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选址(1 / 1)阑珊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宣威沈毅还算熟系,上一世好歹待了五六年。

自从有了想法,沈毅也曾多方掂量,看到底选址何处?一则时间久远,记不清;二则沈毅本就半吊子水平,有些地方自不甚了解。

选址也就参考性不大,不过却将附件几座高校囊括其中。

二人先来至宣大门口。

上一世沈毅在这求学四年,并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周妍。

还算熟悉。

更不用说,最近宣大门口的市场正在整改,多数商家还在观望,此时进入,不但优惠颇多,就连选择余地也颇多。

偌大的市场虽初见雏形,却也略显冷清,唯有施工队在里面忙忙碌碌。

沈毅、吴尧文先在里面溜达了一圈,止不住点头。

“恩,很不错,一出校门就能看见。不过为何这般冷清。”吴尧文忍不住问。

虽说学生现已放假,但这齐溜溜的关门,着实有些难理解。

沈毅一阵苦涩。

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

市场本是一块空地,近几年改造过的人不下十位,但一一铩羽而归。

当惯了散兵的商家,岂愿成为正规军备受约束,不时还要交一笔不菲的管理费。

于是双方也就坚持,市场完善,商家却依旧在市场之外游走。

不过好景不长。

为彰显城市精神面貌,执法部门联合城管对小商贩进行正规化管理。

不知这任老板在哪得来消息,先不动声色整改市场,不慌不急,静静等待着商家上门。

他知道,随着新学期的开启,上面必有所动作。到时,不需要他一一上门,求爷爷告奶奶诉说,各路商家也会找上门求他。

走马看花看了一圈,吴尧文在进后的第三家店铺前停了下来。

“这不错。”

沈毅瞅了瞅,是不错,面朝市场,靠近入口,不管是进是出都能在第一时间看见店铺。

不过是不是太靠后了。

随即沈毅迈步来到第一间前。

与入口合二为一,整个市场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吴尧文却忍不住摇头,似乎是为了打消沈毅的顾虑,指着店铺解释道:“看起来这家地理环境最好,实则不然。这间太靠近入口,进来时人群堆积如山,待那时,前面的人为了避免麻烦和拥挤,必会匆匆入内,不会在店前驻留。”

沈毅一想,还真是这样。

比如他去买东西的时候,若后面有很多人推推搡搡,他会先进去,然后再伺机而动,甚至就连身侧的商店是卖啥的也不会注意。

“但这家就不一样,虽然依旧靠近入口,但已差不多到了市场的中央,一般情况,顾客都会在这驻足须臾,来看他需要买的东西,而我们的店此时就会出现在他们的眼中。”

沈毅忍不住点头,显然极为赞同吴尧文的观点。

他越看越喜欢,更甚至走进去参模了须臾,空间少说要二十平米,前面还有一五六平米的檐子,就算下雨也不会淋到店内,着实不错。

“请问二位是?”

也在此时,一位中年小哥从远处走来。

短发干练,皮肤黝黑,脚踩皮鞋,浅蓝色西裤,天蓝色T恤,看起来还真像位成功人士。不过额头灰土,一双手更似在机油里拿出来,锃光瓦亮。

他一边说,一边在盆子里清洗。

洗衣粉、洗洁精,甚至就连洗手液也用了不少,但那锃光的双手,依旧油光闪闪。

不得已他只能作罢,苦涩一笑,用一块抹布擦了擦手,然后才说:“哎,刚开始所以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让你们见笑了。”

吴尧文看了一眼,极为含蓄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面前的铺面问:“你是这儿的老板,这铺面是卖还是租。”

中年男子笑了笑,“只能租,卖的话我也没有产权。”

吴尧文点了点头,意料之中,这种黄金地段,虽不及市中心,但过几年也是一日一价。

“租?也行,不知怎么收费。”

“一年两万,一次性交两年。”

“可以,但我一次性要两间。”

吴尧文指着身侧紧挨的两间铺面。

“行,看你是第一个来的,我可以免费为你再送半年。”

一旦开学随着政策实施,小商贩外面是待不下去了,但不代表人家不会成为“游击队”。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所以中年男子想着先将名声打出去,然后在慢慢图谋。

还有就是钱都是银行借的,多一天也就多一天的利息。

吴尧文笑呵呵接纳。

免费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不过按照既定的发展轨迹,也就在这蛰伏一年,这一买一送直接成了两年半,看样子还歹抽空培养个接班人。

随即又就细节商讨了些。

中年男子的意思是开学统一搬入,顺便为外面的商家起个带头作用。

吴尧文说什么也不答应。

现在他恨不得一天分成两天用,快点安装机器,然后开业赚钱,还等个锤子的等。

最终经过多方考量,吴尧文是答应了,不过机器设备却可提前安装,等到开学的那一天搞个隆重的入驻仪式即可。

作为回报,未来一年,市场内中年男子免费为吴尧文宣传。

吴尧文欣然接受。

随即二人又去了趟宣理工大学城。

那边的格局与这边欣然不同。

XW市政府统筹兼顾,在少占用耕地的前提下,于半山腰规划起了大学城。

架子已经搭好,剩下的就是完善。

二人走进,处处都在施工,到处被挖的坑坑洼洼,没走两步就要跳跃转道。

“这个地方?”

吴尧文忍不住皱眉。

是很好,发展潜力也巨大,但就是颇为费神。

半山腰,进货困难。

再加上还在筹建,不知多久才能完工。

若在此开店,必将战线过场,而恰恰,现在他们啥都不缺,就缺钱和时间。

浪费不起,也不愿浪费。

沈毅却不这样想。

根据上一世的记忆。

大学城架子早已搭好,细枝末节虽还在完善,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进入学生入驻,施工同步的试验阶段,待那时就算想参一脚,也没有机会。

何不趁早先参进去。

更不用说这里的人流更胜宣大,只要将店开起来,还愁没有顾客?

吴尧文一想,也对,不过依旧不太赞同沈毅的想法。

大学生入驻需要一不长也不短的缓和区,才能逐渐融入到新环境,再加上他们并未打算长期在这盘卧。

所以有点难办。

不过若是投资店铺却是一很好的生意,不过苦在人家不卖,不过即使人家卖了,他们也吃不消化。

不过最终吴尧文依旧是签了。

五十来万,虽然不多,但着实也不少,短短两日就已花的捉襟见肘。

不过收获也颇丰。

六家铺面,六台仪器,外加装修用的一些材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