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注意力都集中在科研分红。
“一个项目给27个人分150万,一人五万多块了啊。”
“全国那么多地铁,未来还要修,回报率很高了。”
“应该不是每个都能有这么多分红。”
“南府几条地铁线来着?”
“6条。”
“那就是六条地铁线的电容加起来分150万,也不算高。”
“这还不行嘛,研究投入又不用研究员负责。”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酸道:
“我觉得分多了,科研投入拿不回来。”
“最低工资1万5,好高啊,经济能承受住吗?”
“好高骛远,西部人民还在吃草呢!”
“步子跨的也太大了。”
看到这样的话,当即就有人反驳:
“西部人民招你惹你了,你他喵才吃草呢。”
“平常总说给科研人员的不够,人家国外怎么怎么的,现在又跳出来质疑给多了,到底要咋样!?”
“我看说多和说少的都是一群人,原因你懂的。”
“我也明白过来了,反正就是国外给科研人才多,行。国内多给,不行。总之把人才赶去国外就好了是吧!?”
“说简单点,就是不希望国内好呗。”
“喵的,多少工资值得你牺牲亲妈发帖?”
“水军,给爷爬!”
国内普遍对提高科研人才待遇表示赞成,见到有人乱扯,马戳穿这些人虚伪的面具。
除此之外,很多学子也受到了鼓励。
待遇是一方面,基础学科培养计划也很香有木有。
六年就能博士毕业,而且还有机会直接参加研究机构的工作。
要是能进去,至少节约4年。
“这个培养计划听起来好厉害,分数要求一定很高吧。”
“我模拟考试650分,能吗?”
“我大三也想申请考试,不知道能不能行,管理员帮忙问问啊。”
“计算机专业跨考物理容易吗?”
“计算机还是别了吧,程序员还是很挣钱的。”
“不,我要追梦!”
“六年毕业?这个学历国际能认可吗?”
“水军还没滚呢?”
周桐公布的信息让现场记者奋笔疾书。
很多外国记者都在脑海里构建出了标题。
“龙国科研部门计划用高收入挽留人才,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年轻气盛的科研计划主任准备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相关影响可能要十几年后才能看到。”
……
周桐留了半分钟,和后台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宣布进入提问环节。
这个环节都是设计好了的。
反正给自由提问,也不可能回答不该回答的问题。
不如安排指定的记者,更方便。
这时候,主持人透过话筒说道:“时间所限,提问环节只回答两个问题,周总师将抽取两名记者提出问题。”
现场刷拉一下举了一半的手。
周桐扫过去,举手的除了自己人,其他基本都是来自白头鹰及其小弟的记者。
其他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并不打算争。
周桐眼光逡巡了一圈,找到自己人。
“请那边那位黑白格子衬衫戴眼镜的女士提问吧。”
被叫到自己,女记者站起来,接过工作人员递过去的话筒,按照剧本问道:“您好,我是来自路边社的记者,我想请问您对于执掌科研整合计划感觉遇到过什么困难,有什么期许吗?”
周桐点头,讲了一通没干货的套话:“困难非常多,但是经过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统统都克服过去了,希望未来能够顺利一点吧。谢谢。”
说完,刚刚举手的人又把手举起来。
周桐目光找向另一位安排好的记者。
“请左边第三排穿卡其色西装的男士提问。”
男记者站起身,正准备去接话筒,忽然一个鹰钩鼻的外国男子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过话筒,用非常流利的龙国语问道:“请问你们整合了军民科研机构,是否意味着军事装备也由你们负责,你们的新军事装备是否有针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