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镇。
馆驿。
话说二娃和曾晓桐在双水镇衙门的馆驿里帮厨。
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这对新人的婚宴来。
首先,姑娘们要一道儿列出这对新人的婚宴菜品。
至于婚宴需要哪些菜品,曾燕儿最有发言权。
曾燕儿将见过婚宴的冷菜、炒菜、蒸菜、汤菜如数家珍地报了一遍,让姐妹们一起挑菜品。姐妹们认为哪些菜品好,曾燕儿便记下来,渐渐形成这对新人的婚宴。
趁着两位新人在场,经过姑娘们反复讨论,这对新人的婚宴菜品很快就定了下来。
然后,姑娘们一道儿讨论这对新人的婚宴流程。
当然,婚宴流程得按照老曾家的习俗来,预计两天的喜庆日子。
第一天中午是正宴,晚上是陪宴。第二天中午是答谢宴。答谢宴结束后,婚宴便落下帷幕了。
最后,姑娘们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新郎、新娘的穿着打扮。
对于穿着打扮,嫣红倒是十分在行。
无论何种类型的衣衫,只要穿在嫣红身上,就能透出一股子成熟女人味来。
于是,大伙儿推荐,加上嫣红自荐,新郎、新娘的穿着打扮就拜托给嫣红来拾掇。
当然,嫣红自然也是深谙此道呢!
嫣红大概是在栖凤楼待久了,由于她经常能看到栖凤楼反复上演新郎、新娘的戏份,因此她当然清楚应该如何打扮新郎、新娘啦!
只不过,乡下人不搞那些“恶作剧”,只要新郎、新娘打扮得体就成。
故而,新郎、新娘的穿着打扮倒也难不住栖凤楼的这位头牌姑娘。
由于新郎、新娘没有“媒婆”,还得找年长一些的女子来扮演“媒婆”的角色,因此嫣红又当仁不让地承担了“媒婆”这一角色。
其实,嫣红就是想要多揽一些事儿,她觉得自己将来恐怕诸多事务都要有求于曾家姐妹呢!
在这群姑娘里面,嫣红年岁的确要大一些,她可以算是姑娘们当中的“大姐大”啦!
与嫣红深谙世故、善于揽事儿不同,曾家姐妹的确才是正儿八经的乡下妹子。
然而,嫣红“从良”之后,却没有“看轻”曾家姐妹,谁叫她们以往都是身子遭过罪的女娃呢!
从这一点来讲,姐妹们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啊!
姐妹们互相“心疼”着,互相“在乎”着,互相“关怀”着,互相“照顾”着……
曾家姐妹的事,嫣红亦看着是自己的事曾家姐妹的弟弟和弟妹,嫣红亦当成是自家弟弟和弟妹。
只是“吃瓜群众们”应能明白,姑娘们在讨论二娃和曾晓桐的婚宴时,显然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嫣红眼前可是一名犯人,她到时候能不能当上“媒婆”啊?
至于嫣红将来是否能参加二娃和曾晓桐的婚宴,咱们暂且不表。
咱们回过头来,重点关注一下“采花大盗”西门尚被王权“料理”一案的审理结果。
“吃瓜群众们”应该记得,马大人派衙役们去孙家庄核实情况了。
衙役们根据王权和黑衣侍卫的回忆和描述,顺利寻到了那农家小院儿。
在那农家小院儿的“化粪池”中,衙役们果然捞到了数十块人肉,或许现在是大冷天的原因,人肉块子才能保持原样不腐烂。
衙役们一边拼接采花大盗西门尚的尸身,一边和农家汉子、农妇询问相关情况,与王权描述的情况倒是十分吻合。
农妇那晚瞧见过西门尚,她神色悲伤地描述了西门尚的长相。
衙役拿出通缉令,农妇立即指认出通缉犯西门尚的画像,正是曾经侮辱过她的那个老头。
至于“采花大盗”的头颅,王权当时就是顺手朝悬崖下一扔,西门尚的“狗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因而,衙役们最后只拼接出采花大盗西门尚的尸身,当是不愿意再花功夫去悬崖下面寻找西门尚的“狗头”了。
稍后,衙役们便将拼接后西门尚的尸身运回了双水镇衙门。
马大人听完衙役们汇报完情况之后,又让仵作仔细检验了一遍西门尚的尸身。
仵作说西门尚的致命伤的确是胸前所中那一剑,而且仵作将其年龄和死亡的大致时辰都推算了出来,其描述与王权和黑衣侍卫所说几乎一致。
依据通缉令,马大人让师爷起草了通告文书,将通缉犯“采花大盗”西门尚在孙家庄作案,被当地豪杰王权杀死的过程如实报告了县丞胡大人。
县丞胡大人觉得,这种猎杀全国重要通缉犯西门尚的义举一定要好好褒奖。
于是,县丞胡大人派官差到双水镇衙门来,一再核实情况,并又一次“约谈”了王权本人。
王权无法回避,只得再次将自己当晚的“英雄事迹”如实讲述给了官差听。
当然,王权觉得,就是看在赏金的份上,他也得配合官差的“约谈”哪!
更何况,王权要想办法为自家二叔减刑呢!
王权心想,如果自己成了“英雄人物”,那自家二叔继续坐牢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这还真说不准,官府会不会因为王权的义举,从而将王二耙子的处罚给抹掉呢?
于是,王权再三和马大人表示,自己当时是真不认得西门尚,完全就是撞见了那个老头干坏事,他属于“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黑衣侍卫亮明身份,为王权极力作证,官差理所当然地相信了王权的讲述!
官差听完王权的讲述之后,又从马大人那里取走了西门尚的那枚金印,表示一定会尽快落实赏金的事情。
县丞胡大人终于从官差那儿得到了确切的信息,他觉得大宋朝的重要通缉犯西门尚在本县毙命,这便是本县的重要“政绩”!
县丞胡大人决定,立即写通告文书,将这件重要“政绩”上报给知府胡大人。
更为关键的是,杀掉西门尚的“英雄人物”名叫王权,还是本县豪绅玉器王家的长公子呢!
县丞胡大人分析,玉器王家生意做得够大,恐怕王权还真不怎么稀罕赏金!
因而,在县丞胡大人看来,王权的行为便是实实在在的义举,地地道道在为民除害。不但应该给王权赏金奖励,而且应该向知府层面申请,给予王权一定的精神嘉奖。
“吃瓜群众们”可能知道,县丞胡大人和知府胡大人可是一奶同胞,属于正儿八经的亲兄弟呢!
王权年少,他毕竟不熟悉本地官场之事,哪里知道本地知府和县丞竟然还是“一窝”呢!
知府胡大人听闻之后,当然更加重视这一案件,他亦指派师爷张文远和官差一道儿来双水镇寻王权。
于是,王权和黑衣侍卫不得不积极配合知府胡大人派来执行公务的人员。
当然,张文远和官差先将一千两黄金的赏金给了王权,这当是王权应该得到的奖励。
此外,张文远和官差一道儿来,他俩可是另有任务呢!
大宋朝全国通缉犯“采花大盗”西门尚“凋谢”在天山,知府层面不但得出通告文书,恐怕还得上报朝廷有关部门吧!
知府胡大人要求张文远来见王权,便是为了收集一下写作素材,他必须将上报“政绩”的功课做得再足一点儿。
王权心里高兴,他和黑衣侍卫极为配合张文远和官差的问询,又将那晚发生事情的经过仔仔细细地讲述了一遍。
当然,由于多次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王权的表达越来越流利,简直比得上一次次的“英雄报告会”啦!
嘿嘿嘿!“吃瓜群众们”应该清楚张文远的身份吧!他对于王权杀“采花大盗”的经过自然是记录得清清楚楚啦!
“吃瓜群众们”甚至可以预见,玉器王家长公子王权为民除害的英雄事迹必将传遍天山南北……这或许就是官府给予王权的精神嘉奖吧!
与县丞胡大人、知府胡大人最近沾沾自喜不同,他俩的亲外甥,也就是那位住在青庄的胡大官人,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吃瓜群众们”应该知晓,胡大官人的亲弟弟胡三在双水镇当捕头。
胡三奉马大人之命,带着两个衙役要去青庄,他们当是一定要将胡大官人和魏管事“拿下”呢!
胡三亦是比较头疼,马大人限他第二日便要将自家兄长和魏管事押到双水镇过堂、定罪、受罚。
身为官宦人家子弟,胡三可谓精通官场作风,他得令之后并没有立即动身去青庄,而是在当晚便拎着礼品寻到了师爷的家里。
师爷明白胡三的来意,自然是想要师爷在马大人面前替他尽量“争取”一些缓冲时间。
师爷觉得,胡大官人和魏管事所犯的并不是杀头之罪,当是应该给同僚胡三一个顺水人情,便乐颠颠地答应了。
于是,在师爷的“争取”下,马大人的确也在时间上宽限了胡三,只是提出了一个模糊时间数日之内,要求胡三带自家兄长和魏管事过堂问罪。
嘿嘿嘿!原来马大人亦是深谙官场作风之人,胡家后台十分硬朗,就是马大人将来的升迁恐怕也得胡家后台说了算呢!
当然,马大人在曾家姐妹和上差大人们面前,还真是表演得“刚直不阿”呢!
不过,马大人如此“放水”,胡三当然十分领情和知足。
胡三明白,他回去之后,还得花时间好好劝说一下自家兄长,今后可不能再行犯法之事啦!
两个衙役跟随胡捕头来到胡大官人家,也十分有眼力见儿,根本不提“拿人”去衙门的话,只管接受胡大官人安排的好吃好喝。
这样的话,胡三办差就“方便”多了,他将两个衙役安顿在“享来”客栈里,便去寻自家兄长了。
胡大官人见了弟弟胡三,弄清了其来意,便让下人去寻来魏管事,大家一道儿商量对策。
自从出了魏管事参与贩卖人口的案子,胡大官人便让魏管事不再管理“享来”客栈的事务了。
魏管事从此便在胡大官人的院子里开启了“养老”模式。
魏管事虽然心情愉悦,但是没法摆脱吃官司的阴影,他知道衙门的人迟早会找上门来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更没想到衙门派来逮捕自己的竟然是他看着长大的胡三。
“魏伯伯,这衙门过堂恐怕是躲不过去的!我和大哥刚才商量了捐钱抵罪,您老不必担心银钱的事情,只是得有劳您老随小侄走一趟啦!”胡三一本正经地说道。
“好吧!老奴在胡家受到了多年优待,现在不管死活就剩下这把老骨头了,老奴愿意服从大官人吩咐……”魏管事倒也明理,他唯唯诺诺地应承道。
“大哥,你看什么时候和魏伯伯动身去双水镇衙门呢?”胡三征询道。
“你和两位衙役今日先在客栈住下,待我和你嫂子商量一下,再回你话吧!”胡大官人回应道。
“好啊!大哥,问候嫂子安好!请转告嫂子,独臂监禁三年、劳役三年,当然亦可捐钱抵罪!请大哥和嫂子再斟酌一番吧!”胡三将关键信息如实告诉了胡大官人。
“嗯!知道啦!”胡大官人若有所思地回应道。
胡三交代完差事后便走了。
魏管事一切都听胡大官人的,他也走了。
胡大官人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他知道自己必须面对眼前的这道坎儿。
当初,胡大官人和青峰寨土匪们做生意时,心中当是怀有侥幸的,他觉得官府可能不会管买卖姑娘这种“闲事”!
“吃瓜群众们”应该明白,如果长头发和独眼龙没有留宿青庄,胡大官人恐怕真将客栈开成了妓院呢!
“本尊”觉得,此刻的胡大官人应该要警醒了,他原先的所作所为都是违法的,那是必须要被判罪行、被处罚的。
“吃瓜群众们”应该明白,“歪门邪道”是没有出路的,胡大官人必须迈过眼前的这道坎儿,去寻找做正当生意的路子!只有正当生意的路子对了,胡大官人才能无愧于自己和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