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散茶(1 / 1)安化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早起来,吃罢早饭,王宵猎在后衙转了几圈。清晨的空气清新,带着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看看天色还早,王宵猎出了衙门,到了旁边练新兵的地方。新兵训练,与老兵不同,一天到晚都在训练。而且不只是练身体,更加注重纪律与器械。

走了几步,就见到营房门口,迟玉平站在那里,双眼流泪。

王宵猎叫了当值的教官曹营来。问道:“那个迟玉平,因何不去训练?”

曹营叉手:“回知州,他的身子过于痴肥,跑上三步便就累得再迈不开腿,只是耽误别人。没有办法,只能让他在那里站着。每日少吃些饭,等到瘦下来,再一起训练。”

王宵猎摇了摇头:“教头,要想瘦下来,你知道该怎么做?”

曹营道:“身体肥胖,自然是吃得太多了。只要少吃,过些日子总能瘦下来。”

王宵猎笑道:“想瘦下来,只是少吃可不行。吃得太少,小心生病。要想瘦下来,记住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这是说的平常人家,注意少吃,不可过饱。更加重要的,是迈开腿。每日里吃完了饭就躺着不动,当然越来越肥。我看这个迟玉平,应该就是平时不怎么动的。我们军中,每天训练,比不得平常人家。不必管住嘴,他与正常士卒一样,每顿都要吃饱。吃饱之后,不能让他那样站着,而要训练。因为肥胖跟不上别人,没有关系,就让他慢一些。但是一定不能让他停下来!”

曹营有些为难:“知州,若是如此,岂不耽误别人?我手下一百余士卒,只看他一人怎么行?”

王宵猎道:“一起参军的人,应该相知相爱。你在手下选一个训练特别好的,代替你陪在迟玉平的身边。一是看住了他,不许他偷懒耍滑。二是言传身教,做他榜样。”

曹营有些不愿意。这样做,耽误自己,也耽误别人。不过看王宵猎的样子,只能答应。

王宵猎道:“招这些新兵入军不是容易事。不能把他们练出来,就是我们失职!你记住,新兵营里教头责任重大。有一个兵不合格,教头就要仔细反省,可不能够置之不问!”

见王宵猎态度严肃,曹营急忙叉手称是。

让曹营离去,王宵猎又看了一会。最后把邵凌找来。

到了王宵猎面前,邵凌行礼。

王宵猎道:“统制,新野这里是新军营,应该有新制度,不能与以前一样。我在这里看了,现在教头的数量太少。一个教头管一百余人,如何看得过来?你从原来军中选些特别好的老兵,临时到这里来做教头。或以三月为期,或以半年为期,到时再换其他的人过来。要尽量保证,一个教头带新兵不超过二十人。对了,最好是正副两个教头配对施教,不要一人。”

邵凌听了发怔:“为何?知州,原来的军中也要训练,并不是无事。先老兵来这里,岂不是耽误了原来军中训练?这些新兵,无非是练他们力气,知道纪律,熟悉阵形,并不复杂。”

王宵猎摇了摇头:“新兵初进军营,练得好了,后边就容易成为精兵。若是练不好,纵然把他们分到军中,后边也很难再变好了。不可忽礼新兵营!首先一点,新兵营里要让新兵能够吃苦耐劳。其次再是教他们守纪律。第三者熟悉器械阵形。”

邵凌平时并没有考虑过怎么练新兵。以前军中,并没有新兵的集中训练。新人入军,便就分到了各处营中。跟着别人,很快就学会了。王宵猎在这里搞什么新兵营,本就不被军中理解。

新兵营可是后世的重要军事制度。经过统一训练,让新兵尽快学会军事技能,熟悉军中纪律,了解军中制度。补充进军队后,与军中老兵一起,让军队的战力不会下降。面临重大战争时,后方有新兵营训练,可以保证军队源源不断。

这是什么时候?面临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好不容易有个喘息的机会,王宵猎怎么会放过?有了完善的新兵营,就可以练出大量军队。手中有了军队,就有了本钱。

到底该怎么练新兵,其实王宵猎也不能说得十分清楚。不过经过一年时间,不是去年时候了。现在军中对于禁军的训练和制度已经熟悉,只要用心,改造来用就行。

再三嘱咐,让邵凌不可掉以轻心。看看天色,王宵猎道:“我要去信阳军几天。等到回来,还要到襄阳府去。这些日子你多用心,让招进来的新兵,尽快适应军中生活。”

邵凌叉手称是。只是心中还是疑惑,到底该怎么练。

回到衙门,换了便服,王宵猎带了一百卫士,出了新野城。越过泌水,经湖阳、桐柏,五天之后到了信阳军。张均得了消息,早早迎出城来。

看城中整齐,只是有些冷清。王宵猎道:“我们占的几州,倒是数你这里安静。”

张均道:“信阳军小地方,不在商道上,商贾也少,自然冷清。不过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周围许多景色。住在这里,倒是不错。”

此时的信阳军只辖信阳和罗山两县,不像后来辖县众多,确实是个小地方。而且与邓州、唐州等地方不一样,属于京西北路。相对来说,确实偏远。

宋朝的淮南茶场,是设在光州、固始和商城,并不在信阳军境内。所以在后世,信阳毛尖是天下第一等茶,主产地也是在信阳和罗山,此时却名声不显。

到了后衙,一株大桂树旁建了个凉亭,周围开满各种各样的花。张均在这里摆了个桌,为王宵猎接风。这里环境清幽,周围都是花香,倒是个好地方。

进去洗漱罢了,换了便服,张均陪着王宵猎到了凉亭里。

两人落座。王宵猎道:“信阳军地方虽小,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而且这里产茶,在我们现占的地方里,实在弥足珍贵。要做事情,就要有钱,我们现在缺钱哪。剿灭杨进和王俊,得了些钱财,这几个月花得差不多了。若是不能尽快赚出钱来,后边可就麻烦了。有了茶场,就能换来大钱!”

张均道:“知州,这些日子我也问了。信阳军虽然属于淮南茶场,产的茶却不多。现在收茶的茶场都在光州,以前卖茶不方便,种的人少。而且种茶的人,多不制团茶,而制散茶。”

“散茶?”听了这话,王宵猎眼睛一亮。“散茶有什么不好?自然别有风味!”

张均道:“现在团茶最值钱。只有喝不起团茶的乡下人家,才喝散茶。而且团茶好运,散茶运起来可不容易,且又容易朽坏。”

王宵猎听了连连摇头:“不能如此说。散茶有散茶的好。明日你带我到茶区去看一看。散茶自有散茶的制法,一样能做出上等好茶。”

张均哪里肯信?只当王宵猎想钱想得头昏,没有再说。

宋朝的茶大多是团茶,用蒸青制法,压成团。喝的时候碾碎,与姜、桂皮等同煮,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汤药。其余风,应该是日本的抹茶。除了团茶之外,一些低端的茶叶不压成团,称为散茶。历史上是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命贡茶用散茶,不用团茶,团茶很快消亡。由此也发展出了后世形形色色的茶。

前世的记忆里,王宵猎记得的茶,无非是绿茶、乌龙、红茶、普洱,还有一些小类。大致分为发酵茶和不发酵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绿茶了。

以中国人的口味之刁,好喝的茶当然是后世的制法。朱元璋时贡茶废团茶,当然也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随着时间,茶的制法发展出了新工艺,有了基础。

日本人的性格独特,他们保留抹茶,并发展出一整套规矩,不能从口味分析。大多数时候,日本人传统文化,与口味的关系并不大,自有他们的逻辑。

王宵猎到信阳军,就是要制出后世的茶。虽然对制茶不熟悉,但总看过几次纪录片,大致的步骤还是记得的。有了这些后世的步骤,自有能工巧匠制出好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