵逼,就这?就这?
老子要是跟你说我分分钟能把罐头做出来,你不得高兴的哭了。
为了避免李世民兴奋过度引发什么心脏问题,苏格决定罐头的事还是先暂时不说了。
等以后找到恰当的时机再说吧!
“弘慎,你献策有功,赏!”
“谢陛下。”
张公谨躬身行了一礼后继续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想恳请陛下成全。”
“你说来。”
“陛下,草原突厥蛮子屡犯我天朝边疆,臣以为,如今既有此利器,吾等不妨牛刀小试一番,臣恳请出使边疆,为国尽力。”
李世民一听,顿时眼睛一亮,猛的一拍大腿说道。
“好好好,弘慎忠义之举,朕心甚慰,便依汝之所奏,待回宫后,汝便去代州任都督一职。”
“臣叩谢隆恩!”
张公谨也内心高兴的一匹。
虽说去边疆和突厥佬干架有点危险。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有了土豆和薯片这种逆天利器在手,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要知道,大家都是秦王府出来的人,也都一起参加过玄武门流血行动。
如今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一个个都成国公了。
就连侯君集这瘪三都是潞国公了,老子至今还是个定远郡公。
怎么办?
只能出去捞点功劳回来增加资历咯!
眼下这个绝好的机会摆在面前,稳赚不陪的买卖,张公谨又不是傻,当然是嗷的一声就扑了上去啦!
况且到了代州也不需要他立多大的功,只要打一两个小胜仗,证明薯片这玩意能做军粮,那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张公谨不由得一脸感激的望向苏格。
果然国师是福星啊!
不单是大唐的福星。
更是我张公谨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