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到,会议开始。
所有人各就位,主持人台致词:
“欢迎大家来到两年一度的全球桥梁会议,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这个会议,非常感谢各位教授和工程师的支持。”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大年江悬索桥的工程师团队。”
“要是没有他们的话,大年江悬索桥也不会出现,这个会议也不可能在夏国举办!”
讲了一些表面话之后,主持人又开始介绍我国的桥梁发展史。
“我国桥梁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这时候的桥梁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其中的沙河古桥是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大型木构桥梁。”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其中的赵州桥尤为显著。”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从近现代以来,因为战争与发展的原因,我国的桥梁事业开始走了下坡路。”
“而现在!大年江悬索桥的成功,再一次将我国的桥梁事业推了巅峰!”
“接下来,我们有请大年江悬索桥工程师的团队代表,李墨先生台发言!”
这些国外的工程师们,纷纷看向李墨。
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还有些许嘲讽。
虽然从之前的通车仪式直播中,大家知道这个年轻的工程师确实有一些实力。
但是有实力归有实力,毕竟这么年轻,到底还是经验不足。
让这么年轻的工程师作为团队的代表,这难免有些不合时宜吧!
李墨站到台。
有条不紊地讲述大年江悬索桥的建造历程和难点。
“在设计大年江悬索桥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大年江处于地震带,地壳运动非常活跃。”
“所以桥梁的抗震能力,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大家知道,地震本身并不像假设一样完美,它是一个空间问题。”
“因为地震作用在时间和空间具有高度的随机变化性,地震时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表传播,它们经过不同的地质条件到达。”
“由于地震波到达产生的时间差,引起桥梁结构各支撑点的位移时间相差的现象,我们称为行波效应。”
“为了解决这种效应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大年江悬索桥的时候,使用了多支座激振法和大质量法。”
李墨逻辑清晰地讲解着,大年江悬索桥的难点和计算方法。
底下的工程师们,刚开始还对李墨保持观望的态度。
现在听着听着,醍醐灌顶般地发觉。
这个年轻人,真的不简单!
国外的工程师们通过传声翻译耳机,静静地听着李墨的发言,同时不断记录着笔记。
大家开始明白,为何徐大华等人要让李墨作为代表台发言了!
面对地震波给桥梁带来的时间差问题。
要是没有足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本解释不清楚这一个问题!
在场的工程师们虽然也有人研究过,地震波和大跨度悬索桥之间的联系。
但是能够把这个问题如此清晰表达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
费斯托在底下如坐针毡。
因为李墨讲述的这些,和他之前的认知出入越来越大!
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
难道自己一直以来对于悬索桥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偏差吗?
讲完了地震波的问题。
李墨又开始讲悬索桥因为外力原因,而产生断裂爆破的问题。
随着李墨越发深入的讲解。
大家越发的觉得不对劲。
底下的工程师开始躁动不安,低头议论着:
“哎,你有没有看过费斯托的那本名著《悬索桥爆破时间的极限》?”
“看过看过,你也发现这个问题了?那本书里的计算方法,和李工程师讲述的不太一样啊。”
“就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到底是谁出错了呢?”
“听起来,我觉得这个李工程师靠谱一些。”
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里。
李墨总算是将大年江悬索桥的难点和创新点,全部讲解完毕。
接下来是答疑时间。
一位白人工程师站起来,用英文问道:
“李工程师你好,关于地震波波速的问题,我看到你们的PPT里显示出来的精确度非常高。”
“而你们又是使用大质量法来计算,一般来说使用大质量法不应该得到这么精确的数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墨回道:
“因为在大质量法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零点漂移】现象。”
“这是因为数据中心不在零点,容易使得数据发生下浮动。”
“为了解决【零点漂移】的问题,我使用了Pushover的静力分析法,从而获得桥梁弹性变形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数据。”
“在使用运动微分方程逐步积分求解,从而计算桥梁结构在地震波记录时刻的地震反应。”
刚一说完。
又有另外一位工程师站起来。
“李工程师你好,我曾经也想过使用这一种方法来计算抗震力问题,但是由于操作的高难度和过程的繁琐,让我不得不半途而废。”
“所以我问问你,等会议结束后,你有没有时间帮我看看,我之前的计算出了什么问题呢?”
李墨点头:“当然可以。”
工程师笑逐颜开:“非常感谢你!”
又回答了好几个问题。
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无一不令人叹服!
赵永成暗自冒冷汗,不由得对徐大华说道:
“老徐,幸亏是让小李去,要是换做我啊,肯定应付不了这些问题!”
徐大华也暗自擦了一把汗:
“别说你了,就连我也不能这么游刃有余地回答这些问题啊!”
林伟笑得合不拢嘴:
“老徐啊!谢谢你啊!我看有小李在,海底隧道铁定是可以挖了!”
“太厉害了,这小伙子!”
一直处在焦虑和不安中的费斯托终于站起来了。
他道:“李工程师,我想说一下关于悬索桥爆破时间极限的问题。”
“你说使用压缩映射原理,从而计算出爆破时间的下限,这个理论明显是不对的!”
李墨温润地笑着看向他,淡定自若地说:
“不是我的理论不对,而是你的思路错了。”
费斯托握紧拳头:
“我错了??”
李墨道:“是的,你的《悬索桥爆破时间的极限》那本书,我已经看过了。”
“在那本书的第33页里,你在计算能量衰减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就已经大错特错了。”
费斯托脸色煞白:
“什么指数关系?”
-------------------------------------
看到有人说,我把女主刻画得太骚了。
对此,我只想说,稳住!还有更骚的我还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