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之策,可让我大秦子民摆脱蛮夷之名,可让朝堂皆是有能之士,可让大秦万世永固,彩!彩啊!”
秦王深深地看了眼嬴政父子,“当初寡人立你为太子,乃是寡人此生做的最正确的事。”
太子楚拱手笑道,“此策乃是政儿所想,儿臣也不过是占了他的便宜。”
秦王颔首,“哈哈哈,有子如此,你也算对大秦有功,政儿,此事便交给你与你父亲了,修渠之事已走正轨,想来也无需你等再费心。”
“唉,可惜寡人身子有恙,否则寡人定要亲自建我大秦的稷下学宫。”
当王的,谁不想干些事,让后世之人评价。
名留青史这种事,读书人热衷,当王的也不例外。
嬴政却是不在乎这些,“祖父用不着沮丧,须知这些事,可都是您在位之时促成的,大秦的后人定会铭记您的丰功伟绩。”
秦王大悦,“哈哈哈,还是政儿所言深得寡人之心!”
跟老爷子唠了些别的之后,嬴政便和太子楚一起离开了。
秦王现在身体不太好,需要休息,聊天都格外费劲。
以至于这些日子,太子楚身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虽是太子,但处理的国事,一点不亚于君王。
……
翌日朝会,建学堂之事经群臣商议,最终确立了下来,学宫的名字就叫做大秦学宫。
倒不是因为群臣没有意见,而是当他们得知这个国策乃是嬴政提出来的时候,就算有意见,也不敢随意发表了。
宗室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几月前,宗室还胆敢与嬴政叫板,之后呢?
全部被抓入咸阳狱后,出来就老老实实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既没有与嬴政再发生争执,也没有说些找回场子的话。
感觉就像是认了一般。
这让秦庭的众臣们,可是好一阵唏嘘。
他们并未嘲笑宗室,反倒是以此为鉴,尽量少惹嬴政。
因为他背后站着的,可是大王。
建学堂一事畅通无阻,很快便进入实施阶段。
然而当此事布告天下,大秦所建之学堂,乃是为大秦平民孺子蒙学。
这下天下士族和门阀可就忍不了了。
咱们当年可是费劲了千辛万苦,才求学成功,凭什么这些平民孺子得到知识,却能这般轻而易举?
士族门阀几十百代人的努力,大秦竟然想用办学宫的方式,直接将其摧毁。
“诶,二三子,你们说公子政为何惹了宗室之后,竟然又开始招惹士族门阀啊?”
“谁知道呢,不过办学宫这事,我觉得还挺好的,我儿若是能去学宫,学个三年五载,到时候说不定也能成为国士,我这个当父亲的,也能跟着沾光!”
“面王献策何其艰难,岂是说能就能的!”
“此举甚妙!公子政所建之学宫,非稷下学宫,无需钱财,皆可入学,学成之后通过科考还能面王献策,此策有当年商君之风啊!”
“战场获得爵位,哪比得这种,坐在学宫里读读书,将来便可弄个一官半职,根本无需拼命,若学宫建成,我儿定要去学宫蒙学!”
“唉,此法为何不早日在秦国执行啊,昔年我为求学,跋山涉水,散尽家财,现如今,无需费力,学识唾手可得,时也命也啊!”
“……”
在民间,建学宫这件事,百姓们还是很认可的。
虽处在战乱时期,但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在这个时代,要么拼命,要么拼脑子。
以前他们只能拼命,现在有人给了他们条件拼脑子,他们又怎会拒绝。
读书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那可是极高的!
可大秦学宫最重要的老师,可不那么好找。
尽管秦国开出高价,但来秦的读书人,却是寥寥无几。
嬴政一开始也纳闷,为何大秦许以高位,这些读书人都不来,莫非个个不贪名,不好利?
后来他才明白,不是这些人不贪名好利,而是怕这天下的士族门阀对他们口诛笔伐。
想到这,嬴政这才真正意识到,办学宫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然而不知怎的,接连几天,大秦学宫没迎来几个先生。
倒是引来了一个谣言。
“秦国公子政,非秦国太子嬴子楚之子,乃秦国太子嬴子楚门客吕不韦之子,嬴政,不是秦国人,不是秦国王室血脉。”
此谣言一经传播,立刻席卷了整个大秦。
几乎只用了半天时间,便传到了嬴政耳中。
听到这个谣言,嬴政笑了。
前世他也看过始皇的谣言,老实说,这也是他怀疑司马迁乱编的原因之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以言明了嬴政乃是嬴子楚之子。
可到了《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又说嬴政是吕不韦之子。
不过这种谣言能在这个时候传播,嬴政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历史,这种谣言可是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才被编造出来的。
如今在这个时候出现,很显然,嬴政惹到了一个庞大的势力群体。
士族门阀!
得!阻挠我请先生也就罢了,竟然还造谣诋毁我的身份。
没死过是吧!?
元旦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1日到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