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四七章 只是未雨绸缪(1 / 1)疯二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卢方泡好茶,唐浩泽自己却倒了一杯开水。坐好了,他才问:“卢叔,那些手续办得怎么样了?”

“国土和城建两个部门的章都已经改了。快了!”

国土和城建确实是房地产开发的最主要的两个部门。听说这两个部门搞定了,确实也就快了:“手续办了下来,就马上开始动工吧。”

卢方摇头说:“设计还没做好!”

“勘探完成了?”

“有一个地块已经做了。剩下的两块,大概还要一周左右。”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设计是什么找谁做的?”

“市城建的设计所。”

唐浩泽有想了一下,说:“我让人设计了套间布局设计,要不等会给你带走。让他们按照那样的布局设计。”

“好!”

卢方在养殖场坐了一会,又和唐浩泽回家和唐郑敏夫妻说了一阵家常,然后吃了午饭才离开。

下午,唐浩泽睡了一阵午觉,就又去了养殖场。

已经放了沙虫苗的四口池塘已经完成了进水。水深已经达到一米二三左右。

唐浩泽看了一下记录,测定的能见度是两米。他也没想着再加深水位。而是先让人将缆绳固定好。

这些缆绳将会被固定在一米八左右的深度。珠母贝苗,在明天早上就会送到。唐浩泽交待工人,今天一定要将缆绳弄好。

尔后,他又去看了吊笼消毒的情况。这网笼随着珍珠贝长大需要换好几次的。现在的是网目最小的笼子。

他还在检查着网笼。唐浩强找来了。

唐浩泽笑着说:“你怎么有空过来?”唐浩强现在是经合社的技术总顾问,经合社的盘子很大,唐浩强也是很忙的。

“听说你又弄新技术。我来学习的!”唐浩强看着网笼,说。“我上午来过,听说你和卢老板回家了,就没去打扰你们。听说明天就有珍珠贝了。在池塘养殖珍珠贝,真的能行吗?”

“能行。只要饵料充足就可以。不过珍珠贝需要好几年才能收获。养殖周期比较长。”

现在经合社在海区上就有养殖珍珠,唐浩强对珍珠的生活习性很了解。他就是觉得在池塘里养殖难以保证饵料:“我看你那些池塘养了绿藻,不过那也未必够。”

“还有鱼的粪便,还有饲料的悬浮颗粒。”

唐浩泽也不吝啬,继续说:“虽然大部分的鱼粪和饲料殘饵都会沉底。但总有一部分会成为悬浮物。这些悬浮物也是破坏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养珍珠贝,是想利用它们清理一部分悬浮有机物。”

“对啊,我还真没想到这个!”唐浩强做了几年的技术,也不是傻瓜。他笑着说。“还有养泥曼鱼是想减少网笼清洗的工作吧。”

唐浩泽点头说:“是有这个想法。池塘里基本不会有藤虎那样的东西。但是藻类附着却是有可能的。泥曼鱼会帮忙吃掉那些藻类。不过现在只是想法,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他顿了一下,说:“你刚才问在池塘压养殖珍珠行不行?淡水珍珠很多就是在池塘里养殖的。想要在池塘养殖珍珠,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富有有机物的密度和水流。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池塘养殖珍珠贝比在海区养殖,反而更加省事。而且风险相对比较小。”

唐浩强点头说:“现在我头疼的就是台风。再过几个月,台风就要来了。台风一来,我们就要忙得要死。而且还不一定保证能扛得住。”

台风一到,海上吊养的贝类都要加大水深,养鱼的网箱都要找避风塘。如果台风大一点,吊养设施有可能会被打坏。养殖的动物很有可能会大量死亡。

而在池塘里,就算再大的风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浪。唯一需要担心的台风带来的暴雨对水质的影响。这个事情也容易处理。比如备一些海水精,或者是及时排水。

那么说来,在池塘养殖珍珠贝还真的可行。

唐浩强回想着唐浩泽这养殖场要养的几个品种。

鲍鱼和沙虫可以清理底质,珍珠贝和藻类可以维持水质。而泥曼可以帮助清理不需要的海藻。并且帮助清理网笼的附着物。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而且生态系统的每一环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唯一缺陷的,是池塘自身的生产力太小,这一点需要人为控制。不过这个环节的控制也需要小心。要不然任何一环被破坏了,池塘这样的小生态系统就很容易崩溃了。

唐浩强想到唐浩泽试验的这个系统中可能不太妥当的一个地方:“浩泽,我听说你这池塘里一亩放了两百斤左右的沙虫。那会不会太密了,我听说一般只放一百斤左右。”

“我知道。不过滩涂上的方面放养密度是根据沙虫摄食范围来判定的。沙虫的摄食范围,以沙虫眼为中心,一条商品规格的沙虫,大概需要在三平方分米的面积。按照这个计算,一平米大概是三十条左右的密度最适合。但是我这里是需要投放儿人工饵料的。沙虫需要的摄食面积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大。”

沙虫怎么吃东西的,唐浩泽在海滩上亲眼见过。

那次是他在实地考察文蛤养殖时无意中看到的。

沙虫的身体伸缩性很强。身体绝大部分依然埋在泥沙里。头部从沙虫眼伸出,然后弯曲这在沙虫眼周围吸食泥沙。沙虫伸出的头部延伸得几乎透明,可以清晰看到水流和泥沙进入沙虫体内。沙虫摄食的速度很快,几乎不用一秒钟就能吸出一个小坑。出来觅食一次,可能只需要十几秒钟。

唐浩泽那次甚至没能反应过来。他当是手里还拿着一个数码相机,是带着录像功能的。但当是他忘了录下了。要不然,那大概也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影像资料。

沙虫只吸食最表面的一点泥沙,吸食一次,就会留下一个小小的坑。当沙虫摄食结束后,就会留下一小片如同梅花的小坑。

而且这片小坑,通常会集中在沙虫眼的一侧,也就是说,也许沙虫摄食的范围占到三平方分米的面积,但沙虫一次摄食的面积,可能只是不到其中的五分之一。

如果沙虫能在摄食范围内有足够的食物,那它也就不一定需要自然环境下的那么多的地盘。

现在放两百斤一亩还只是实验。如果收成能比海滩上更好,以后的放养密度可能会更大。

唐浩强想了一阵,说:“我回去也弄几口塘试一下。”

“那只是试验而已,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唐浩泽说的是实话,之前没人那么做过。直到他回来之前,也没人做过。他敢那样做,是因为他不在乎那点损失。

唐浩强笑着说:“我觉得理论上是行得通的。行不行总要试过才知道。”他知道这样的养殖模式,关键在于对水的处理,还有就是对病害的防治。各种养殖生物的数量的平衡比例,也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这个平衡,水就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水出了问题,一旦要进行水消毒。

那意味着这个模式就是失败了!

唐浩强寻思了一下,也没说自己还要不要也试验,却问:“浩泽,是不是海参苗快培育出来了?我看着你这个养殖模式也适合养殖海参。”

唐浩泽也没有瞒他,点头说:“我看着,今年弄不出来,明年也就应该以。”

唐浩强笑着说:“那我得自己也来一次试验。虽然说可以经常来你这里看看,但总要自己也实践一次。不然看再多听再多也是白搭。”

唐浩泽知道他在经合社也有这个权利,损失二三十万虽然多却不也会让他被指责,也就不再劝他了。

唐浩强想了一下说:“现在养虾的压力也比较大,虽然一口成功的塘能赚到不少。但经合社的养殖基地,去年养虾的成功率大概只有72%。在逐年下降。我觉得不能所有池塘都养虾了。”

唐浩泽知道未来几年,对虾并不好养。不管是多大的公司,养虾都有些困难。几百亩的养殖场,能有一半成功就算不错了。不过那还是能赚钱的。

养虾主要成本都在虾苗。在早期是用不了多少下饲料,这方面的成本不会太大。

而大公司的虾苗都是自己出产多的。所以成本方面也不见得有多高。

现在经合社也算是一家大企业了,但它和普通的企业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股东都是农民,对现实的利益更敏感。

过去几年,经合社的收入一直在增加。村民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出现大幅度下滑,村里人大概也会对唐浩强三兄弟有怨言了。

虽然那些怨言伤不到他们分毫。但唐浩强并不希望活在别人的另眼相看目光里。而且他也希望经合社能越做越好。

唐浩泽想的却不是这个。他想了一阵说:“浩强,你们现在有钱了,就没想过投资工业?”

“这个我不懂啊。”

“你不懂,但明哥肯定懂。你们三兄弟合作,拉上村里的人投资,弄个工厂出来。一旦水产效益不好了,也有工厂补上。”唐浩泽想了想说。“现在白泥岭工业园就很不错。”他已经和罗雪芬谈好,要在那里弄一块地建玻璃厂。

“我回去坤哥还有明哥谈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