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三章:空余恨(1 / 1)实在闲得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悲催的崇祯真的难得有一天开心,整日被琐事所困,被军国大事搅得无所适从,此时他又无能为力空余恨。

援辽人马果然搭进去了,连带着一万余辽东人马,大凌河城如今还被围着,朝廷救还是不救,究竟要往里搭多少人马才是个头?

孙师傅啊!孙师傅!你老人家害人不浅啊!崇祯无比忧愤,朝议如何解决辽东问题?问计群臣何以收拾大凌河城这个烂摊子?

此时群臣无人出谋划策,一个个都在相互攻击,为什么呢?

因为势大的东林党再次吃瘪,孙承宗督师辽东导致大明产生了自萨尔浒大战后最大的一次损失,此次损失的人马远超过浑河血战。

浙党、楚党、前阉党等等包括无党派人氏都纷纷口诛笔伐,矛头直指东林党,标靶就是位极人臣的太傅孙承宗。

大家都知道扳到了手握重兵的权臣孙承宗,以后辽饷就不会被东林党瓜分大头,首辅大臣周延儒会少了助力,东林党的势力也会被有效遏制。

明末的朝堂就是一幕闹剧,绝大多数大臣不善长做事最擅长玩人,发展到了此时党同伐异已经到了白热化,没有人关心国家利益、老百姓的生计,他们只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摇旗呐喊。

痛打落水狗所有的汉人都无师自通,上折子陈奏督师孙承宗放任辽镇骄兵悍将私吞军饷、猖獗走私中饱私囊的言官多不胜数。

弹劾孙督师一意孤行修建大凌河城导致国家损失钱粮无算、丢了精锐边军数万的奏本也不少。

墙倒众人推,连东林党人都无法辩解,因为黄太保早在年初之时就言辞灼灼修建大凌河城乃是一厢情愿,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劳民伤财导致大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如今被黄汉不幸言中,损失至此为止还没有见底,因为未知大凌河城的人马还有多少,他们最后会不会被建奴吃掉?

接下来锦州保得住吗?那里还有接近两万关宁军,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损失如此之大,没有几个高官承担责任怎么行?罢免孙承宗进入了倒计时,针对首辅周延儒的暗流涌动,身份尴尬的徐光启在这微妙时刻只能选择如同老僧入定一言不发。

历史上的孙承宗由于崇祯三年取得四城大捷名望达到了峰值,其实他早就暮气难鼓,当时各路勤王人马汇集京师有十余万之多。

孙承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居然不给予建奴痛彻心扉的打击。

如果他积极主动些,采取封堵边墙把红歹是留在关内经营四城的建奴全歼的计策,估摸着就不是斩获一千余级那么少了。

斩获建奴小一万斩杀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都大有可能,如果建奴损失如此之大,恐怕就会受到了教训,下次再出手就得悠着点。

熊廷弼、孙承宗、高第、袁崇焕这四人都曾经做过辽东经略。

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较悲催,他根本没有集辽东兵权、财权于一身,那时有个东林党的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完全跟他对着干,最后熊廷弼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高第担任辽东经略乃是个摆设,处心积虑的袁崇焕跟辽镇将领沆瀣一气把他架空了,高第的军令出了山海关全部无效。

而孙承宗和袁崇焕经略辽东之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给人,要钱粮,朝廷宁可克扣其他营伍也要满足辽镇,他们的失败其实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们玩不过红歹是。

太傅孙承宗、兵部尚书熊明遇、首辅周延儒、辽东巡抚丘禾嘉等等十几位重臣都面临弹劾,朝廷总要有个了断,现在之所以还没有个定论是因为大凌河城的情况不明。

但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看好祖大寿的命运,只不过是在等消息,他们内心里认为不外乎两个选择。

第一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寿力战而死为国尽忠,第二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祖大寿投降建奴气节全无。

此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还会有第三种选择,而且是那么荒诞离奇……

金州营地,东江兵跟红旗军在进行攻城演习,这样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半个月,每天都会安排两次。

刘之纶、黄龙和郑孝文、金声等等文官武将知道东江兵散漫,都带着亲兵卫队下到基层亲自参与演习,经过多次棍棒教育,东江兵习惯成自然也就渐渐的不抵触。

最近只要演习开始,东江兵都能够条件反射般出现在自己应该攻击前进的位置。

东江兵现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妇女组建的担架队,知道只要是受了伤的袍泽都会被及时抬到已经搭建完成的伤患营救治。

伤兵以后就在那里休养,天天有肉汤、白面炊饼吃,还有女人伺候,据说就是那些抬伤兵回来的女人照顾伤患。

“红旗军”的战士没有文盲,连刚刚火线转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卫所军待遇的劳役都已经能够识一些字。

刚刚招募的五千余随军劳役都对加入“红旗军”这个大集体充满了热情,这些人特别听话,人人都懂得服从命令。

凡事都是双刃剑,这五千劳役无一例外是为奴小两年以上,早就习惯了服从,在生存条件大为改观,在获得有限自由的军营服从纪律对于他们来说太容易。

现在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工作的重点就是东江镇接近两万军民,他们要把奖惩条例宣传到位。

“战死的兵丁会获得三十两抚恤银,伤残的不但有一年军饷的补助,还会得到去抚宁卫落户的批准,会得到足以养活三个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宣传配合实际行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东江镇军民已经看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都知道“红旗军”主将善待为国征战的袍泽,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现在东江兵都在苦练,特别是步兵和毛承禄、陈有时等等当时没有参加北上的东江镇将佐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