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还是实验室出面好(1 / 1)常力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还是实验室出面好

郑畏想到卢山胡同和七老岭的情况,感觉到尽快改良他们的蔬菜种子,已是当务之急。

他在自己的暖棚里,跟单明讲了自己的想法。

单明直接瞥了他一眼,说到:“你不要再独自出面,去改良人家的种子了。再这样下去,你就成了神棍了,被更高级的研究机构盯,把你当成小白鼠。”

“那你出面去把他们的蔬菜种子给改良一下吧。”

郑畏安排工作,直接到了公司总经理身,这是那跟那啊。

单明打断他的话,“我好歹是公司总经理,种子研究所所长。我的行为,就是公司行为,需要企业经营管理,好不好。”

郑畏自己被抢白一顿,也不恼,知道单明这样说,已经有了他的打算。

“我们公司里打工的,有那两个村的,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回家种着试验吧。如果品质改良好了,你再帮着他们开拓市场、提升价格,才是正办。”

“那就这样定下来?”

“种苗研究所需要经费培育种子,也需要适当收取种苗费,才符合市场规律。”

单明当总经理习惯了,思维已经跟市场挂钩很紧。

郑畏还想说些什么,感觉到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单方面的投入,并不能长久,也不会让老百姓领情。

某种意义,主动去改良品种,进行推广,多少带有强制性。

如果市场不好,肯定会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应,访是轻的。

但是走市场的路子,也会有人借机生事。

卖种子牟利,是种苗公司的本质。

如果生拉硬拽,有人生事的根缘,就在于种苗公司是郑畏老爸的。

单明看出来郑畏的迟疑与无奈,声明到:“赠送他们种子,试种成功了,市场行情好,我们卖种子对本地老百姓优惠,或者成本价,总行了吧?”

“不要强行卖买,只保证当地百姓购买,等他们富起来,再卖着扩大规模。”

郑畏还是折中地同意了单明的做法,农作物的市场特点,就是价高就一窝蜂地种植,种植量去了,又会被市场压价,伤害到老百姓。

进行适度控制规模,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郑畏深知老百姓种植的明显行为特征,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菜贱伤农。

商定这些事情,郑畏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来了。

把高速公路以南的区域当成适应市场的实验田,也不错。

药材种植,葛家涧的葛义和汇报过,产量不低,价格也很可观。

亩产增收三四万元左右,在当地农村也算开了先河了。

郑畏了解这种增收高的蔬菜种植情况,如果不控制,当年高价的蔬菜,农民都会争相种植,次年就会价低,伤透农民的心。

一年又一年地种植,找不到市场规律,农民增收就是个泡影。

进行适度控制,通过种子的销售量控制,既保护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热情,也保护了原产地品种的优良。

单明负责的种苗公司,只要不利欲熏心,有对农民负责的责任心,就能把蔬菜种植这块搞活起来。

郑畏与单明商定的事情,也要让其他几位股东知晓,否则互相猜忌就不好了。

作为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的主导产业,加以适度保护,谁也无可厚非。

再说,这种苗的改良都得益于郑畏手中的陶罐,即便是有些意见,也就忽略不计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对于这点种苗销售带来的利润已经有些不在意了,完全可以忽略。

“就当回馈社会了。”

郑老爸的一句话,结束了股东的讨论,一致通过单明的提议。

谁都心知肚明,当然是郑畏的主导意见。

毕东风一结束讨论,就给郑畏打电话。

“庙宇的建筑设计出来了没有?我前段为了建设富家涧新村,专门聘请了几位搞古建筑的设计施工专家,在富家涧新村建设中,准备利用一下古建筑的风格,搞得既外表有古意,内在现代风。”

郑畏接到小毕的电话,自然清楚是想着承揽庙宇的建设。

“你过来吧,我正准备看看省博物馆同学发过来的设计方案。一起参详参详。”

话说得十分圆满,跟着郑畏搞建设挣钱利润是难以最大化的,毕东风还是急三火四地赶了过来。

两个人趴在电脑旁,打开省博物馆专业人才发过来的设计图纸,一张张地翻看着。

郑畏从美术的角度去分析,毕东风从建筑的角度去研究。

先后翻看了五遍,才有些感觉。

这庙宇里有北魏时期的石佛造像,建筑年代估计是建于北魏孝明帝年间,寺院已废多年。

石佛造像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通高2米。

头饰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内着僧祗支,赤足,手施无畏与愿印。莲座刻有浮雕力士像。

还发了些参照的石佛造像图片。

佛殿造型古朴,形制适中。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轴线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这家伙还挺能搞的,讲得这么专业。”

毕东风在边嘟哝一句,显然有些失望,自己公司聘请的古建筑专家,还没有佛寺建设的专家。

“不要紧,我们有现成的专业人士,请他指导,他肯定也联系着佛寺建筑专家。”

郑畏安慰着毕东风,眼神却没有从图纸中拔出来。

这些建筑太精美了,石佛造像真是线条美不胜收。

如果自己学过雕塑,那这些石像造像,自己动手就能搞出来。

“还是先寻找石佛造像吧,你负责把建筑问题搞定。我组织人寻找石佛造像。”

郑畏进行了分工,把最为困难的寻找工作留给自己。

当然,如果找不齐全,可以找专来的石雕公司复制。

“动用资金会是多少呢?”

毕东风关心的还是资金问题,建筑商本质属性啊。

一边寻找石佛造像,一边发动捐建吧。

郑畏心里暗暗叹口气,没有资金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对毕东风关心资金问题,只有在心里趋同,嘴却没说。

“省博物馆的同学又没来现场实地勘测,拿不出来造价。如果找到石佛造像,单纯建筑物,应该费用不会太过于庞大了。”

“老大,让省城的朋友找找信佛的企业家,他们有愿意投资搞寺庙建设的,经营起来,还可以收回些成本。”

对于寺庙的经营,郑畏还真不明就里。

只是听说,只要香火旺起来,功德钱不会少了。

据说佛教协会还会参与管理和监督。

这种事情,还真得寻求专业的人士帮助。

郑畏考虑到自己党员的身份,只是为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没必要参与太多。

“省文化旅游局的张挺厅长对此肯定有研究,我们还是请他帮助指导一下吧。这么多项目一哄而的,还得请他来走一趟,才能顶层设计得更完善。”

毕东风的及时建议,让郑畏有些醒悟过来。

自己这阵子,急着发展九家涧的旅游产业,还真些闭门造车之嫌。

想起来王青年老师,还得请他邀请张厅长前来指导。

要电话,却是关机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