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行立拳(1 / 1)码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来说,杨风急需增加战力的功法,无论是剑法或是拳法,总得把自己那三脚猫功夫给缝补缝补。

不然到了危急时刻,遇到敌人,他总不能让人家先等一等,让自己布置个阵法先。

脑海日记本中,杨风看中了两本功法,分别是一本剑诀和拳谱。

《云笙剑诀》,师姐好像当年就练过此诀,只不过练了没几天,便被她束之高阁,因为练完了。

杨风翻开剑诀看看,开头入眼的几个字,认倒是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湖海蒸腾起云烟,波澜风涌入天斜。”

之后,便是大段大段晦涩难懂的语句,看得云里雾里。

果然,想要精通一门技法,没有师傅带路是不可能的。

但好像以前从没有见过师傅为师姐讲解,这怎么解释?

杨风感到小小的冒犯,同样是弟子,差距咋这么大呢。

人家三天学完。

给他三天,读都不一定读的完。

果断选择拳谱。

《行立拳》,这本拳谱当年被放在藏经阁的最高处,杨风偷抄功法时,第一个抄的就是它。

时隔多年,终于打开了。

翻开一看,通俗易懂。

开头的第一句话是:

“学好我这拳法,便可天下无敌。”

真好,杨风心里暗爽,那就选你了!

翻开第二页:

“我这拳法不好学。”

……

忍住,继续往下看。

“此拳法名叫‘行立拳’意为行也出拳,立也出拳;动也修炼,静也修炼;醒也杀敌,睡也杀敌。

总之,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要练拳,一旦开始,便如奔腾江河,不可断。若断,轻则江湖倒灌,损经折脉,重则体碎魂裂,爆体而亡。

慎重,慎重。”

杨风咽了口唾沫,犹豫了一下。

以前,我想做个懒人,现在,我没得选。

关键是,上面那本剑诀我看不懂啊!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好歹轻则损经折脉,不会死。

要是以后找回了九木山,有师傅和师姐罩着,当个废人就当个废人吧。

就决定是你了!《行立拳》!

而后,杨风迅速将全本通读一遍。

发现拳谱确实简单,比起需要天赋的剑诀和法术类秘籍,拳谱上的每一句,堪称朴实无华,就像勤恳的农民,将田垄开垦得四四方方,一目了然。

唯一难的,就是有没有那份毅力挥舞锄头,能够持之以恒,终不懈怠。

开练之前,杨风深吸一口气。

啥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要是当年趁着师傅还在,自己能勤学好问点,学那些没有副作用的高明剑法或法术,他现在还用得着这么冒险吗?

关闭气府,将经脉内游走的灵气收回,暂时清理出一片干净的土地。

武夫与修士不同,修士以灵力沟通天地,而武夫则靠着一股丹田内的纯粹真气,锤炼体魄,与天争命。

虽然两股气可以共存,但彼此间会有影响,变得不纯粹。

如同开水里面倒凉水,开不开,凉不凉。

想要一个好的开始,就得创造好的环境,杨风这个还是懂的,所以暂时将体内的灵气收回气府,准备运转丹田,催生真气。

所谓“真气”,其实是个笼统的说法,道家也有真气一说,只是后来道家式微,被武夫的一口纯粹真气抢了风头,落寞了。

按照《行立拳》的意思,丹田运气时,全身都需要放松,不能僵硬,否则气脉不通畅,极有可能开局自残。

“好一个自残拳法。”

杨风不敢大意,像这种拳谱剑诀一类的秘籍,上面说全身都需要放松,指的不是瘫软在地,而是一种微妙的似紧非紧,似弛非弛的状态。

像一根直立的水管,不去拉它,也不去拗它。

就让它静静地立在那里。

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修士,练功练得走火入魔。

杨风以宗门呼吸法调整气息,让身体放松下来,以拳谱的方法催动丹田。

一次。

两次。

三次。

都没有反应。

每一次尝试都十分耗费心神,杨风的额头开始冒出细微的汗珠。

自从在九木山修行以来,他就没怎么出过汗,特别是有了身上冬暖夏凉的法袍之后,就算他跑个百八十里地都不带热的。

杨风不敢再练,因为一旁的黄眉老道开始咂舌了。

“小道友这是怎么了?额头冒汗,气息紊乱,看起来不太妙啊,若是有什么需要贫道帮忙的,小友但说无妨。”

聒噪。

杨风呵呵一笑,“没事没事,大夏天的,我给热的,吃个梨子就好。”

想伸手抓个梨子吃,却见果盘空空如也,那看鱼三人的屁股墩下全是果核。

武夫手里还剩半个梨子,听到杨风的话后,舍得半边没咬,递过来。

杨风摆摆手讪笑着拒绝了。

“又拒绝了我一次。”武夫心想:“修士就是忸怩,不能一桌喝酒。”

临近黄昏,县令仍在外面忙活,看来今天他是回不来了。

找胎毛是个大工程,花个三五天都正常。

师爷提议,各位可以先吃饭,而后让下人准备房间,大家在县衙下榻,以便夫人有状况,可以及时通报。

黄眉老道没意见,那三人也点头。

省了一笔住店费,杨风更没有理由拒绝。

便和他们一起去吃饭。

从收狐妖那天下山起,就说要吃顿好的再回去。

十天了,杨风终于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而且是县令大人的私厨亲自颠勺,比起九木山那几个纸片人做的,要高出十万八千里。

饭桌上,气氛比在亭子里要好些,果然中国人都爱在饭桌上社交。

杨风算是与在座的都认识了。

黄眉老道也没了之前的刻薄,主动介绍起自己的来路,说他是附近某个宗门的弟子,姓崇名澹,道号澹青,说他自己道法不高,还请牛道友多多指教。

对此,杨风只是笑着说不敢不敢。

女侠叫青叶,是个剑修,吃饭的时候,她都不会将背后的长剑卸下。

武夫叫魏朝,喜欢吃肉,已经把杨风面前的红烧肉吃光了。

坐在两人中间的是书生,叫吕长萧,年纪不大,才十八。

吃起饭来斯斯文文,与旁边两人格格不入。

三位是同伴,从小一起长大。

让杨风惊奇的是,书生才是三人当中的主心骨。

吕长萧一介书生,为了践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箴言,他于威宣王朝出发,往南走,绕了一大圈。

一年时间,已经走了六千里,武夫和女侠,担心吕长萧路上受阻,便一起跟了过来,以防不测。

可谓是为兄弟两肋插刀,顺便还做了保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