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班子的分工
“林桃镇现任党政办主任徐杰,是位好同志,勤勉敬业,熬过三任党高官了。无论写材料,还是搞事务,都是一把好手。”
王浩马上接上孟宪友的话,直接举荐了现任党政办主任徐杰。
孟宪友并没有表态,眼神却是看向郑畏。
“我也有接触,人品不错,角色意识极强,对人对事极有分寸。”
郑畏跟上补充了几句,镇上干部私下对徐杰的评价,口碑也很好。
“他原则性强,灵活性上欠缺,当地人,不会跟上级通融,搞关系。一门心思抓工作,几任领导都有些离不开他,只给他提拔级别,没有推荐出去独挡一面。”
王浩可能对徐杰有着当地人的地缘关系,极力举荐,倒有些举贤不避亲的胸怀。
“嗯,我知道了。”
孟宪友对王浩还是保持着一些距离,含糊答应后,转移了话题。
目前工作,简单分工。
当务之急,在征求郑畏意见后,决定郑畏与林树森、王浩各包一户拆迁户,争取最短时间里完成拆迁任务。
三个人吃完饭,来到建设工地的指挥部会议室。
郑畏打电话联系好了。
进入会议室,工作人员给冲泡好茶水,按照位次坐定,就等林树森到来。
进了会议室,一些话就不能随意说,各人在笔记本上写着要说的话。
紧急组建班子,主要靠孟宪友来主持着,集体讨论决定。
如果规范起来,人员全部配齐,那就需要会前征求意见,研究决定议题,然后上会进行集体讨论决定。
临时班子里就他们四位,如果配上办公室主任,批准为班子成员,五位成员讨论还能形成决定。
现在的情况,如果二对二,那可就尴尬了。没法过半数,就不能形成决定。
郑畏坐着思考应该表态,和近期工作安排。
安排工作?
想想有些啼笑皆非,下面还没有工作人员,安排谁去。
当下唯有亲自出马,找村支书配合着,把工作抓起来。
林树森进入会议室时,正踏着通知的准点。
不能互相介绍,孟宪友直接亮出红头文件,宣布上级决定。
至于林树森的任命,得等着公示结束,王浩由山城县委任命。
孟宪友向班子成员作了解释,他原来在东成街道任主任,就是副处级领导干部。
至于郑畏任副书记,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属于破格提拔,需要试用期一年。
党委议事原则,进行例行强调。会议记录,暂时由王浩负责。
然后,公布议题,逐一进行讨论。
全是原则性的议题,进行得很快,事前的沟通显现出效果。
林树森在这些问题上,讨论时谈了不少自己的观点,全是老生常谈。有车轱辘话的嫌疑。
大家都心照不宣,郑畏直接表态,稍加一些补充。
最后谈到当下分工时,林树森也没有不同意见,只是提出来,需要配备一位当地熟悉情况的干部,做起工作来还有的放矢。
孟宪友肯定了他的意见,却是临时没有可用的干部,唯有调动村支书的积极性,各自想尽办法办好。
他负责抓总,协调山城县委尽快给配齐急需的干部。其他的原辖区干部,得通过望江市委组织部协调调动过来。
这些工作也很繁琐,也够他忙的。
当务之急,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把拆迁工作保证如期完成。
之前的镇党委已经做过很多次工作,才形成现在的钉子户。
困难要估计充分,不要轻易去激化矛盾,尽量让群众自觉自愿地拆迁。
郑畏在讨论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摸清钉子户的思想脉搏,做针对性工作。
林树森表明态度很激进,他说:“钉子户就是想多要好处,不会得寸进尺的,可以考虑私下给些好处。”
“我们也得做好两手准备,如果私下协商不下来,就得采取法律手段,强行拆除。由村民委员会向法庭提起拆讼,判决钉子户拒拆违法,然后公安维持秩序,城管组织力量,进行强拆。”
“老林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目前情况下,哪里找公安和城管,涉及多个县区,他们都还没有调整好管辖区划。”
孟宪友依旧先肯定,再强调现实状况,要求大家克服暂时的困难,想方设法去做工作。
唯有一条说服的道可走,困难重重。
“没有困难的工作,看不出水平,唯有困难面前,才真正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孟宪友继续给同志们打气,“世界的任何事最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
郑畏见孟宪友的讲话极富艺术,如果自己来讲,讲不了那么多理论。
即便参加省里青年干部培训班,郑畏学习了不少管理经营理论,可孟宪友结合实际工作讲的理论,还真没学着多少。
他坐着那里认真听着,在记事本上,捡关键词,记下不少理论。
以后可以要用到,学着领导讲话,需要趁早准备,未雨绸缪。
会议一结束,林树森就跟孟宪友汇报工作去了。
郑畏和王浩有之前的调研,分别联系上分工的两个钉子户所在村村支书,决定马上过去,先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王浩非得要和郑畏一起,说两个户相距不远,互相有个照应。
郑畏也不好断然拒绝,都了解一下情况也好。
说不定在一处不好用的招数,在另一处就管用了。
郑畏知道孟宪友这种分工法,有些竞赛的味道在其中。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吧。
王浩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缠着郑畏一起互相照应,肯定存了把林树森比下去的心思。
郑畏先去了王浩分工的村子里,村支书向他们介绍了钉子户的情况,以及先前做的工作情况。
“对做说服工作都烦透了。”
村支书介绍完情况后,苦丧着个脸说:“县上和镇里都派过工作组,一直油盐不进,还狮子大开口,要加上十万元再说。”
郑畏通过村支书的介绍,知道这个村的钉子户目的了,还知道他们家主事的人是谁。
他问村支书:“他们家里的亲戚关系里都有些什么人在外工作?”
村支书一时愣住了,“没想他们家有什么亲戚在外工作啊!”
他说着这话,又觉得不妥,挠挠头,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恍然大悟般地想起了什么。
“你看我这脑子,竟然忘了他家的姑表哥在山城县一中工作。他进城一般都到他表哥那里,孩子有在一中读书的。”
郑畏跟王浩建议:“解铃还得系铃人,做做他表哥的工作,让他帮着我们做做工作。”
“这个可以通过县教育部门领导帮助啊,修建高速公路是国家大事,民生大事。这道理,他不该不懂。”
王浩想马上去县城,开展工作,可是考虑着跟郑畏说定的互相照应,就要先跟着郑畏去他分工的那个村。
郑畏王浩先去县城,自己去了解一下情况,不需要两个人。
有什么情况,再联系。
“你先把这个钉子户拔除了,然后再帮我拔那个。”
直到郑畏说到这个步数,王浩才坐车离开。
郑畏驾车直接去自己分工的那个村。
当快进村时,他给村支书打电话,竟然没人接听。
当他直接找到钉子户的房屋处时,门上着锁,人影也没个。
从窗子向里瞅,东西基本没有了。只剩下空壳子,闻闻早就没有烟火气了。
这么三间废弃的破屋,还当起了钉子户。
郑畏恨不得一个震脚,给他把后墙踢倒,看看他还怎么当钉子户。
正当郑畏围着钉子户转了一圈看看情况时,破屋后面的树林里,有个人正盯着他。
郑畏背着的陶罐开始发热,附近有着特殊情况出现。
郑畏越来越了解阴阳罐的习性,有着很敏感的预警性。
郑畏按照感应到的方位,突然闪到一堵墙后,利用手机录相,朝着感应的方位观察。
一个体壮的中年人,躲在树林里,从一棵树后,闪到另一棵树后,试图找角度,能够看到郑畏。
郑畏嘴角弯起一个弧度,心道:“正主出现了,不愁拆迁不了。”
他闪展腾挪,一会不见了踪影,与盯梢的正主玩起了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