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远跟随丽娅向北堵截准葛尔大军,戴亮是技术官僚,追击的任务就交给了秦关。
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濯清给了秦关很大的自主权,不管怎么样都要先堵住敦多布,不能让他顺利向西逃窜。
毕竟对方有将近三万大军,秦关手下只有一万多人,濯清给秦关的指示就是能打就打,不能就拖,实在拖不住,就把敦多布向南边燕然山口策棱的埋伏圈里引。
具体战术执行就让秦关临机决策,这不得不说是濯清用人不疑。
秦关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濯清一直没把他当成“家将”,充分放权。
在几次大战中,秦关都表现突出,心理素质过硬,堪称北征军定海神针。
如今秦关早不是当年那个跟着濯清的王府侍卫长,而是榆林节度使,此次北征军的副帅。
秦关自然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不过他胸有成竹,这场仗他必须败,而且要败得“真”,这样才能请君入瓮。
秦关手下基本上都是神机营和辅兵营的士兵,刚经历过塔密尔城攻防战的洗礼,士气高涨。
一万多士兵在天刚亮时候已经整装出发,向南方疾驰堵截。
由于需要快速前插,火炮和辎重都留在了后续出发的重骑兵营里。
准葛尔大军虽然是轻骑兵,但是他们还是有骆驼牛羊,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
到中午时分,秦关已经挡住了刚刚渡过鄂尔浑河上游的准葛尔大军。
秦关根据对方的人马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就是敦多布的主力,而不是疑兵之计。
秦关手下有一半是火枪兵,一半是长枪兵和刀盾兵。直接硬拼,估计坚持不了多久,到时候濯清的重骑兵弄不好也搭进去。
秦关想诈败,那就要打消对方的顾虑,所以他对秦钟说道:“秦将军,一会咱们先与他们拼死一战,尽量多杀伤准军士兵。
然后,再假装支持不住,四散奔逃,到那个时候秦将军就带领两三千人向北逃,把一部分敌人吸引向北,让他们尝尝王爷的重骑兵的滋味。
我则带领剩下的士兵向燕然山山口撤离,把准军主力引进策棱王爷的包围圈中。”
秦钟点头:“秦副帅妙计,这样敌军既要分兵,又会确信咱们是真败,到时候咱们再反戈一击,打他个落花流水!”
秦关和秦钟哈哈大笑,士兵们不知道主将在说什么,但是看主将们如此轻松,顿时信心满满!
这时候斥候营的主将王栋,已经把濯清的书信送到了策棱的手中。
濯清昨天夜里只是在信里提到了准葛尔大军的动向,具体的战术布置还需要策棱自己拿主意。
策棱对策零和敦多布兄弟恨之入骨,最近几十年,准葛尔一发展壮大,就会来骚扰攻打喀尔喀蒙古部落,赛音诺颜部因为处在蒙古高原最西边,每次都是首当其冲。
原来几十年前,还有锡伯部落作缓冲,后来锡伯部落实在忍受不了,向东迁徙到辉腾锡勒草原了,赛音诺颜部连最后的屏障都没有了。
这一次,塔密尔和额尔德尼昭附近的小部落,都被准葛尔大军洗劫一空,那些小部落,平时都是依附着策棱生活,每年上供的牛羊马驼不少,这下全被抢走了。
策棱虽然恼羞成怒,但是他毕竟是老将,而且在都中生活多年,眼光见识远高于一些土生土长的蒙古将领。
这一次的战略布置都是濯清安排的,他作为喀尔喀蒙古部落首领,却依计行事,足见这个老王爷很开明。
得到了准葛尔大军即将强渡鄂尔浑河,策棱手下将领都按捺不住了,深怕敦多布就此逃脱。
策棱一伸手:“诸位不要慌,既然北静王爷已经掌握了敌军动向,证明一切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
我相信北静王爷有这个能力把敦多布引到咱们的埋伏圈里来,大家回去做好作战准备,随时听我的命令!”
策棱在赛音诺颜部那是一言九鼎,部下都领命下去了。
策棱对王栋说道:“王将军,你先去休息,我就等敦多布自投罗网了!”
王栋对策棱也是非常佩服,在情报真真假假,形势异常紧张的时候,这位老王爷临危不乱,真是大将风范。
作为斥候营的主将,他已经尽力了,基本上把人马全派出去了,无奈草原太广袤了。
敦多布没想到北征军来的这么快,他刚指挥人马渡过了鄂尔浑河,秦关就拦住了他的去路。
他本来想,如果濯清不来拦截,他就直接杀向塔密尔,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免得大军来喀尔喀蒙古转了一圈,空手而归。
既然濯清来拦截,那就先打败北征军,那就海阔天空了,想怎么样走就怎么样走!
双方在鄂尔浑河谷的空地上摆开了阵势,由于在塔密尔损失了大部分火炮和火枪,加上为了轻装撤离,准军的火炮基本上都放弃了。
但是蒙古骑兵最主要靠的还是骑射,所以敦多布一点也不憷。
秦关让士兵都下马,摆出了大三才阵,火枪都集中站在刀盾兵后面,最前面则把战车前后相连围成矮墙一般,以阻挡骑兵的冲击。
准军先是小规模的试探进攻,他们用的就是铁链球和弓箭,然后利用惯性原理,向北征军抛射。
北征军则用火枪还击,双方各有伤亡,但是北征军大部分躲在战车后面,伤亡更小。
达锡达尔一心想要复仇,向敦多布请命,让他带一万骑兵,去冲垮对方的防线。
敦多布也怕拖的时间越长,濯清的后续部队会赶来,到时候胜负就难料了,就同意了达锡达尔的请求。
达锡达尔的骑兵如潮水一般涌向秦关的防线,北征军用三段射还击,连绵不断的枪声,打的达锡达尔的先锋几乎全部落马。
硝烟弥漫在河谷的上空,数千具尸体和马匹倒在血泊之中,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准葛尔大军才冲破了战车组成的简易围墙。
秦关对手下几个将领使了使眼色,几人心领神会,赶紧组织士兵“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