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杀!”
“杀!”
......
军营中,士兵正在如火如荼的操练着。
董宪这二十万大军,虽说有十万来自西凉,有五万来自并州,都是盛产骑兵的地方。
但是如果不算河东郡的三万骑兵,其实最多也只能在拿出两万骑兵。
也就是说董宪的二十万大军中,只有五万骑兵,剩下的十五万都是步兵。
但即使是这样的骑兵配置,也是目前天下诸侯当中最奢侈的了。
现在尤其是中原,诸侯林立,从地图看被割得七零八落,除了公孙瓒这种处于边境的诸侯,其他的能有一万骑兵就很奢侈了。
就算是公孙瓒,自己手里的骑兵也只有三万人,大名鼎鼎的白马义从其实是乌桓人组成的。
本身所谓的“义从”就是招募异族骑兵,为自己所用。
所以这五万骑兵,可以让天下诸侯眼红。
步兵主要训练就是阵法变化,还有就是弓弩手。
弩手不用说,只需要会用弩机就可以。
弓箭手可不一样,好像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弓箭手似乎都是脆皮。
实际,弓箭手是军中最健壮、力量最大的一批人组成的。
拉弓可是个体力活,力量小了可拉不动弓。
董宪站在点将台,看着西凉军的军演。
他身后除了李儒、荀攸等人之外,还有百官。
杨彪、王允、袁隗等人也在其列。
董宪要干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亮肌肉呗。
告诉百官,我有枪杆子,随时可以弄死你们,你们自己老实点。
“诸公,看我西凉军军阵如何啊?”高台之,董宪笑着说道。
百官都没有说话,这时候他们说啥都不对。
“王司徒,我西凉军如何?”董宪看了看王允,开口问道。
王允此时死的心都有了,我特么划水划得好好的,你叫我干什么?
“将军之兵,真乃世罕见之精锐,要老夫说,当为天下之最。”王允自己也是带过兵的,所以这话也不全是胡说,算是有感而发。
天下之最说得有点夸张,但在王允看来,这只军队确实是世间少有的精锐。
董宪笑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
王允愣了愣:“啊?将军何意?”
董宪指着下面的军阵说道:“他们,不是我董宪的兵,他们是陛下的兵,是我大汉的将士。”
王允连忙说道:“将军说的是,老夫失言了。”
董宪说道:“司徒大人,你我同为陛下效力,以后宪还要多多向司徒大人请教,还往司徒大人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我与将军皆为汉臣,少不了要多走动。”王允一边回应,一边在心里骂董宪。
董宪来这么一出,身后那些百官肯定会对自己生出不满。
尤其是杨彪,自己那侄子王凌在弘农逼着杨佑缴税,王允和杨彪两人梁子已经结下了。
随口挑拨了一下百官的关系,董宪继续看起了军队的演戏。
此时一个年轻的军官映入董宪眼帘。
“那是谁?”董宪遥指了一下那个年轻的军官,问道。
李儒前说道:“主公,那是张济将军的侄子,张绣,字佑维,现在是张济将军麾下的都尉。”
董宪点了点头说道:“张济的侄子,倒是比他叔父多了几分英姿啊!”
“哦对了,张济可有子嗣?”董宪突然想到什么问道。
李儒笑了笑说道:“主公,张济将军常年跟随老主公征战,如今尚未娶妻,何来子嗣啊?”
董宪点了点头说道:“张将军是功臣,未曾想,连个子嗣也没留下,如今也快四十了吧?”
明面关心的是张济的人生大事,实际关心的是什么你们懂的。
“既是张济之侄,此次军演之后,擢升为校尉吧!”董宪说道。
李儒拱手道:“诺!”
军演之后,张济带着刚被提拔为校尉的张绣,来到董宪的大帐中。
“末将张济(张绣),拜见在主公!”叔侄俩一起抱拳说道。
董宪挥了挥手:“二位不必多礼。”
张济起身说道:“多谢主公提拔小侄,末将感激不尽。”
张绣也连忙抱拳道:“谢主公!”
董宪摆了摆手说道:“无需言谢,我西凉军也需要提拔年轻将领,非佑维一人。”