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第一题的时候跟我说。”
“好的。”
白若这才开始认真看卷子上面的题。第一道题是一个“字音”题,每个选项有四个词组标上了拼音,要判断出全对的那一组。然而,看过一遍所有的字音之后,白若都觉得没毛病。根据“不会就选B”的原则,白若选出了第一道题,跟傅司说:“选B。”
此时的傅司已经都快做完了古诗赏析了,凑到白若的身边,看她卷子上没有任何勾勾画画的痕迹,猜到白若可能是胡乱猜的,问道:“为什么选B。”
看到傅司凑过来的白若连忙拉开了一点距离道:“选B就选B,哪有什么为什么。”
果然,傅司勾唇一笑,指着B选项的第一个词组——洁癖(pì),问道:“这个对了吗?”
白若又在心里默念了一边洁癖(pì),确定没毛病,于是点点头道:“对了。”
傅司指正道:“错了,念洁癖(pǐ)。”
“哈?”白若觉得这个字音非常陌生,反问道:“确定吗?”
“语文的字音字形常考的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容易念错的字。”
白若又问道:“这是个多音字吧?”在白若的心里,癖这个字一定有“pì”这个读音。
傅司摇摇头。
白若觉得“癖”这个字居然不念“pì”,有点颠覆自己的认知,一脸疑惑地拿起手机查起来。查到了“癖”这个字真的只有一个读音只念“pǐ”的时候,白若有点震惊道:“这居然是真的。”
傅司又指向A选项的第一个词组,道:“量(liàng)体裁衣,对了吗?”
白若在心里默念了一遍量(liàng)体裁衣,觉得有点别扭,于是道:“错了。”
“错了?那你觉得念什么?”
白若听傅司反问的语气隐约猜到自己的判断可能错了,于是没有底气地反问道:“量(liáng)体裁衣?”
“白若同学,你又掉进了出题老师的陷阱里了,”傅司继续耐心地解释道,“量是一个多音字,一个读liáng,另外一个读liáng。读liáng的时候,能用‘器具’比如尺子这样的东西,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的时候,就读liáng,不能用器具确定东西性质的时候,就读……”
“liàng!”
“聪明。”
傅司刚才故意拖长音没有说出答案,就是让白若亲口说出来,自己就可以夸她提高她的自信心。这其实是低年级老师常用的伎俩,没想到用在白若的身上也是有效果的。
傅司继续解释道:“知道了什么时候读什么音了,这时候我们就要确定词语的意思。量体裁衣的基本解释是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在这里能用尺子等器具来衡量吗?”
“不能。”
“所以读……”
“liàng。”
“非常聪明!”
傅司又故技重施。
随后傅司又给白若拓展辨析了其他有关“量”的词语的读音,又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白若说出正确答案提高她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