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任命群臣!(1 / 1)勾陈勾勾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彪瞪大了双眼,惊讶道:“你我二人同入尚书台,参政议事?”

蔡邕点了点头,“正是。”

杨彪踟蹰道:“这……”

蔡邕低叹一声,“若是之前,我二人就算同入尚书台参政议事,最多也就是幕僚角色。”

“但今日董相国所言六部官制若是施行,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杨彪点了点头。

如果只是单纯进入尚书台参政议事,那也就相当于一个幕僚,说难听点刀笔小吏而已。

但若是六部官制施行,二人若是在领一部堂官,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了实权职位,在参政议事时自然就有了话语权。

这时,杨彪已经融入了“天子垂拱,士大夫共天下”的角色中。

至于皇帝。

没有皇帝也能把天下治理好,还要皇帝做什么。

况且既然皇帝还在,由士大夫将天下治理好,群臣自然不会亏待皇帝,也算是对得起汉室了。

杨彪想明白了一切,心思自然就活跃了许多,询问道:“若是司徒领一部堂官,司徒觉得自己会领何职?”

蔡邕见杨彪提问,心中不得不佩服,果然不亏是家学渊源,四世三公的世家出身。

当初自己听到董相国说出这话时,可是纠结了很久。

毕竟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有皇帝的存在。

再看看人家杨彪,这么快就融入了角色。

蔡邕摇了摇头,回道:“这个邕就不知了,具体要看相国如何安排了。”

杨彪本准备试探蔡邕一番,看看能否从蔡邕口中弄些消息,毕竟蔡邕和董卓目前无论是私交还是公谊都是最好的。

看这个样子,蔡邕也只是知道一部分而已,两人又闲聊片刻。

蔡邕向杨彪辞行道:“既然话已传到,那邕告辞了。”

杨彪点了点头,他还要消化一下今日的消息,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朝堂上的动向。

他也不在多留蔡邕,应道:“那杨某送送司徒。”

数日后长安城内外皆开始流出董相国要改革官制的事情,显然是董浊先命人先放出了风声。

众官员对此事深信不疑,原因是就连在外负责屯田的黄琬都被召了回来。

杨府

士孙瑞脸色阴沉的看着上首的杨彪。

“文先可知董卓要改革官制此事?!”

杨彪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只是应道:“如今市井是如此传闻,但具体如何彪也不知。”

杨彪当然不会说实话,虽然他敬佩士孙瑞的人品和才华,但官场中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他心中还是有数的。

士孙瑞见杨彪如此说法,脸色更加复杂起来,扬声道:“文先,我等同为汉臣,如今董卓这等做派,与王莽何异?!”

杨彪见士孙瑞这等做派,连声道:“君容慎言,慎言。”

“唉。”士孙瑞一声长叹。

杨彪又劝慰道:“如今世事艰难,君容何必做无用之叹,市井既有传言,事出必有因,我等只需等待便可。”

“若董卓真是王莽之流,必定千夫所指,无病而终。”

“我等且先看看吧。”

士孙瑞只得应道:“也只能如此了。”

次日

未央宫

群臣议事,董卓依然率班在前,一番礼仪之后,他便开始说起官职改制之事。

当董卓将六部官制解说完毕,殿内群臣眼中均露出不一样的色彩。

三公九卿完全成为虚职,转而由六部尚书代替。

这么大的变动,也就董卓敢这么玩吧。

不过众朝臣对董卓所言六部官制也不陌生,只不过是将之前的六曹尚书改变了。

而且权利变得更大了。

这时只听董卓扬声道:

“臣表司空,黄琬为工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臣表太尉,杨彪为礼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臣表司徒,蔡邕为吏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这三人会成为一部长官在众人意料之内,只不过具体的官职只能猜到个七七八八,不能确定。

就在这时,只听董浊又扬声道:

“臣表御史中丞,皇甫嵩为兵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臣表尚书仆射,士孙瑞为刑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臣表车骑将军,朱儁为户部尚书,入尚书台,录尚书事。”

当董浊后三个人名说出口时,群臣大哗。

特别是皇甫嵩与士孙瑞二人,就算以二人的城府,脸上也露出了不自然。

皇甫嵩与董卓修好还说的过去,以皇甫嵩的功绩领一兵部也没有什么问题。

士孙瑞能被皇甫嵩、杨彪推崇能力肯定也没有问题。

但是只有士孙瑞知道,他可是之前参与过王允刺杀董卓一事中的。

这董卓到底是个什么套路?!

更离谱的是朱儁!

车骑将军朱儁如今正屯兵于中牟,之前还领军和董卓的军队厮杀了一番,这就任命为户部尚书了?

这完全不合理啊。

然而小皇帝自然全部都应承了下来。

待朝会过后,士孙瑞怀着自己的心思回到了自己府中。

而董浊此时心中也是满是欢喜,这种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感觉真是极好。

相国府内,李儒疑惑道:“相国,这六部尚书任命其余五人都好说,如今都在朝中。”

“那朱儁可是领军在外,这……”

董卓轻笑道:“领军在外,将其召入朝中便是。”

李儒试探道:“主公之前曾任命过朱儁,但其辞而不受,这次恐怕……”

董卓摆了摆手笑道:“文优,朱儁、皇甫嵩、士孙瑞何人也?”

李儒懵了,这个情形好像在哪见过啊?

一时间李儒竟不知该怎么回答。

董卓也没有让他回答的意思,只听他接着说道:“这三人皆是汉室忠臣也。”

李儒闻言,偷偷瞟了董浊一眼,立马又收回了眼神。

主公这意思怎么像是在说自己不是忠臣一样?!

不过他也就只是在心中腹诽而已。

“董某如今任命他们为尚书,让他们为汉室出力,他们焉有不从之理?”

李儒点了点,应道:“主公所言正是。”

“只是那朱儁……”

董卓轻笑一声,“之前是董某招朱儁为副手,他不应也是应有之理。”

“如今可不同。”

董卓看了李儒一眼,戏谑道:“届时天子下诏,文优,你说朱儁会不会回朝?”

李儒皱了皱眉头,回道:“儒不敢确定。”

董卓笑道:“文优毋庸担心,董某料定朱儁必然回朝!”

说道这里,董卓心中不由感叹道,李儒虽说颇有谋略,但对人心的把握还是不如贾诩。

要知道前世中,便是贾诩给李傕、郭汜出谋划策,用天子诏书将朱儁召入了朝中。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