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鹿鸣宴(1 / 1)草木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听闻自家母亲也参加了之后,李珺倒是有点无语了。

合着这一家子都是财迷?

就唯独自己不知道这件事?

“难道自己以往的形象真的是那般伟岸吗?

怎么‘对金银财帛没有兴趣’这种标签都可以贴在自己身!”

李珺不由得暗暗想到。

“人这么齐啊!

无缺正好娘有件事与你说说!”

此时李母正好也来到了庭院之中。

“娘,不知道是何事?”

“本来按规矩来说,两年前你摘得乡试解元之后就应该参加官家举办的‘鹿鸣宴’。

但你当时匆匆前往游学,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此时会试已过,珺儿你更是连中两元,怎么说也得前去露露脸,不然免不了他人在背后说你的闲话。”

鹿鸣宴与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并称为“科举四宴”。

鹰扬宴和会武宴统称为“武科宴”,而鹿鸣宴和琼林宴便统称为“文科宴”。

武科宴暂且不表,如今就说说这文科宴。

鹿鸣宴是在考试结束后举行,地点都是在当地的行政机构单位。

由地方官员主持,参加宴会的也都是各个级别的考官,金榜题名的考生,还有一些年老的举人以及官员。

古代等级划分是十分严格的,官员按照职位大小、新科举人按照名次,按序就座。

但是会试除了头名‘会元’之外,其余榜者并无排名,就没有殿试这般要求严格。

还有一些其他的繁文缛节,比如行礼啊之类的。

最后再起筷,由长者(尊者)先动,然后同时起筷。

在古代,尊卑和次序都是重要的礼仪,不可轻易僭越。

宴会举行之时,还会伴奏《鹿鸣》之曲,朗诵《鹿鸣》这首乐歌。

这是为何呢?

《鹿鸣》出自《诗经·小雅》,大致意思是说鹿发现了美食,于是召唤同伴来一起品尝。

古人觉得这是美德,于是行下效,用来展示自己礼贤下士的高尚美德。

古籍记载:“鹿者,禄也。”

因“鹿”与“禄”同音,寄托着古人希望学子能够升官发财的愿望。

但是他们又自诩清高,并不愿意将心中愿望放在嘴边,而且古人常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所以,“鹿鸣宴”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至于琼林宴的规模就更为之庞大了。

“琼林宴”主要是为在殿试高中后的新科进士举行的庆祝宴会。

由皇帝宣布考生学子的名次并举办,地点便是在著名的皇家花园“琼林苑”,所以“琼林宴”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琼林宴”又称之为“闻喜宴”,意为听到喜讯开设的庆贺宴会。

放在现代来说,就相当于是国宴。

排场浩大,热闹非凡,规模也十分盛大。

科举制是古代朝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让很多有能力、有才华的社会中下层人士,都能有机会一展才华,为国家效力。

由于朝堂之需要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朝廷便实施了相关鼓励政策,笼络天下学子积极地参与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比如在科举考试举办前,朝廷便会通过当地政府机构为贫寒学子派发盘缠、路费。

设有专门的住处,凡是前来赶考的学子,都可以免费吃住。

再有就是在科举考试后,由朝廷举办的为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庆祝的相关宴会,拿现在来说,也是“谢师宴”。

正所谓天子门生,虽是朝廷开设的庆祝宴会,激励和祝贺金榜题名的考生。

但反过来讲,也是通过这场宴会,让这些金榜题名的考生感受到皇恩浩荡,叩谢皇恩!

······

了解完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之后,李珺随后说到:

“既然如此,孩儿定当前往!”

“如此便好!娘知道珺儿不喜这种场面宴会。

不做理会的话有难免会给某些有心人造谣你目中无人,这始终对你的名声不好。

而且今年顾山长也会到场,你们师生几人也可叙叙旧!”

“什么?我爷爷也要来?”

听闻李母说顾山长也会来的时候,顾婷表现的极为惊恐,生怕把自己抓回雁山书院。

顾婷表示她还没享受够这种没有山长唠叨的生活。

“每届会试可是咱们江南东道的大事,山长作为江南名士,每年都在邀请的贵宾名单之内。

只是来与不来就不一定了。

今年他的四位得意门生一同榜,他这个老师也是脸面有光。

所以才特地走一遭!”

李母为顾婷解惑道。

“完了、完了······

这次爷爷十有八九会将我顺带一起接走,李婶婶您一定要帮帮我才可以。

您也一定不舍得婷婷这个开心果的是吧?”

······

鹿鸣宴的设定参考了唐、宋、明、清的设定。

较真党请手下留情!

最后,这本书应该快架了,到时请各位多多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